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國高中教育制度可能只適合最頂尖的至多到前 top 30% 的學生?
2009/03/29 03:42:19瀏覽5931|回應27|推薦86

引用文章 矛盾之三 

引用文章 淺談美國高中教育---回答時和、雪人娘

時和 懷疑台灣的國高中教育制度可能只適合最頂尖的至多到前 top 30% 的學生?

一、通識教育太重了,核心課程被忽略了

時和 老三(今年是國一下)的問題是,每天先從社會科的歷史、地理、和公民看起,接著是國文和生物。接著就 exhausted了,得休息了。很用功、很努力,但是 時和 感覺是沒真正唸到該唸到的英文和數學。所以他的英文和數學相對的不如意。更令人擔心的是,英文和數學是累積的學習,前面沒學通沒學懂可能影響到後面的學習。

這問題真的就是〝時間不夠〞。對像老三這種程度的學生而言,時間可能真的不夠。

老三的程度在公立國中是屬於中上,假如中上的學生都會感到〝時間不夠〞,那後段的學生只能說是更慘了。

在雪人娘的文章:從第56號教室的奇蹟看台灣 中提到:

『 咱們的教育倒著走,國中和高中的數理,教得太高深,許多到大學再學就可以的題目,卻拚命塞給國高中生。讓許多孩子受挫,導致這些中後段孩子的青春期,一片空白。』

也許雪人娘是師大外語系畢業的英文老師,雪人娘認為國中和高中的數理,教得太高深。

時和 是理工科背景,時和 瞭解數理及英文在大學是決勝負的關鍵,其他社會科目反而像是通識教育,對理工科的學習而言相對是沒有 dependent 的必須先修關係。

看起來大家都發現課業是太重了,雪人娘認為數理教得太高深造成時間不夠;時和 認為通識教育太雜,排擠了核心課程英文及數學的學習。

不管怎麼說,國內的課程真的似乎是排得太滿了,滿到絕對會排擠掉其他才藝課程的學習。

相對下來,最愛小提琴的文章 淺談美國高中教育---回答時和、雪人娘 中所提到美國的課程就很寬鬆,能讓學生(及家長)自己追求想要學習的方向。彈性很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動自發的精神。在聯網上,看見在美國的網友幾乎都送小孩上音樂的才藝班,幾乎每個留學生的小孩都會至少一種樂器,實在是令人羨慕。

台灣的課程科目太多、太雜、太重了,重到連 時和 都懷疑能否再讓小孩繼續拉小提琴?

二、通識教育排擠到了核心課程

時和 的老三成績在班上是中上,當然因為每天要練琴半小時(weekdays,周末假日是一小時),賸下的時間也是在 K 書。可是 時和 發覺老三每天看的都是歷史、地理、公民、國文、和生物;但是對於 時和 認為最重要的英文和數學卻沒有時間看。因此老三的英文和數學偏弱。

時和 認為這或許就是國內學生進入大學的罩門:英文和數學偏弱,將來上大學讀原文書吃力,無法讀需要較多數學的科目。真是頭痛!

怎麼樣看都是認為科目太多了,非急迫性的科目排擠到最重要的英文和數學。將來小孩讀大學時肯定會碰到瓶頸。

想這狀況居然發生在自己小孩的身上,也有些無能為力的感覺。

P.S. 最優秀的學生如建中和北一女等,毫無問題應該是完全能適應目前的教學內容。但是 時和 懷疑 top 30% 以後的學生可能就力不從心了。

三、必須簡化國、高中的通識教育,或是延後通識教育到大學再上

在引用雪人娘的文章 矛盾之三 中,

謝謝雪人娘分享經驗,真的,只有當自己的小孩被當成白老鼠,被放在油鍋中煎熬時,做家長的才能痛心的體會到為何教改是錯得離譜,錯得將小孩的青春都給浪費消耗掉了。

時和 在 「台灣教改失敗在於不重視核心課程」這篇文章中就質疑:

『高中的 95 課綱及 98 課綱也是如出一轍,95 課綱增加了公民與社會,內容含括社會學、法律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尤其是經濟學,內容比大學一年級的經濟學概論還多,不少師生叫苦連天。98 課綱再增加了資訊科技概論,這兩次動用了大量社會科學與資訊界的教授背書,增加公民與社會中的社會學、法律學、政治學和經濟學,以及目前最熱門的資訊科技概論,目的在稀釋中文以及文言文的重要性,卻也傷害了數理課程的結構性。』

