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國高中教育制度可能只適合最頂尖的至多到前 top 30% 的學生?
2009/03/29 03:42:19瀏覽5932|回應27|推薦86

引用文章 矛盾之三 

引用文章 淺談美國高中教育---回答時和、雪人娘

時和 懷疑台灣的國高中教育制度可能只適合最頂尖的至多到前 top 30% 的學生?

一、通識教育太重了,核心課程被忽略了

時和 老三(今年是國一下)的問題是,每天先從社會科的歷史、地理、和公民看起,接著是國文和生物。接著就 exhausted了,得休息了。很用功、很努力,但是 時和 感覺是沒真正唸到該唸到的英文和數學。所以他的英文和數學相對的不如意。更令人擔心的是,英文和數學是累積的學習,前面沒學通沒學懂可能影響到後面的學習。

這問題真的就是〝時間不夠〞。對像老三這種程度的學生而言,時間可能真的不夠。

老三的程度在公立國中是屬於中上,假如中上的學生都會感到〝時間不夠〞,那後段的學生只能說是更慘了。

在雪人娘的文章:從第56號教室的奇蹟看台灣 中提到:

『 咱們的教育倒著走,國中和高中的數理,教得太高深,許多到大學再學就可以的題目,卻拚命塞給國高中生。讓許多孩子受挫,導致這些中後段孩子的青春期,一片空白。』

也許雪人娘是師大外語系畢業的英文老師,雪人娘認為國中和高中的數理,教得太高深。

時和 是理工科背景,時和 瞭解數理及英文在大學是決勝負的關鍵,其他社會科目反而像是通識教育,對理工科的學習而言相對是沒有 dependent 的必須先修關係。

看起來大家都發現課業是太重了,雪人娘認為數理教得太高深造成時間不夠;時和 認為通識教育太雜,排擠了核心課程英文及數學的學習。

不管怎麼說,國內的課程真的似乎是排得太滿了,滿到絕對會排擠掉其他才藝課程的學習。

相對下來,最愛小提琴的文章 淺談美國高中教育---回答時和、雪人娘 中所提到美國的課程就很寬鬆,能讓學生(及家長)自己追求想要學習的方向。彈性很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動自發的精神。在聯網上,看見在美國的網友幾乎都送小孩上音樂的才藝班,幾乎每個留學生的小孩都會至少一種樂器,實在是令人羨慕。

台灣的課程科目太多、太雜、太重了,重到連 時和 都懷疑能否再讓小孩繼續拉小提琴?

二、通識教育排擠到了核心課程

時和 的老三成績在班上是中上,當然因為每天要練琴半小時(weekdays,周末假日是一小時),賸下的時間也是在 K 書。可是 時和 發覺老三每天看的都是歷史、地理、公民、國文、和生物;但是對於 時和 認為最重要的英文和數學卻沒有時間看。因此老三的英文和數學偏弱。

時和 認為這或許就是國內學生進入大學的罩門:英文和數學偏弱,將來上大學讀原文書吃力,無法讀需要較多數學的科目。真是頭痛!

怎麼樣看都是認為科目太多了,非急迫性的科目排擠到最重要的英文和數學。將來小孩讀大學時肯定會碰到瓶頸。

想這狀況居然發生在自己小孩的身上,也有些無能為力的感覺。

P.S. 最優秀的學生如建中和北一女等,毫無問題應該是完全能適應目前的教學內容。但是 時和 懷疑 top 30% 以後的學生可能就力不從心了。

三、必須簡化國、高中的通識教育,或是延後通識教育到大學再上

在引用雪人娘的文章 矛盾之三 中,

謝謝雪人娘分享經驗,真的,只有當自己的小孩被當成白老鼠,被放在油鍋中煎熬時,做家長的才能痛心的體會到為何教改是錯得離譜,錯得將小孩的青春都給浪費消耗掉了。

時和 在 「台灣教改失敗在於不重視核心課程」這篇文章中就質疑:

