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孟東籬 (孟祥森) 的《愛生哲學》
2022/09/23 05:18:25瀏覽677|回應0|推薦8
Excerpt:孟東籬 (孟祥森) 的《愛生哲學》

我把題目訂為「愛生哲學芻議」,除了避免引人誤會起見,我還希能為環境保育找到一個哲學基礎,因為像「環境保育」這樣一個大的、全球性的運動,恐怕免不了有人會想在哲學上有個基礎 (儘管這種「運動」的必要性根本是不證自明的),而用「芻議」,則是表示我只是把最梗概的話說出來,以後我要陸陸續續再說,為它增添血肉;同時,我更希望它不是「我」提出來的哲學,而是大家提出來的,是大家隨時提、隨時想,隨時為它增添血肉的,因為愛生哲學絕不是一個人的哲學,它是每個人的,是每個個人的,也是每個人大家的。因為此時此地的處境以至全世界當前的處境是大家的,是大家面臨的,而愛生哲學是對應這個處境而生。
——
孟東籬,〈自序:用生活與生命寫〉

續讀孟祥森的《愛生哲學》

他提到的「對自然的珍惜」、「對生命的珍惜,對生命的領會」、「對精神文化的重視」……乍看像是口號,是標語,但其實是他自己真正的一種對於生命的體驗及領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42426
愛生哲學
作者:孟東籬 (孟祥森)
出版社:爾雅
出版日期:1985/04/10
語言:繁體中文

Excerpt
〈愛生哲學芻議〉

[前言]

第一次看到「愛生」二字指一種人格趨向或性向,是在弗洛姆的「人類破壞性之剖析」中;它的原文是希臘文biophilia。希臘文bio就是「生命」、「生物」或「有生命的東西」,pbilia則是「愛」。因此兩字連在一起就是「對生命的愛」,或簡稱之為「愛生」。
在弗洛姆的分析中,人天生都有愛生的傾向,但也同樣有另一種與之相尅相對的傾向,就是「愛死」的傾向。
這「愛死」的傾向,弗洛姆稱之為necrophilia,希臘文的aecro 原意是「屍體」,引申為一切死的或與死亡有關的東西。「愛死」的性向或傾向,中文通譯爲「戀屍性」,指的便是人類性格中惡性破壞的傾向。
……


[
人在宇宙中的意義與地位]

一種哲學或人生態度,如果要有比較穩固的基礎,必須從宇宙觀或世界觀談起,使人可以確定它的生活與行為在全盤的領域中到底能有什麼意義,因此,愛生哲學的芻議也要從比較迂闊的地方開始。
宇宙為什麼存在,或宇宙的目的是什麼,或宇宙有沒有目的,不是我們人類可以去追問或解決的,那不是我們人的事,因為宇宙既不是我們造的,也不聽我們指揮,而且,它實在是太大了,不管它有沒有範圍,於我們人來說,都可說是無限,不管它有沒有始終,於人來說,都可說是無始無終,都可說是永恆。
我們所能問的是,人,這種動物,它在宇宙中有什麼意義。
簡言之,人這種動物在宇宙中的意義就是要完成高等物種的發展。
這種高等物種將來到發展完成之後會是什麼樣子,現在人還很難預言,但無疑,現代人已經具備了這種高度發展的種子與胚芽,甚至在冥冥中已經具備了發展的藍圖,只是這藍圖尚未完全展現。
人類不論是由神所造還是由低等生物演化而成,到了現代這種人類組織結構,都變成了宇宙具有突破性的一種生物,他必然要向前推進,不達發展的極限絕不甘休。
也許其他太陽系中也有類似的高等生物,向著類似的極限發展在前進,有的比人類發展的階段高,有的比人類發展的階段低,但各自都在發展,將來也可能相會。
無論如何,這個地球上的人類在進行著宇宙間最偉大的實驗之一,就是走向大有能力,走向高度智慧與穎悟,去體會宇宙精神,並與之結合。
因此,人在地球上有著他的使命——不論這使命是他自訂的還是宇宙創生他早就為他訂好的。

……

[
對自然的珍惜]

……
如果能夠靜下心來,我們會發現,自然世界固然充滿了威脅性的力量,但同樣充滿的美與安詳,青草可以向海與日出那樣悅目,喬松和械樹楓樹可以像白雲像君子有一種氣息,各種花卉可以有一種悅美,不只滋潤蜂蝶的生命,也滋潤人類的心靈,山嶽崇高,河海遠大,到最後我們必然會發現自己是自然的一部份,不然不可能對自然產生這樣的呼應。我們之能呼應自然,是因為跟自然有相同或近似的頻率。是由於這樣的近似頻率,她才能夠呼,我們才能夠應,這正像歌德所說,人能夠看到光,因為人的眼睛中有光,或說人能夠看到太陽,因為人的眼睛中有太陽。
我們同樣可以說,人能因看到自然而喜悅,因為他心中有這喜悅,人因能看到山和喬木而壯闊清高,看到花而溫馨香美,是因為他心中有壯闊清香,有溫馨香美,是因為他心中有高山喬木與花朵。
就是為了這些,人應當珍惜自然,因為這自然中含有著奇怪的東西,能夠令人感動,這種東西你可以稱之為奧秘,也可以稱之為美。
是從這個觀點,我們不能隨便破壞大自然,因為她不是我們造的,我們破壞了她,便沒有能力復原,因為我們感覺到她美,她奧秘,而這些,都不可隨便輕移,因為大自然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是自然所養育的兒女的一部份,我們應當珍惜這母子相處的因緣與情感,因為大自然生我育我,我們有一份感恩。