時和 認為「95及98 課綱應該徹底重訂」,應該把通識教育簡化,或是延後到上大學後,在大一及大二時再上。即使是美國,通識教育也是在大學時才上,台灣的做法是揠苗助長、逼小孩讀大人書、消化不良,完全浪費了國、高中生的青春。

時和 甚至認為整個教改將會毀了這一代的學生。教改完全是意識形態的文化大革命,為了要去中國化,塞進來各種沒有急迫性的通識課程。

就像是雪人娘在 矛盾之三 中所舉的例子:『雪人(國中二年級而已喔)前一晚問"職權命令"和"授權命令"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差別。』

就像是李家同教授在 學會教科書 去打球吧 中所舉的例子:『我最近發現一個孩子在補公民與社會,裡面有外部成本、邊際效應等等名詞,他當然不懂,可是他非補不可,他說他如不補,一定考不出來的。』

說真的,時和 虛長這麼大,都還沒碰到"職權命令"、"授權命令"、"外部成本"、或"邊際效應"等狀況。當然或許其他人會碰到,但是需要在國、高中時就學嗎?

網友 金刀 的文章中舉出國中的四題公民題,也認為國中生不可能瞭解成人世界那麼複雜的法律問題。

教改的通識教育絕對排擠到了上大學理工科所必備的英文和數學的能力。也排擠到了學才藝的時間。一個人的才藝會幫助其度過單調枯燥的時間,豐富其人生。

通識教育應該延後到上大學後,在大一及大二時再上;但是學才藝的時間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愈加困難,學習有先後緩急。學才藝是愈早愈好;通識教育的學習卻是愈成熟愈好。同樣的,英文和數學的能力也絕對應該在上大學前就應該先培養好;而通識教育卻可以延後到上大學之後再學也不嫌晚

時和 贊成高中的通識教育改為選修,有興趣的人可以多修一些;沒時間的人可以少修一些,或是延後到大學時再修。

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通識教育的學習卻是愈成熟愈好,不必急的在國、高中時學得太多太重。

四、呼籲教育當局能看到真相,重新編定課程學習的優先次序

時和 很感激聯網上很多對教育學有專精的專家、學者、老師、以及家長之間的意見溝通,尤其謝謝雪人娘以及最愛小提琴的分享。雪人娘是教育家的風範,德智體群美、五育兼顧。

時和 完全贊成雪人娘的全人教育。

時和 寫教育相關的文章,愈發的覺得學生的聰明才智及性向都不見得相同,因此整個教育制度絕對不能單一化。

比如說,高中的學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自然(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地球科學)、社會(包括歷史、地理、以及公民(包括在一年級時上的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這麼多的課程,不論是對人文社會組或是理工科類組的學生而言,這麼多考試的科目絕對是太多太多了,多到讓人沒有時間思考,多到讓大部分的學生都無法完全吸收。

事實上,社會上的工作是多元的,人文社會組和理工科類組所需要的背景知識是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用不著每個人都選修相同的科目。

人文社會組和理工科類組應該及早分流,各組的必修課可以少一些,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人生的方向。選修課可以多一些,讓學生能加深加廣自己的興趣。

目前國高中的課程安排是極為不利於中後段的學生,課程多到囫圇吞棗,無法消化、無法吸收,反而浪費了學生的寶貴青春。時和 呼籲教育當局能看到真相,針對不同性向、不同類組的學生,重新編定課程學習的優先次序。

----------------------------

後記(2009/05/25):老三(國一下)第一次段考的成績出來了,社會科的歷史、地理、和公民果真都有90分以上;但是國文、數學、和生物只有70幾;英文勉強上了80分;是全校國一 477人中之第119名。這種成績大概只能上地區高中。