『高中的 95 課綱及 98 課綱也是如出一轍,95 課綱增加了公民與社會,內容含括社會學、法律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尤其是經濟學,內容比大學一年級的經濟學概論還多,不少師生叫苦連天。98 課綱再增加了資訊科技概論,這兩次動用了大量社會科學與資訊界的教授背書,增加公民與社會中的社會學、法律學、政治學和經濟學,以及目前最熱門的資訊科技概論,目的在稀釋中文以及文言文的重要性,卻也傷害了數理課程的結構性。』

時和 認為「95及98 課綱應該徹底重訂」,應該把通識教育簡化,或是延後到上大學後,在大一及大二時再上。即使是美國,通識教育也是在大學時才上,台灣的做法是揠苗助長、逼小孩讀大人書、消化不良,完全浪費了國、高中生的青春。

時和 甚至認為整個教改將會毀了這一代的學生。教改完全是意識形態的文化大革命,為了要去中國化,塞進來各種沒有急迫性的通識課程。

就像是雪人娘在 矛盾之三 中所舉的例子:『雪人(國中二年級而已喔)前一晚問"職權命令"和"授權命令"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差別。』

就像是李家同教授在 學會教科書 去打球吧 中所舉的例子:『我最近發現一個孩子在補公民與社會,裡面有外部成本、邊際效應等等名詞,他當然不懂,可是他非補不可,他說他如不補,一定考不出來的。』

說真的,時和 虛長這麼大,都還沒碰到"職權命令"、"授權命令"、"外部成本"、或"邊際效應"等狀況。當然或許其他人會碰到,但是需要在國、高中時就學嗎?

網友 金刀 的文章中舉出國中的四題公民題,也認為國中生不可能瞭解成人世界那麼複雜的法律問題。

教改的通識教育絕對排擠到了上大學理工科所必備的英文和數學的能力。也排擠到了學才藝的時間。一個人的才藝會幫助其度過單調枯燥的時間,豐富其人生。

通識教育應該延後到上大學後,在大一及大二時再上;但是學才藝的時間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愈加困難,學習有先後緩急。學才藝是愈早愈好;通識教育的學習卻是愈成熟愈好。同樣的,英文和數學的能力也絕對應該在上大學前就應該先培養好;而通識教育卻可以延後到上大學之後再學也不嫌晚

時和 贊成高中的通識教育改為選修,有興趣的人可以多修一些;沒時間的人可以少修一些,或是延後到大學時再修。

通識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通識教育的學習卻是愈成熟愈好,不必急的在國、高中時學得太多太重。

四、呼籲教育當局能看到真相,重新編定課程學習的優先次序

時和 很感激聯網上很多對教育學有專精的專家、學者、老師、以及家長之間的意見溝通,尤其謝謝雪人娘以及最愛小提琴的分享。雪人娘是教育家的風範,德智體群美、五育兼顧。

時和 完全贊成雪人娘的全人教育。

時和 寫教育相關的文章,愈發的覺得學生的聰明才智及性向都不見得相同,因此整個教育制度絕對不能單一化。

比如說,高中的學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自然(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地球科學)、社會(包括歷史、地理、以及公民(包括在一年級時上的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這麼多的課程,不論是對人文社會組或是理工科類組的學生而言,這麼多考試的科目絕對是太多太多了,多到讓人沒有時間思考,多到讓大部分的學生都無法完全吸收。

事實上,社會上的工作是多元的,人文社會組和理工科類組所需要的背景知識是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用不著每個人都選修相同的科目。

人文社會組和理工科類組應該及早分流,各組的必修課可以少一些,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人生的方向。選修課可以多一些,讓學生能加深加廣自己的興趣。

目前國高中的課程安排是極為不利於中後段的學生,課程多到囫圇吞棗,無法消化、無法吸收,反而浪費了學生的寶貴青春。時和 呼籲教育當局能看到真相,針對不同性向、不同類組的學生,重新編定課程學習的優先次序。