[
對生命的珍惜,對生命的領會]

愛生哲學的另一種態度便是對自生生命的珍惜,對他人——甚至其他動物植物——生命的珍惜、對生活、對心靈的領會。
若說大自然充滿了美與奧義,則自然界中的各個個體也往往充滿了美與奧義,因為畢竟大自然是由各個個體組成,或說,各個個體之綜合就是大自然。
在這個大自然界中,最為當面、最為直接的大自然現象,就是我們自己的生命。人——每一個健康而沒有遭受破壞的人,都是絕對奇妙偉大的結構。說它凝聚了自然界的一切奧祕絕不為過,說它是一個具體而為的宇宙絕不為過,我們的每一個細胞都是奧義,每一個器官都是奧義;由各個細胞各個器官組成的人當然更是。
人實在應該好好善待他的生命,好好安排他的生活,去珍惜體會做為一個人在天地間的意義與感受,同時應當懂得領會別人生命的奧義,珍惜別人生命,懂得領會與別人相處的可貴。

[
對精神文化的重視]

愛生哲學最後強調的一點是對文化的重視。
愛生哲學認為人一種持續發展的物種,最終的目的是完成宇宙間高等生物的充分發展。充分發展以後的人類是什麼樣子,我們目前固然不能窺其全貌,但對這發展的藍圖與理想是有的,那便是聖人智者與大有能力的混合體,是真善美都趨於理想的生物。這樣理想的生物,相信也是宇宙中創造生物本有的涵義與目的。
當前的人類顯然是在前進的階段,距目標還很遠,但是已起步有時。雖然有很多令人失望的地方,但站在宇宙長遠發展運行的觀點看,目前的種種挫折與不滿,毋寧是摸索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到的經歷。但人類決不可以像他的錯誤腳步與低俗的本能投降,而人類的文化——或說,人類中的偉大心靈——一直在提升、督促人類前進,人類中的每一個智者都是先知,在傳遞人類的使命,指示人類前進的方向,諄諄善誘,教之不倦,誨之不厭。
不論文學、藝術、科學、哲學或宗教,凡經揀擇而終得肯定的,便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我們一方面要珍惜、發揚,另一方面還要有新的創發,而由卑俗的心靈所發出來的一切,儘管可以喧囂一時,卻必遭淘汰,因為它無法符合人類心中發展藍圖。
但這是就長遠而言。就目前來說,則每個有心人都應致力於高等文化的發揚與創作,同時努力去淘汰文化的渣滓。反過來說,低俗文化之所以最終必遭淘汰,人類之所以有信心可以前進,也正是由於每一代中都有大批大批的人在從事發揚、創作與淘汰的努力。

總言之,愛生哲學所提倡的事一種惜福的、重視自己生命、他人生命、重視自然而又重視文化發展的生活態度。而其立論的基礎則是在宇宙中的長遠發展及其崇高目標。

[
自然就在你身邊]

本期「大自然」的主題是「自然就在你身邊」,「愛生哲學」似乎有點不對題,但我還是寫了下來,因為我覺得愛生的生活態度與對人對世界的看法跟自然生態保育有直接的關係。
儘管如此,我還是應該就本期主題提一點我的意見。我的意見是,自然不僅在你身邊,而且在你身內,不僅你身邊的事事物物幾乎都是大自然,而且你自己本身就是大自然。
你吃的五穀雜糧雞鴨魚肉青菜水果,哪一樣不是「動物」或「植物」?不僅如此,你喝的水哪一口不是雨水或河水或泉水、地下水你呼吸的空氣呢?那豈不是大自然最充沛最瀰漫的一種東西?實則我們的身體就是由這些東西構成,他們進入我們的身體,構成了我們。它就是我們。我們跟它們的關係,就像草地上的牛與青草一樣,不僅是息息相關,而且簡直就是密不可分的。
再說我們自己這個生命,從最開始鑄造起,有哪一樣不是「自然」?卵細胞的等待不是自然嗎?精細胞的奮力游泳以求生命的結合,不是大自然生命力的催促嗎?結合之後所進行的開天闢地的染色體分裂過程,哪一樣不是創世紀的大手筆?然後是我們的四肢五官、五臟六腑,這哪一樣是我們人自己締造的?哪一樣不是自然?
或許現代人已經太忙碌了,已經很少有人有閒暇感覺到自己就是自然,自己跟自然是那麼密切相關,牢不可分了。很可嘆的是往往到了自己生命時,才驚覺自己身內那可怕的自然力量,是那樣的強大,那樣的頑強,那樣的不聽人指揮,那樣明明確確的存在在那裏。
傷了手的人才知道手痛,才知道手那麼重要,那麼的有它自己的「生命」,傷了胃的人才知道胃痛,而體會到胃是那麼一種你把它無可如何的頑強力量。
但手是誰?胃是誰?
肺是誰?心是誰?肝是誰?腎是誰?
是可敬可畏可親的大自然,是自己。
自然就是你自己,一血一肉一髮一膚莫不是自然,也莫不是你自己。
只有體會到這個,我們才知道自己跟自然的關係之密切,只有體會到自己跟自然關係密切,我們才能有正確的態度對待自然。
呼吸一口空氣吧,看看這個動作寓含著什麼意義。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719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