剛考過的第二次段考成績公佈:由於他每天都在看歷史、地理、和公民,這三科成績確實是還不錯。但是他的數學只考了 60 分,作文只得了 2 級分。

做家長的只能惋嘆,時間被排擠,主科核心課程數學和作文被糟蹋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2793465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殷浦藤熙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急迫性?我的看法再次不同~
2009/04/17 19:04
基礎是很重要的,當一個人在年輕時代,沒接受尊重不同意見、辨識政客嘴臉跟說的訓練,當他們剛拿到投票權時,就容易輕易的被煽動。我不知道您對之前短命的野草莓有什麼看法?這些,大略屬於我這代的年輕人,無法辨別政治如何操作,無法看清改革需要的重點是什麼,投出了個大而無當的荒謬議題「集遊法違憲」,對於反對他們的聲音悍然以對,最終呢?草草收場...
在說台灣民族認同的操作吧,好多我父母輩的人,就這樣相信了那些民族的傻話,把憲政、法律、民主的精神,都放一邊去了,跟隨台灣民族認同的大旗,然後呢?8年的空虛呀...
再說民進黨的選制改革吧~好個笑話...我在自己部落格中有評論過了。若他們不是沒有認清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本質,會做出這麼傻的事情嗎?這部分其實扯的有點遠了,不過,我只是想說,即使到大學教育,還是很多人弄不清楚社會科學裡面的原理原則跟邏輯,單一選區兩票制會造成民進黨的失敗,我用20分鐘可以講解明白,可是有些人花大把時間把制度弄清楚了,卻沒搞清楚核心運作的方式...這就是我們現在教育的問題,記住很多表面上的東西,忽略原因及邏輯
時和(leepe) 於 2009-04-18 02:12 回覆:
謝謝殷浦藤熙的分享。

時和 認為學子未來的就學與就業出路仍然應該擺在最優先的順位來考量。有了穩定的工作才會有穩定的家庭與人生。

然而人的聰明才智是不同的、性向與興趣也是南轅北轍。教改最大的錯誤就是以為所有的人都相同,想用單一的學制、單一的課程加諸於不同能力性向的人。結果當然造成至少有一半的學子無法適應,這也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要訴求。

所以 時和 贊成技職教育、贊成自然組與社會組及早分流,主要是因為目前的學業科目太多,絕大部分的學生根本讀不完,反而排擠到了要讀大學理工科系最重要的英文和數學。因此對理工科的學生而言,非急迫性的課程應該是改為選修或是延後到上大學以後再上。

正是由於目前課本提到的通識教育並非急迫性,時和 贊成高中的通識教育改為選修,有興趣的人可以多修一些;沒時間的人可以少修一些,或是延後到大學時再修。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通識教育的學習卻是愈成熟愈好,不必急的在國、高中時學得太多太重。

至於時事,請相信大學生,他們有能力判斷的;也請相信民眾,他們的眼睛清楚得很。
時和(leepe) 於 2009-04-18 02:37 回覆:
有時候我們回應問題並不想把話說得太絕。時和 是LKK,服膺的是「一技之長勝過萬貫家財」與「行行出狀元」。

民眾的心思是很單純的,那就是能過日子、能過好日子。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販夫走卒的常識不會比大學生差,能過日子是最重要的。

想讀社會組?那得看這人的爸爸是誰?

務實一點的會走自然組或是技職教育,憑技術闖天下,穩紮穩打。

殷浦藤熙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新的想法
2009/04/17 00:40
在我跟公行系的研究所的碩士談論後,有這樣的想法:
錯了,不是通識教育太重了,核心課程被忽略了,而是我們畢業後的這幾年,教育部把社會科學跟通識課程提升到與原先物理化學同樣的水準了。難怪,聽現在的學生抱怨社會科學難,就如同我們當初抱怨自然科學難。
所以,我在想,或許該簡化的是國、高中所有的教育,不限於通識教育。
時和(leepe) 於 2009-04-17 13:26 回覆:

謝謝殷浦藤熙的分享。

時和 在 台灣教育的癥結 這篇文章開宗明義就說到,假如學子要上大學,那英文的基礎一定要打好。

假如要讀理工科,那數學的基礎一定要打好。

然而目前國、高中的學科科目太多太雜了,非急迫性的科目排擠到最重要的英文和數學。時和 認為這或許就是國內學生進入大學的罩門:英文和數學偏弱,將來上大學讀原文書吃力,無法讀需要較多數學的科目。

至於通識教育,時和當然瞭解到是非常的重要,然而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很多的知識卻沒有急迫性,因此沒有必要擠在高中或是國中時教。