----------------------------

後記(2009/05/25):老三(國一下)第一次段考的成績出來了,社會科的歷史、地理、和公民果真都有90分以上;但是國文、數學、和生物只有70幾;英文勉強上了80分;是全校國一 477人中之第119名。這種成績大概只能上地區高中。

剛考過的第二次段考成績公佈:由於他每天都在看歷史、地理、和公民,這三科成績確實是還不錯。但是他的數學只考了 60 分,作文只得了 2 級分。

做家長的只能惋嘆,時間被排擠,主科核心課程數學和作文被糟蹋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2793465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李家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要考100分嗎?
2009/09/02 12:47

升學考試通識課程也要考到100分嗎?

這是升學考試制度的問題!


時和(leepe) 於 2009-09-02 15:21 回覆:

這篇文章在強調沒有急迫性的課程學習 排擠到了核心課程的學習,學生沒有將基礎的核心課程(國英數)學好,未來的學習將充滿挫折。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停一下,別搞錯了
2009/08/30 08:48

時和,不是這樣的。我想說清楚,我覺得不應該讓小孩擺爛,那會影響他的心態。

比較合理的方法是讓他知道你很重視國英數理化,讓他感覺到你嘴巴上說其他科要唸,但事實上你不太關心。

到了高二,就明白跟他說,以前是以前,接下來每一科要考的都得好好唸,讓他盡力,其他就交給老天。正確心態永遠是最重要的,這是重點不可馬虎。

時和(leepe) 於 2009-08-30 16:52 回覆:

謝謝 全方位思考人 的分析與建議,國高中課程內容真的多到大概至少70%的學生無法完全吸收,那問題就出在:為什麼要教那麼多不相干的內容?

時和 在幾乎每一篇教育方面的文章中都強調 國文、英文、和數學的重要,假如這三科課程學不好,那上大學後根本就學不到東西。

不知道 全方位思考人 有沒有小孩正在就讀國高中小學?

台灣的小學課程內容和國中有巨大的 Gap,到國中後塞進來太多不急迫的科目,更讓學生疲於奔命。

我們關心小孩的視力、有沒有運動時間等。太多太雜的課程讓小孩無法學好任何一科,說真的,真的是浪費了小孩的生命?

能否也請 全方位思考人 也給 台灣教育的癥結 這篇文章一個 comment?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哈哈哈 笑死人的家長
2009/08/28 12:50

人家都說生命會自己找出路,沒想到時和還有被提到的這些家長,都只會製造生命卻不會出路! 時和,拿你開刀,但可救你老三!!他長大後碰到我要請安!

把時和的四點先貼到下面來,用紅體字,我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就用藍字寫出,

一、通識教育太重了,核心課程被忽略了
那就不要念啊!桌上的菜你要每盤都吃嗎?今天的環境是100%大學錄取率,你大可放心讓他只唸英數到高二啊。高二之前就只要逼國英數理化就好,其他通通放牛吃草。玩耍,拉小提琴還是很要緊的。除非你孩子不唸不舒服,否則記憶性的科目等高二再拼嘛,人生要抓重點。

二、通識教育排擠到了核心課程
我個人認為無所謂,排由他排,唸由我唸。

三、必須簡化國、高中的通識教育,或是延後通識教育到大學再上
直接砍掉就好。

四、呼籲教育當局能看到真相,重新編定課程學習的優先次序
誰管你呢?自救人救啊。

時和(leepe) 於 2009-08-28 14:32 回覆:

謝謝 全方位思考人 的分享與建議,事實上 時和 也真的是這樣讓小孩擺爛的,課程太多太雜了,無法吸收嘛,也所以才會有如標題的感想:台灣的國高中教育制度可能只適合最頂尖的至多到前 top 30% 的學生?

只是呼籲:這種作法扼殺了學業後半段的學子」。


Zoe 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英文與數學
2009/05/28 22:20

記得初一學英文時. 26個字母一星期就教完了.每天的作業是抄字母50遍.雖然如此. 還是沒能把這26個字母記住. 英文老師是我們的班導師很認真.大學才剛畢業.很認真.經常有小考.第一學期勉強考及格. 以後越學越累.成績也是每況愈下. 以後好像再也沒及格過.

