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思果的《藝術家肖像》
2023/03/30 05:23:06瀏覽545|回應0|推薦5
Excerpt:思果的《藝術家肖像》

續讀思果的《藝術家肖像》。

這一篇〈關於書〉有多少內容讓人心有戚戚焉呢?

「買書越多,讀書越少」誠然就是一種寫照。所謂的少,即是深度不夠,即是欠缺反覆閱讀的耐心,這絕對是需要自己虛心檢討的啊!


書名:藝術家肖像
作者:思果
出版社:大地
出版日期:1977/07

Excerpt
〈關於書〉

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不過書好像不同一點——其實我只能說,一切身外之物,要等爲物主所用,才能不算作身外之物。有人喜歡故鄉,離了故鄉就不舒服,懷念那裏嗚咽的小溪,牛馬走的幽徑,池塘上的夕照,山脚的薄霧,甚至清晨的一聲鷄啼……有人一生的積蓄給人倒了,一急就要生病,這積蓄就不能算是身外之物了。我呢,幾本不中看的書就是命,想像不出如果失掉,日子怎樣打發得過去。但這也只是一部分的書罷了。
買書越多,讀書越少,幾乎成了我近年的現象,以前我只有一本詩集,兩本散文,記得多勤奮地每一頁、每一行、每一字地讀了的。現在閉起眼睛,知道那一首詩在那一頁,那一行在什麼地方,不識的字在那一本字典查到過什麼。後來書買得漸多,便只能匆匆一看便把它在書架上放下吃灰了。再後來是把序文,或引言(最多到緒論)看完,當中翻一下就擱起來。雖然碰到一個問題,或者需要引用的時候,也會找出許多本書出來細細譯出一兩段或者一兩節,不能說這些書買來全無用處,可是那不是讀書。細讀的書如果像密友,粗翻的書就只是點頭之交了。本來一個人的知心朋友往往很少,而點頭之交呢,越是在社會上的名氣大,越多。
許多書造出來,似乎命運注定是沒有人看的。我每看到大部的百科全書,就想起了昔日專制帝王的後宮來,有許多妃嬪,一生未必見得到皇帝一面,含恨而死。書,幸而是無知的,卽使毛邊未曾剪開而遭水火,也從不發出怨言。我不知道有多少本聖經有人全部讀過,有多少本莎士比亞全集有人一頁一頁把它翻完。似乎只有那小說的邊有人類的手汗逐頁接觸過,可是「戰爭與和平」已經有人嫌長了。不用說百科全書了,那本是讓人翻的。即使文學名著,究竟有許多種是有多數讀者的呢?紐曼樞機主教的「自述」(Apologia Pro Vita Sua)是一部出名的自傳,我三番五次想看完,都給那些拉丁文嚇退了。卽是狄昆西(Thomas de Quincey I785-1859)的「英國吃鴉片者自白」,也無法從頭到尾把它讀完,老實說,他的氣太長了,而且岔起來岔得很遠。商務和中華出的整部頭的叢書如萬有文庫、四部備要等等,恐怕沒有一部是給人統統看過的。
我現在並不反對別人去買或出版這一類的書,不過覺得這些書不能成為我們的密友。這只是一黨的同志,或者同一公會的會員,人數太多,關係很淺,或者是地位太高,可望而不可攀。
蒐集書實在是狂妄,和賭博一樣,幾幾乎和讀書無關。有了四部叢刋正篇的人如果沒有續篇,心裏一定很難過。我們假使喜歡,而且又有錢的話,不妨成立一個莎士比亞的圖書舘,把各種版子,各種傳記,各種批評和研究的專集,各種譯文,各種字典,一一買齊,這一來,恐怕百萬的財富就歸烏有了。最實際的辦法或者是花兩三塊錢去買一本企鵝版子的單行本來細細讀一讀,反可以得着實益。我買了一本新書回來,總要在書上寫上自己的名字,買的年月和地方。現在打開許多十幾年前買回來,到現在還不知道內容為何物的書,心裏就難過。但新書或舊書,如果正是我所注意的一方面的(如散文)總得設法買下。有人買了字畫回來,立刻就要題跋,也可以說是佔有狂吧!
我羡慕貝洛的話:
我死時,希望別人話說得公:
「他的罪是緋色,書卻走紅。」(註)

我真想向康有為的鬼魂借一副過目成誦的頭腦,向彭祖借三百歲的壽命來讀書,然後我的書才全部是我自己的呢!

註:緋色或深紅(scarlet)在英文裏有罪惡的含義,源出聖經舊約以賽亞書一章十八節。又原文末句爲「有人讀」,「讀」字(read)諧「紅」(red)的音,是俏皮的雙關話。所以譯文用了「走紅」以配「緋色」。又原文第一句下半截本來是「希望別人可能說」,因原文押韻,故用「說得公」。這種詩本來是無法譯的,爲求保存原文的「趣」,不能譯得絲毫不走樣。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863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