時和 贊成高中的通識教育改為選修,有興趣的人可以多修一些;沒時間的人可以少修一些,或是延後到大學時再修。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通識教育的學習卻是愈成熟愈好,不必急的在國、高中時學得太多太重。

學子未來的就學與就業出路仍然應該擺在最優先的順位來考量。

時和 瞭解人的聰明才智都不相同、興趣也是各有偏好。因此,時和 認為學生要及早分流,在德國是小學五年級就分出適合走技職班或是適合走普通班。高一過後一定要分出適合走自然組或是社會組。如此學生才能專心學習對自己未來學習有幫助的課程科目。

啥啊?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Re: 網友 金刀 的文章中舉出國中的四題公民題
2009/04/16 23:33
這些問題很多是出事的時候,你該去找律師解決的。

實體法根本是屁。很多東西決勝於程序法。程序法是律師幹的。律師可以收那麼多錢,你們難道以為是攔路搶劫嗎?

難道健康教育要教學生自己診斷疾病,自己開藥嗎?

學生該知道法律概念,但並不是這種東西。老實說要知道什麼概念,我現在也無法回答。因為我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時和(leepe) 於 2009-04-17 13:05 回覆:
謝謝 鴨湯 的分享,鴨湯 的意見 時和 是完全贊同。

看起來通識教育中的法律部分確實是太深入了,是非對錯也許都有不同的情境,這種問題連一般人都很難判斷,讓國、高中生去研讀這些問題也許他/她們還不成熟?

可是,讀這些太複雜的通識教育所需花費的時間,卻排擠到真正重要的核心課程:英文和數學,也很可能因此使得學子上大學後無法閱讀原文書,造成學習上的落差,這才是得不償失的。

謝謝 鴨湯 的觀點。

殷浦藤熙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換個看法吧~
2009/04/16 17:15
比起一般的論述,我比較極端,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是這樣了。

教育的問題是什麼?很簡單,政府與國家意識形態掌控了"教育什麼"的總決定權,而人民又"決定"服從這總決定權所制定的遊戲規則。國家控制教育,為什麼?為了傳遞、教育其所需要的國民,基於國家利益的教育,不會,也不需要教出具有獨立思考、判斷人格的公民,國家需要的是順從的公民。

台灣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呢?我們的教育從來不問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學?要學什麼?喜歡怎麼學?能夠怎麼學?而我們的父母,同樣受到這樣教育的父母,也不會問還這些問題。

不跳脫出"希望教育部看見"這樣的想法,沒有可能改變未來的教育。教育部不會看見,就算他看見他也不會自己動作。人民必需要用力量把教育部綑住,把政策拖倒對我們有利的地方。遺憾的是,正如侯文詠在"危險心靈"裡面所說的,台灣的百姓,在政府的教育制度操控下(這句我自己加的),會為了自己的利益,遵循著教育總決定權所定的遊戲規則。我們不會,我們也不會讓我們的孩子,為了推動教育的改革,犧牲透過現有架構取得成就的機會。同樣的,我們的孩子,在我們的榜樣之下,也不會冒著升學考試考差的危險,去和制度抵抗。

所以,至今我們的社會,美其名有民主,確是在封建意識下的民主;透過民主產生的封建制度,再怎麼民主,根本裡還是封建制度。
時和(leepe) 於 2009-04-16 19:55 回覆:

謝謝殷浦藤熙的分享。台灣教育的失敗是意識形態的錯誤。

台灣的這一波十年教改真的已經將這年輕的一代整得是厭厭一息。

時和 的大兒是民國88年進小學,二兒是民國90年進小學,三兒是民國91年進小學。

一、錯誤的建構式數學

大兒在民國90年三年級時碰到建構式數學、二兒三兒接著也碰到建構式數學,建構式數學的教法一定有問題,太囉唆了,讓這一代的學子反而厭惡寫數學作業,讓他們數學的起跑點就受到了挫折。

二、錯誤的去中國化政策

接著是國文每週只有四堂課,可以想見這一代的國文程度基礎打得不好,造成閱讀能力偏弱。間接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在高三前,國文是學習一切其他科目的基礎,國文不好、閱讀能力也跟著不行,其他的科目學習起來自然是事倍功半。