數學則更慘. 第一次大概考四十幾分. 以後更低.也更沒興趣學. 從來就沒及格過. 初二的數學老師是學校的教務主任. 我的數學考了兩分.(大概是老師想零分太難看給個兩分吧. )
教務主任是為很有學養很紳士型的老師. 考這種分數大概也讓他為難吧.

初中時期英數理科目是完全放棄. 只喜歡文科.因為只有文科看得懂. 一班五十幾個學生
有一大半以上是如此.

高中唸的是高職商科. 沒有理科.只有英數.功課也較輕些. 所以 英文能過關.但是總覺得基礎沒打好. 唸得零零落落的. 數學則還是一塌糊塗.

高職畢業後. 才想從頭有系統地學英文. 去專門的英文補習班從發音班學起. 這個發音班每週上三次. 每次上兩小時. 基本發音就整整教了一個月.學完發音後. 英文班分成六級.類似中學課程. 並用圖解英文法. 幫助學生理解文法非常有效. 最後是兩級小說班. 選讀一些英文名著簡易版. 在這之後就靠聽空中英語教室學英文.

到了國外後. 又回學校唸書. 這時才發現. 從前覺得最難的數學. 現在卻變成最容易的學科. 或許是年紀較大. 理解力較強. 再加上此時是有心要學. 上課時專心一志地聽講. 反而是其它文科因為英文程度還不夠. 唸起來很吃力.


時和(leepe) 於 2009-05-30 02:33 回覆:

感謝 Zoe L 的分享,Zoe L 曾留學國外,瞭解英文的重要性。

Zoe L 這篇回應應該想要表達的是:學習英文和數學的時機很重要,太早學並沒有益處?

時和 請 Zoe L 參考 到底要讓孩子學多少英文和數學?

---------------------------------

台灣的現況是,大學生的英文程度普遍不足,大部分無法讀原文書,因此大學生的自信心普遍不足。

所以,就要檢討應該何時開始學習英文?何時該將簡易的英文故事看懂?何時該培養好小孩英文閱讀簡單童話故事的能力?

時和 認為在小學時起步是實在的。在 「台北縣從小一開始每周3堂英語課」有感這篇文章中,時和 提出可行的方法:

時和 贊成生活化的學習才是重點。家長陪小孩(讀出聲音)唸英文可能是最重要的。國小及國中是基礎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將閱讀的能力培養起來。

比如說英文這一科,有聲書、空中英語教室、配合光碟、CD等輔助教材已經很成熟了。教科書也可以配合光碟、CD等輔助教材,方便小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以加強學習的效果。

課外書可以向迪士尼公司購買版權,出版像小美人魚、木偶奇遇記、白雪公主、金銀島、美女與野獸、獅子王、仙女奇緣等字大、圖大、空白多的簡易英文讀物,當然也是配合光碟、CD等輔助教材,必然能引起小學生英文閱讀的興趣。

--------------------------

時和 也了解假如家長無法陪讀幫忙檢查功課,學生很容易跟不上進度。因此 時和 從頭到尾都在強調 課後輔導較小班制更重要政府應該編列預算,強制要求後段班同學參加由政府補助的課後輔導、以及 政府應該要重視後段班同學及職業教育

當然,英文在華人地區並不是絕對需要的。所以 時和 在 到底要讓孩子學多少英文和數學? 這篇文章中也引用了『佐賀的超級阿嬤』的話。

在日片『佐賀的超級阿嬤』中,雖然環境艱困,但是阿嬤是非常的樂觀。小男生的體育很好,然而學業並不靈光,晚上要準備第二天的考試,但是阿嬤要他早一點睡覺以省電。以下是他們的對話:

