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尋找卡夫卡的布拉格
2012/03/07 05:31:54瀏覽190|回應2|推薦5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6505

2011-01-20   第10001期  《講義》

尋找卡夫卡的布拉格

· 文、攝影/張伯權

 

我是起點,還是終點?──卡夫卡

所以想去布拉格,並非全然因為那裏,有一片在陽光下閃爍著溫暖顏色的紅瓦屋頂?──主要,因為我認識的一位在我生命裏具有特別意義的人,一生短短四十年的歲月,曾經住在那裏。他,每天帶著自己的影子,在那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還有無數的天井中庭裏,靜靜彳亍穿梭,踽踽獨行。

這個歷經一千多年歷史的城市,感覺恍若一座永遠走不出去的迷宮。彷彿每一個轉彎,每一個角落,都有一個古老的「夢」,藏在那裏,等在那裏。他將這些那些,別人都不敢夢的夢,一一寫進了他的小說,有時則凝鍊成短短的格言與寓言,在每一張紙片的字裏行間,不停地扭曲蠕動,似乎想要掙脫著什麼。又有時候,卻像他筆下隨手塗繪出來的黑白小人物一般,或是垂頭抵胸,或是張開雙臂,懸宕半空中,靜止不動,好似全然接受了一切,又似乎不知從何反抗。說是虛幻,卻又是那麼地真實;說是真實,卻又是如此虛幻。

 

......

 

二十五歲那一年,我翻譯並出版了《卡夫卡的寓言與格言》,隔年再出版他寫給他父親的一封長信《噢,父親》。經過了八年,卡夫卡百年誕辰,我再迻譯Gustav Janouch追憶卡夫卡的《卡夫卡的故事》。回憶當年電腦尚未出世的時代,無數深深的夜晚,暈燈之下,一個字一個字填寫在方格紙上的嘔心「翻譯」,於我而言,卻是閱讀卡夫卡最深刻的方式。

《卡夫卡的故事》中有一則短小,但發人深省的故事:
心是一間有兩個臥室的房子,一個臥室住著悲苦,另一個住著快樂。人不可以笑得太大聲,以免吵醒了隔壁的悲苦。
「那麼快樂呢?難道他不會被悲苦吵醒嗎?」
「不,快樂的耳朵不靈光,從來聽不見鄰室的悲苦。」

卡夫卡教導我,不落言詮。他告訴我他的痛苦、絕望、懦弱,害怕與孤獨,也告訴了我他的希望與快樂。也許他為人類的失敗創造了空前的意象,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個人內在的那一股恆不可滅的精神力量?──?但,直到有一天,當精神不再做為一根支柱時,我想人才得以真正的自由。他有一則寓言這麼說道:「手攫牢石頭,能攫多牢就多牢。但堅穩地攫牢,為的只是可以將石頭擲得更遠些。石頭落在哪裏,路也就伸到哪裏。」我知道,我必須自己走完全程,怎麼也逃不掉。

我一直相信,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不僅是一具軀體,而是一連串成長的過程。「成長」以各種方式,讓我們經歷了各種的苦痛與歡樂,但我們要學習忍耐和自制,同時更不可忘了要有同情與惻隱之心。卡夫卡在一九一四年一月四日的日記上,這麼寫著:「這個洞穴對我們而言太湫窄了,我們若不如此相互靠近,恐懼便會爬上我們的心坎。」人的成長,依賴反省,而反省必須與人接觸;因為與人交往,有了互動,才會促使我們做真正的自我思考。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6183513

 回應文章

eich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布拉格的“隔都 (ghetto)”
2012/03/09 00:41

1897年捷克的反猶太運動期間,卡夫卡在一封寫給他未婚妻的信上説:

“每個下午我站在窗前看街,沉湎于四周反猶太的仇恨中。我聽到有人叫駡猶太人是“齷齪的民族”離開這個充滿仇恨的地方不是很自然的嗎?堅持留在此地的勇氣無異于蟑螂之勇,無法殺盡,就是在廁所也可活下去。”

卡夫卡就是那個消失年代的不散陰魂。。。

 


le14nov(le14nov) 於 2012-03-09 05:13 回覆:

有時候也會不免疑惑"民族性"會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作品? 被他人歧視或是民族的優越感造就其創造才能 ?? 例如,同樣是猶太人的普魯斯特或是夏卡爾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響應....沒有氣質的卡夫卡廣場照片一張
2012/03/07 22:41

在現今的布拉格...你會困惑, 卡夫卡是不是被這市儈給打敗的? 


le14nov(le14nov) 於 2012-03-09 05:03 回覆:

似乎"卡夫卡"已經成為大家共同的美好的閱讀記憶...

至於與"卡夫卡"相關的或是"kafkaesque" 一詞被商業化,或許我們不如認為這是"雅俗共賞"的境地,從這個角度出發,大家也應該可以替卡夫卡感到高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