這整個根本原因就是出在錯誤的教改、加上錯誤的民進黨去中國化政策。把國文刪成只剩四堂課,閱讀能力變差了,學習就變成更困難了。

三、塞進太多不相干的課程、讓學生疲於奔命、無法吸收

包括母語教學、史地的鄉土教材、公民涵蓋的範圍超出中小學生的認知等,讓學生疲於奔命、眼界反而變得狹窄。意識形態教材的本土化讓學子更加的欠缺世界觀。

四、李遠哲的廢高職主張徹底的破壞了技職體系

原本技職院校升格為大學,目前台灣有150所大學,使得現在學生不論良窳都進大學。然而大學偏向理論,程度跟不上的學生無法學到東西,造成許多學生反而無法學得一技之長,就業受挫,導致社會問題。

五、上大學讀原文書所需要的英文基礎沒打好

這又是意識形態的後果,強調台語自然就排擠到與世界接軌。

----------------------

目前台灣的中小學教育是無法與世界競爭的,看到大陸與印度的崛起,別人拚命的與世界接軌,台灣卻自我封閉,真令人感慨。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更正
2009/04/15 00:02

每一國家的頂尖人才,所佔的人口比例都不會多,...

yaduo

時和(leepe) 於 2009-04-15 18:41 回覆:

謝謝Yaduo的分享,時和 贊成Yaduo的每一個意見。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另一種思考
2009/04/14 23:55

究竟中學課程要教什麼,這樣的命題,真的不好回答!

舉美國的例子不見得恰當,大家都知道,在美國本地學生的數理能力很差,在研究領域的人才,主要靠亞裔,尤其是印度人與華人,甚至美國人一再擔心他們的學生因數理能力差而影響美國未來的發展。

美國以前因為擁有印鈔權而不斷吸納了世界各國的頂尖人才,而造就了美國人不用太努力讀書仍可過很富裕的生活,但這次金融海嘯之後,情況將開始逆轉。

每一國家的頂尖人才,所佔的人口比例都不會不多,故適合讀大學(指真正的大學)的學生不會是每一個人,問題是如何安排大學之外的其它出路,使每一個人都能有所成就。通常語文能力與數理能力在人的智力系統中是分屬兩種不同的能力,能同時得兼者不會太多,所以要每個孩子英文好數理又好是有點強求。日本的翻譯發達,日本的孩子學英文的壓力應會小一些,不用擔心上大學看不懂英文書。這是我們的孩子與歐、美、日孩子在立足點上最大的不同點,我們這一代沒有能力創造一個上大學不用擔心看不懂英文書的環境。

原本台灣的技職體系是不錯的一條路,台灣的首富之一的郭台銘先生就是技職體系造就的人才。歐洲的工業強國德意志,就是一個技職體系相當發達的國家。

大學教育較合適的比例可能是45%左右,很多已開發國家的大學入學比例都在這個數字左右,而我們卻攪了個100%,真的是浪費了社會資源,也誤了孩子,既然大家都是唸大學,大家就要去擠那明星大學的窄門。

今日台灣中學的課程不算多,課程也不算深,在香港,理科高二的學生已經要修讀極限理論與微積分,更要修電腦程式語言(主要是C),數學分兩科,一科為普通數學,一科名為附加數學,極限理論與微積分的課程在附加數學中。文組的學生中國歷史及世界歷史是分為兩科,另外經濟學也是主要科目。中文也分為中國語文與中國文學兩科,英文也是分為英國語文與英國文學兩科。香港的學生也要讀通識,其中包括香港的政制。

香港考試方式也大不同,日前我女兒考高考的世界歷史,這科總共要考6個小時。香港的中國語文與文學及英國語文與文學除了要考筆試之外,還要考聆聽及口試,口試採小組討論的形式,在時間內討論一個主題,並要形成共識與結論。但香港的大學入學率只有16%!

提供這些資料,主要是給大家一個不同的思維方式,每一個地方的學制有其社會背景、歷史傳承,我們是否要每個小孩都擠那明星大學的窄門,或是要重新重視如歐陸的技職教育?我們更應重新思考所謂人生的成就除了上大學,甚至可以說是上明星大學之外,是否有其它方向?