小男生: 「阿嬤,我英語都不會。」
阿嬤: 「那,你就在答案紙上寫『我是日本人』。」
小男生: 「可是,我也不太會寫漢字。」 
阿嬤: 「那你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小男生: 「我也討厭歷史……」  
阿嬤: 「那就在答案紙上寫『我不拘泥於過去』。」

每次帶小孩逛夜市,人潮洶湧,沒聽到有人說英文,也沒看到有人用數學,可是這些人都活得好好的。

當然這是社會上不同職業的差異性,時和 瞭解很多人不必靠英文維生,所以 時和 也強調 與其推動十二年國教,不如加強技職教育 以及 好的技職學校勝過多數的大學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BigMac:跨組考有什麼好不好(下)
2009/05/25 14:58

回應BigMac:跨組考有什麼好不好(下)

首先,時和 佩服 BigMac,在文章中把公民無聲無息的幹掉了。

時和 也是認為國高中的通識教育太多太雜,比如說,高中的學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自然(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地球科學)、社會(包括歷史、地理、以及公民(包括在一年級時上的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這麼多的課程,不論是對人文社會組或是理工科類組的學生而言,這麼多考試的科目絕對是太多太多了,多到讓人沒有時間思考,多到讓大部分的學生都無法完全吸收。台灣的國高中教育制度可能只適合最頂尖的至多到前 top 30% 的學生?完全沒有考慮到中後段學生的吸收能力。

即使是美國,通識教育(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也是在大學時才上,台灣的做法是揠苗助長、逼小孩讀大人書、消化不良,完全浪費了國、高中生的青春。尤有甚者,國高中的通識課程太多太雜,顯然已經排擠到核心課程英文和數學的學習。目前大學生的英文程度普遍不好,閱讀原文書是力不從心,嚴重的影響到大學生的自信心。

時和 的三兒今年是國一下學期,剛考過的第二次段考成績公佈:由於他每天都在看歷史、地理、和公民,這三科成績確實是還不錯。但是他的數學只考了 60 分,作文只得了 2 級分。

做家長的只能惋嘆,時間被排擠,主科核心課程數學和作文被糟蹋了。

----------------------

跨組考有什麼好不好(下) 這篇文章是談跨組考,時和 認為大學的社會組如社會系、法律系、政治系、以及經濟系、和商學系等應該一定要採用公民成績當入學的主要評分依據。如此就可以阻擋理工科自然組的跨考生。

如果連社會組都不採用公民成績當入學的主要評分依據,那真的應該將公民(社會、法律、政治、和經濟)從高中課程中完全移除。

至於對自然組的學生而言,公民應該是給有興趣的學生選修,而不是必選或必修。



柳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育的難處
2009/05/18 20:09

教育之難難在「智愚賢不肖齊聚一堂」。

縱使編出了適合中、後段學生的教材,誰願意讀?---看看99課綱教材分AB的反應就知道了。

換個角度想,讀書只是人生路的其中一條。術業有專攻、行行出狀元,絕不只是口號而已。

這又是台灣教育的問題之一:不管天生性向如何,大家都「要」讀大學、研究所。

時和(leepe) 於 2009-05-18 23:51 回覆:

贊成貓柳的觀點。 

時和 特別希望國中小學教育能重視核心課程,非核心課程儘量不要考試,以避免學生做太多評量,造成睡眠不足及近視。

----------------------------

教改要成功在於得重視技職教育。

美國的吹玻璃工人薪水高到和學校校長一樣;德國的技術人員薪水和教授一樣高。

中國人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是深根蒂固,不容易改變的。絕對不是靠考不考試、九年國教、或是十二年國教就可以解決的。

真正的方法在重視技職教育,假如能做出高級的產品,假如技術人員薪水和教授一樣高,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會去擠聯考的窄門了。

多元的社會是行行出狀元!


梅斯普雷爾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小的建議
2009/05/07 01:35

關於通識課程排擠核心課程的想法 小弟和您是一樣的

只是 社會科之類的通識課程 如果是背了又忘 忘了再背

倒不如 先打好核心課程的基礎

應該是利用學校八小時的零碎時間去記憶通識課程

而回家後的長時間用來學習核心課程

這樣才正常 也比較有效率 不是嗎?


