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1 10:21:49瀏覽1069|回應0|推薦1 | |
這次88水災造成台灣的損失恐已無可估計,然在災害過程最為人所批判者不外是政府救援速度與救援人力之不足。政府唯一可以緩頰者為本次降雨破了百年記錄,因此災害難免。另一個被嚴厲批判的就是人民期望「強大國軍」,國軍當然也是滿腹委曲先抛開救援的啟動時機或救援速度快慢不管,重點在於救災只靠一顆救人的菩薩心是不足的,國軍本來任務就不是救援,當然也就沒有專司救援的裝備及相關的人員訓練,要這樣的國軍出來救人,於心何忍?搞不好國軍自己也是受災戶,自救尚有困難如何救人?而且大半國軍弟兄皆為義務役,超過6成以上都是家中獨子來當一年兵,要他們去冒險犯難,任何一個部隊長都忐忑不安,出了事對家長也無法交待,大家將心比心,看者自己家中獨子沒受過救災訓練,沒有救災裝備,於此何忍再去苛責國軍?如何再對國軍救災有太多期望? 但這樣說來,國軍的任務只能是「抵禦外侮」嗎?當然不!日本的自衛隊,以色列的國防軍,歐洲許多國家的軍隊任務裡都有一定的救援能量建構,也就是說,國軍必須把國內的重大災害救援納入本務之中,並列為常年訓練項目,才對的起納稅的全國人民。然而並不是要求全體國軍每個單位都要能救災,例如海軍陸戰隊其設備及技能雖可應付當前之災害,但仍應以現有之裝備及訓練予以補強,即可成為國軍救難之主力單位。陸軍可在各作戰區的實兵單位中挑選三~四個營級單位,配備個人救生裝備(救生衣、繩索、燈具等)、救生艇、及通信裝備等,配合工兵部隊之中大型機工具、通信部隊,在天然災害可能來臨前編成任務特遣隊,並有相關救援計畫及收容災民計畫,當然相關搜救訓練及操作機具訓練也都要納入其中並每年驗收。而空軍則視天候納編陸軍直昇機部隊、空中管制機成立空中救援隊,以補地面救援之不足。 另一個重點則為救援啟動之時機及可下令投入救援之權責單位,由近日報載來看,似乎所有矛頭都指向國防部,例如,縣長或立委找救援居然是打電話給國防部長,縣長在找國防部長前有找過地區部隊的指揮官嗎?反而是副參謀總長見到媒體後才全力投入。地方官員或民意代表並未能與駐在地國軍建構適當之聯絡管道嗎?或是地區駐軍指揮官沒有權責下令救災或是具救災能力之部隊不敢下令投入救災?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屏東地區在 「救災視同作戰」,這是去年川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所下達的命令,即便在地震之初被人批評解放軍動員過慢或裝備不足,但後續一個星期內十萬武裝部隊的投入,也讓歐美軍事家為之嘖舌,筆者在網路上一篇「由川震看解放軍作戰能力」的文章也被中共網站四處轉貼,由川震我們看到解放軍幾個缺點,直昇機作戰部隊不足所以動員救災完全靠人力;起初動員部隊個個衣服整潔亮麗如新一看就知是作表面功夫,對救災完全沒有貢獻;解放軍協調機制不足,以致上了媒體的災區數萬解放軍進駐,和災民搶飯吃,沒上媒體的嚴重災區反而沒幾個部隊到達,災民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軍當記取教訓才不負國人期望。 所以對災害的救援如何分工授權,及國軍任務重新規劃訓練及裝備補充,及地方與國軍駐地單位或地區救援單位的聯繫建立都是當前要積極檢討全面改進的工作。在兩岸關係和緩及國軍募兵制建構的當下,國軍作戰任務重新檢討實是良機,把部份重點轉向防災救災,再加上募兵制的兵力建構讓國軍任務不僅是對抗敵人也是聞聲救苦的仁義之師。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