意識形態影響教育,當然該受到批判,但太單一的成就欲望,同樣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

yaduo


野渡 / 原鄉人客棧
時和(leepe) 於 2009-04-15 18:39 回覆:

謝謝Yaduo的分享,時和 贊成Yaduo的每一個意見。

Yaduo看到了前段班的資優生;也看到了中後段班的一般生。Yaduo看到了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或許不同;也看到了每個人的性向與興趣也或許不同。Yaduo看到了英文的重要性;也看到了科學中文化的必要性。時和 完全贊成Yaduo的分析。

時和 認為前段班的學子是天之驕子,在課業學習上他們是完全能適應的。因此 時和 偏向是為中後段的學子請命,希望中後段的學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浪費時間,一定要想辦法真正的能學到一些未來能安身立命的知識與技術能力。

時和 尤其希望政府能關心班後段及後段班的學生,目前普通教育的體制完全不適合這些班後段及後段班的學生,政府應該編出額外的預算,幫後段班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以能跟得上正常的課業。

政府尤其應該提倡「一技之長勝過萬貫家财」及「行行出狀元」的實作經驗,鼓勵技職教育,至少要讓年輕人能及早培養出安家立命的工作能力。

因此,時和 認為學生要及早分流,在德國是小學五年級就分出適合走技職班或是適合走普通班。高一過後一定要分出適合走自然組或是社會組。如此學生才能專心學習對自己未來學習有幫助的課程科目。

至於通識教育,時和當然瞭解到是非常的重要,然而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很多的知識卻沒有急迫性,因此沒有必要擠在高中或是國中時教。

學子未來的就學與就業出路仍然應該擺在最優先的順位來考量。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自為之
2009/04/12 10:54

台灣「通識」課程真的太多,多到「饑不擇食」,是因為:

一、意識形態;

二、政治力介入太多;

三、賣「瓜」的太多,因此不斷再增加有的沒有的課程。

時和大師再三強調核心課程,實在是苦口婆心,可惜是政府官員似乎都是:

以人舉言,以人廢言-聽不進去,或者沒有魄力改革。

大家就「好自為之」吧!

時和(leepe) 於 2009-04-12 21:59 回覆:

謝謝植物仁兄的分享,植物仁兄的看法是直指問題的核心。

國內教育的問題真的是整個課程安排的次序都被搞亂了,「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的教育,卻被擠到國高中來上,絕對是讓學生消化不良。而國文、英文、數學為主的核心課程被排擠,卻導致學生各階段的課程銜接都有嚴重的落差,假如不靠補習,學生是很難跨越程度落差的鴻溝。

這種程度落差的鴻溝對家庭經濟弱勢的學子而言更是殘酷,是造成M型學習落差的元兇。

過多的「通識教育」排擠到核心課程的結果將是:國內大學生的英文和數學程度落後,將無法和大陸以及印度的學子競爭,最後終將影響到國內高級理工科人才的培育,甚至將影響到產業的競爭力。

台灣需要有眼界的教育專家!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網友 金刀 的文章中舉出國中的四題公民題
2009/04/09 08:52

網友 金刀 的文章中舉出國中的四題公民題

第一題:
      請問,某甲是一名坐享齊人之樂的男性,大老婆有三個孩子,小老婆有一個孩子。某甲在死後留下了大筆的財產與債務。請問,其財產與債務的優先繼承順序為何: (A)大老婆-大老婆的小孩-小老婆-小老婆的小孩;(B)大老婆-小老婆-大老婆的小孩-小老婆的小孩;(C)大老婆的小孩-小老婆的小孩;(D)大老婆-大老婆的小孩-小老婆的小孩。

第二題:
      請問,為了避免某甲留下的債務多過於財產,債務繼承人應該提出:(A)限定繼承;(B)拋棄繼承;(C)強制限定繼承;(D)債務協商。

第三題:
      請問,某甲的家屬在債務或財產的繼承下,若採限定繼承,則期限為何:(A)三個月內;(B)得知繼承事實的三個月內;(C)繼承事實發生的三個月內;(D)沒有期限。

第四題
      請問,某社會運動團體到內政部舉牌抗議,認為國家限制外籍新娘必須在台灣有工作超過年收入41萬才能申請身分證,這與哪一項權利有關:(A)自由權;(B)平等權;(C)受益權;(D)創制權。

一個十三歲的國中生...他應該要知道這些教育專家所認為的"法律常識"嗎?。也許我們會說,知道一些法律對於法治精神、甚至自我權益的保障是比較好的。但是,用這種方法對嗎?