數學總有規則可循、愛情毫無道理可言。
時和(leepe) 於 2009-05-07 17:45 回覆:

謝謝梅斯大俠的分享。

從小學開始,國中、高中等的社會科通識課程,對學生而言都是太複雜了,牽涉到成人世界的法律問題,光是背景知識、case by case 的社會人生問題,一般的學生根本搞不懂。沒有人生的經驗是不可能懂太複雜的社會問題。

不幸的就是,中小學社會課本編入太多連大人都搞不懂的內容。實在是沒必要那麼早學那些社會問題?

過去 時和 在國中所唸的公民與道德強調的是道德以及民權初步(民主政治的投票行為),所以內容是簡單而實用的。而現在十年教改以來所編的公民課本卻是以大學的教科書為藍本。

教改的問題出在放太多不必要的東西讓學生學,耗費了學生的青春,卻沒有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現在學生進大學,但是程度反而落後。是教改的課綱出了問題。最重要的英文和數學被忽略,將使讀理工科的學生無法吸收較深入的知識。

大陸學生很可能開放來台讀書,到時或許就可以看出台灣學子的基礎是如何的脆弱了。

時和 寫教育的文章並不是自欺欺人。過去在美國的華裔教授都是台灣出身的,現在四十歲以下的華裔教授都是大陸出身的。台灣學子的未來仍然得面對全球化的競爭。

---------

梅斯大俠也提到讀書的方法,假如小孩懂得讀書的方法,那他早就是頂尖 top 5%以上的高手了。然而學校有任何一位老師敢跟學生說:

『應該是利用學校八小時的零碎時間去記憶通識課程

而回家後的長時間用來學習核心課程』?

當然得謝謝梅斯大俠的建議,時和 會小心的和小孩溝通讀書的方法。


李家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常態升學
2009/05/06 20:48
要讓國中教育適合全部學生,只有實施"班級常態升學"才能做得到!
時和(leepe) 於 2009-05-07 16:23 回覆:
李老師所說的〝國中每一班的常態升學! 〞是不合乎人性的。

要好的同班同學將無法上相同的高中?為了爭奪全班第一名以便獲得優先選擇權,同學們必定爾虞我詐,完全撕裂了人性,從小就撕裂了人性?

李老師您的方法是完全撕裂了人性的錯誤方法。

---------------------------------------------

天下雜誌曾經做過紀錄,常態升學的實驗班是個大失敗,學生根本跟不上進度。http://ad.cw.com.tw/cw/2006education/index.htm

明星學校有明星學校的水準,沒有達到水準的學生是很難跟上進度,反而更受挫。請不要將能力還沒準備好的學生推進明星學校受難,明星學校的課業是非常重的:

疑課業壓力 交大女生跳樓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87&f_SUB_ID=329&f_ART_ID=101784

--------------------------------------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是做他有興趣、有能力完成的工作,放對了位置最重要。

李老師為何不鼓勵那些有潛能的小孩走技職教育體系?行行出狀元!台灣中小企業的老闆大多都是技職體系出身的。唸大學反而不會動手做,反而不敢出來創業。

上地區高中一樣能考上公立大學。

不念明星大學一樣可以出人頭地。前國科會主委,中央研究院院士,吳茂昆教授是花蓮中學、然後淡江大學畢業。

中央研究院院士管中閔教授是文化大學畢業。

真正要讀書的學子,在哪裡唸都能出人頭地。

聯考是公平競爭,國家的高普考也是公平競爭,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對條件差的學子而言,反而是公平。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育部長不見了
2009/04/21 10:47

我有幾次故意問一些學生,現在的教育部長是誰,大部份的人都回答:我說不是他了,但沒有一個人認得,難怪我們的教育要完蛋,連部長都不知道是誰,這樣的教育還能搞好嗎?教育是一國的礎石,猶如蓋房子,地基不堅,房子一定倒!教育何其重要,我們的教育部長卻不見了!真是怪哉!

