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雲洞
2007/05/04 16:49:46瀏覽459|回應0|推薦9

已經多久沒有仔細的欣賞藍天了?

最近發覺自己越接近天空,越不懂得欣賞這片遼闊的藍色美景;聽說學校的天空常可見到大冠鷲的蹤影,而我至今仍未見到這隻「傳說」中的鳥。雲朵的變化,總能帶給我無限的想像。無意間看到這張照片,展現天空如此奇特、多變的景象。

資料來源成大物理分站

阿拉巴馬上空的雲洞

在美國阿拉巴馬州Mobile的公路上拍攝到這個直徑約數百公尺的雲洞。這一個非常罕見的穿洞雲,在氣象學上至今仍是屬於猜測的課題。下降的冰晶造成雲被穿洞的現象是目前最為大家所接受的假設。這些冰晶可能是來自於較高的雲層,或是由飛機的廢棄所促成的。若是空氣的溫度與溼度剛好,則下降的冰晶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並且繼續成長。為了使這種情形發生,水滴必須冷到表面達到結凍的程度。當空氣中水氣被吸收之後,會使得雲中的水滴的蒸發率升高,引而將雲鏤空了一個洞。接著愈來愈重的冰晶持續下降,並在雲洞的下方形成了旛狀雲。旛狀雲中的冰晶與水滴在到達地面之前就會被蒸發。


資料來源:微風論壇

台灣出現的雲洞

在新竹工作的陳俊憲於2002年元月十三日上午,與一群朋友去走霞喀羅古道養老到白石這一段路。走到白石吊橋下的薩克雅金溪溪谷約8點鐘時,看到天空出現有個卷雲的雲洞,看起來就像個大飛碟,由溪谷上空,從西向東慢慢飄過去,全程拍成了四張照片。這地方的位置在新竹縣尖石鄉,海拔1400公尺,屬於大漢溪的上游。

洞外為高積雲(Altocumulus)的一種,可稱為層狀高積雲,屬於中雲族,高度約2,000-6,000m附近。高積雲雲洞中間為卷雲,由冰晶所組成,屬於高雲族,高度約6,000-18,000m附近。從照片中不易判斷實際雲高,但是雲洞中間之卷雲位在高積雲之上應無疑問。
雲為水蒸氣之凝結與昇華的產物,一般而言,大氣中容易產生凝結與昇華現象者,大都與上升氣流有關:反之,下沉氣流區不易形成雲,即使已經有雲存在,也會快速消散。由此推論,高積雲區域之雲洞應為該小區域之下沉氣流所造成。

完整論述此雲洞形成的可能原因如下:
位在上面的卷雲受日照(時間為早上7~8點)或與附近的乾空氣混合,雲內冰晶(固態水)昇華為水氣(氣態水)需吸收熱量而對附近空氣造成冷卻作用,相對於周遭環境,此冷空氣因密度較大而下沉,形成小範圍的下沉氣流。位於下方的一大遍層狀高積雲,受此下沉氣流影響,使局部區域的雲消散而形成高積雲區的雲洞。

以上推測,亦足以說明高積雲區的雲洞呈現圓形,以及雲洞與上方卷雲相對位置如此吻合。若此推論正確,則雲洞的形成應由小而逐漸擴大,且上方的卷雲亦會逐漸減少。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opard70390&aid=93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