--------------------

時和 認同網友 金刀 的看法,網友們可以想像一下,為何 時和 對這種所謂的〝國中或是高中〞通識教育 是如此的排斥了。

小孩子要浪費多少時間?還不知道能不能搞懂這些問題?有必要在國中或是高中時就唸嗎?唸這些東西是修其他課程的必修先修課程嗎?假如不是必修先修課程,那延後到大學時再修能不能?

花了那麼多的時間肯定排擠到了核心課程的學習。



雪人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交大女自殺
2009/04/08 06:58

我妹婿任教大學,我多少接觸一些教授的思維。這些教授會念書,卻不見得會教書,才大一的學生,應該是指導他們讀書的方式,而不是要求他們好像來自全自動的學習環境,或者期盼他們像是早就被訓練成會寫報告,有能力應付較受過高的期望,甚至還要幫教授應付生等的論文。

一樣是斷層問題。此外,台灣的資優教育也害慘這些在小區域資優,在固定範圍資優,在有參考書協助下的資優,上了大學,卻未必應付得了大學不同教授不同要求的學習方式!

銜接方式也是問題!  孩子自殺,大人要反省,制度要反省!

時和(leepe) 於 2009-04-08 13:56 回覆:

>> 銜接方式也是問題!

時和 從頭到尾都在強調學科的核心課程:國文、英文、和數學。

台灣教改最大的問題是將不必要的課程擠進來一大堆,嚴重的排擠到了核心課程,卻使得學生進入大學後無法銜接閱讀原文教科書的能力。

時和 在 台灣教育的癥結 這篇文章中是從大學入學的能力談起:

台灣大學生的英文基礎不好,無法完全吸收原文書的知識,造成無法與外國學生繼續競爭。

從大學入學的能力談起,回溯到高中、國中、以及國小,可知教改的方向完全是錯誤的。即使能進入大學,卻無法銜接大學的課程,這不就是從一開始就錯了。

台灣教改最大的問題是將不必要的課程擠進來一大堆,讓學生疲於奔命,累壞了,卻沒有學好最核心的課程。

即使是在本篇文章中,時和 也一直在分析通識教育的分量沒有必要弄得那麼深那麼難,讓學生讀得累壞了,但是最重要的核心的課程卻沒有時間讀,未來小孩子上大學必然跟不上進度。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poor kids
2009/04/06 14:01
哇﹐聽時和﹐雪人娘﹐小提琴談教育﹐自己也上了一課。

當初李遠哲談教改﹐要把美國這一套搬到台灣﹐我就覺得會出問題﹐美國好學校很多﹐且各有特色﹐而且還有州立與外州學費不同﹐私立大學很貴等因素﹐所以學生和家長雖然想進好學校﹐但是比較不會為了進某校而擠破頭。 不像台灣﹐ 雖然學校增加幾十所﹐升學率百分之一百二十﹐大家還是只想進少數幾所名校。苦的是學生﹐以前咱們只要念那幾本書﹐再考一個聯考就﹐現在的學生累壞了﹐什麼都要會。 
時和(leepe) 於 2009-04-07 01:50 回覆:

謝謝悅己的分享,的確如悅己所說的,美國的方法不見得適合台灣。

李遠哲對教改最大的錯誤就是廢高職的政策。自從李遠哲於2001年全國教改檢討會議中提出「廢高職」的意見後,技職教育沒落,很多無學業能力讀大學的同學間接的被迫浪費青春讀普通高中,或是被放棄。

這篇文章就是說明普通高中教育並不是適合每一個學生。

時代雜誌刊登「Dropout Nation:美國十二年國教卻造成有三分之一中輟生的報導 」,也印證後段班的學生絕對不適合目前的高中教育。

即使如此,現在的教育部長鄭瑞城還在推:希望高中做到免試免學費。然而,最近職場已經顯現出文憑無用論、高學歷高失業率,政府在這種情勢下還在推動十二年國教是不明與不智。

時和 認同技職教育,政府尤其應該加強技職教育動手實作的能力,因為社會上至少有50%以上的工作由技職畢業生來擔綱就足夠了。時和 認為技職教育應該佔五成以上。假如行有餘力,技職畢業生可以透過在職進修,或是終身學習再修習普通教育的學程。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