                         

時和(leepe) 於 2009-04-22 00:24 回覆:
回應相當豐富,寫成一篇新文章:教育部長不見了

雪人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送來野渡先生說明的香港中學升大學的考試制度和內涵
2009/04/20 05:56
 

大陸的大學有在香港招生,招生有兩種型式,一種類似推薦甄試,即所謂拔尖,如果在中五會考能拿5科A等的成績,則北大清華都歡迎入學,還有奬學金。另一種類似聯考,是大陸高校在香港聯合招生,聯合分發。

香港的大學,如果能在中五會考有6科A等成績,亦會採拔尖的型式,提供奬學金及免讀中七及高考,中六後直接入讀大學。

香港與台灣一樣受到聯考的影響,聯考引導教學,補習盛行,所謂補習界名師的廣告滿街,最離譜的是這些名師是以放預錄光碟的型式同時在不同地點放映,而不是本尊親自教學。

所不同的是香港的考試模式多考申論、演譯、歸納的題目,由其文史課程,申論題是最主要的考試方式,語文課除了考筆試外,還考聆聽與對話,中英文皆然。

香港的中學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也許台灣最不能接受的是一進入國一,學生便被分級,全港的中學被分為三等,當然一等的都是明星中學且多為全英語教學。入讀明星中學,不全然只是成績,人情是一重要因素,因為各校校長有一定名額的決定權,類似推甄,你所讀的小學亦是重要因素,當然父母的社會地位與人際關係會有一定的影響,總之是各顯神通。

香港的大學之門很窄,只有16%的入學率。香港的中學師資素質亦不夠強,因為香港的師範學院不具大學的資格,以前香港的學生能上大學的不會讀理工學院,能進理工學院的不會讀師範院。套一句大陸的述語,這是歷史的遺留,殖民教育的歷史遺留。

香港的中學教育有其可取處,就是其考試的模式重申論,對知識的整合有一定的幫助。但師資、教學模式、家長參與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改進的空間。兩年後香港的中學將由現在的七年制,改為六年制,大學則由三年制改為四年制,到時會取消行之數十年的中五會考。將會採中六(即高三)進行高考,即台灣以前的聯考。

yaduo

時和(leepe) 於 2009-04-20 13:42 回覆:

 謝謝 Yaduo 熱心的整理!也謝謝雪人娘的分享。

時和 認為聯考很公平,支持香港及大陸的聯考制度。大陸用獎學金挖角海外優秀學生至大陸大學求學,絕對是最正確的戰略思維,通常留學生未來成就大事業,都會對其求學國有非常好的觀感。

去年國內的國中基測,在台北市男生部分,所有題目錯三題進建中,錯四題到附中,錯五題落成功,錯六題跌至松山。顯然前段班學子的聰明和努力並沒有明顯的差別,在這種情形下,時和 認為聯考最公平。

台灣教育界能做好的應該是加強各校的師資,讓更多的學校其教學設備及經費都能達到明星學校的水準。

家長的觀念最重要,要了解並非明星學校就是一切。學問是活的,挑戰是在畢業之後才開始。有見識的家長不會在乎要求小孩非要念明星學校不可,他們瞭解哪些技能以及人格特質能幫助小孩未來在社會上立足。

未來事業的成功並非完全是靠哪個學校畢業的,提前了解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對未來做人處事說不一定是有幫助的。

李家同教授說:學會教科書 去打球吧 ,他希望學子有個快樂的青春,懂得與同伴互助合作,在操場陽光下流汗的青春。去打球讓學子身體變好、讓學子了解公平競爭、讓學子增加人際互動,這些是培養健康的人格特質。

聯考只是一個分配的過程,讓人人有機會。聰明的家長不會太迷信明星學校,因為未來能否成功靠的是人格的特質,樂觀、衝勁、責任感、與 teamwork 的人格特質與學識一樣的重要。

家長的觀念最重要。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