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一口哲學:27場當代哲學家獻給愛智饕客的絕妙TALK,限時15分鐘暢談哲學大師的心靈之旅》
2022/06/19 05:15:54瀏覽364|回應0|推薦8

Excerpt:《一口哲學:27場當代哲學家獻給愛智饕客的絕妙TALK,限時15分鐘暢談哲學大師的心靈之旅》

「哲學會咬人」的訪談是以口語形式開始的,這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播客,在本書付梓時已經有超過一千五百萬下載次數。在「哲學會咬人」開播時,懷疑論者聲稱,在他們看來屬於圈內人話題的材料,只會引起微乎其微的興趣。不過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專注聆聽,想聽聽柏拉圖對愛情的觀點、康德的先驗綜合命題,或者沙特的存在主義。
——〈前言〉

這本哲普書曾經針對當代哲學家做了調查:心中最愛的哲學家是誰?結果票選是個人相當陌生的休謨,這也就是我選擇他作為書摘之一的原因。

而本書提到的哲學家包含了蒙田、盧梭,也是相當生活化而非學院式的定義,毫無懸念的,我選擇了蒙田。
附帶一提,對談的莎拉‧貝克威爾,她的《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這個月重版出來,值得推薦。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0390
一口哲學27場當代哲學家獻給愛智饕客的絕妙TALK限時15分鐘暢談哲學大師的心靈之旅
Philosophy bites back
作者奈傑爾沃伯頓, 大衛愛德蒙茲 
原文作者Nigel Warburton, David Edmonds

譯者:吳妍儀
繪者:傑佛瑞‧湯普遜 (Jeffrey Thompson)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7/08/04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柏拉圖、馬基維利、蒙田、笛卡兒、康德、維根斯坦、沙特、羅爾斯、德希達……
讓當代哲學家從專業的角度、精闢的現代觀點
在短短15分鐘內替你畫一幅哲學大師速寫

作者簡介
奈傑爾・沃伯頓(Nigel  Warburton
英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資深哲學講師。他從不同角度介紹西方哲學的多部入門著作一直暢銷不衰:闡釋西方哲學主要問題的《哲學入門》(Philosophy : The Basics)出版近20年來,不斷再版重印;講解32部西方哲學名著的《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Philosophy: The Classics)一書已出版至第四版;介紹哲學思維方法的《從A想到Z》(Thinking from A-Z)一書已出版第三版。他還編寫了多部哲學教材:《哲學:基本讀本》(PhilosophyBasic Readings),《政治哲學讀本》(Reading Political Philosophy),《哲學:學習指南》( Philosophy: The Essential Study Guide)。他於2008年創辦的哲學播客網站philosophy bites,專門播放與當代哲學家和學者的訪談,成為英美最受歡迎的廣播網站之一,下載次數超過2000萬。

大衛‧愛德蒙茲(David Edmonds
牛津大學哲學院實用倫理學尤希羅中心資深研究員(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擁有哲學博士學位。他是《哲學會咬人》(Philosophy Bites)播客系列的共同創辦人,他於BBC廣播上的節目履履獲獎。

Excerpt
〈聊聊蒙田〉

[大衛愛德蒙茲引言]
學者、作家與記者都欠蒙田一大筆人情債,因為蒙田完全可以宣稱他發明了散文這種文學形式。蒙田在一五三三年出生於波爾多附近,死於一五九二年。在他的散文裡,他針對各種主題表達意見,並且從自己的經驗裡汲取靈感:閱讀、旅行、遇到的人、信念與感受。他討論過的主題從國際事務到他的性生活,連他的寵物狗都包括在內。許多偉大思想家都受到蒙田影響,他到今天都還有追隨者。他的仰慕者包括莎拉貝克威爾,著有一本蒙田專書《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

奈傑爾‧沃伯頓 ():今日的主題是蒙田還有如何生活妳可以稍微說一說蒙田是什麽人嗎?
莎拉‧貝克威爾 ():蒙田是釀酒商兼地方法官,波爾多市長,在他不是很長的人生中,還做過很多其他的事情。他住在波爾多外不遠的區域,在城裡做過相當普通不起眼的律師兼行政長官。後來他決定遠離這一切,反省生活,寫成一本叫做《隨筆集》的書,此書立刻變成暢銷書,到了遠超過四百年後也還如此。這本書從來沒真正缺少過讀者與狂熱粉絲。
沃:所以是什麽導致他生涯上那樣劇烈的轉變?
貝:他給我們的印象是,他覺得自己到達人生的某個轉捩點,想要從現在的職位退休,反省他的經驗。他在自家牆上為了慶祝這個決定而刻下的銘文裡,把自己描述得像是行將就木,或者肯定是陷入了中年危機。事實上他當時大約三十七歲。父親不久前去世了,這表示他繼承了家中的葡萄園,是個很大的責任。所以,這個決定是結合了這一點,以及退隱自省的欲望——這是他從古代哲學家,特別是斯多噶派那裡學來的傳統。塞內加曾經推薦這個做法:一等到你完成對這個世界公共事務的貢獻以後,就過一段反省與哲學的生活。
沃:他在書房裡反省自己,還有人生;結果他寫出什麽樣的隨筆散文呢?
貝:在剛開始的時候,他是用相當傅統的方式寫:一頁或兩頁,談的是各種主題,大多數主題是從他最喜歡的古典作者裡選出。所以他愛讀普魯塔克、塞內加、歷史學家跟某些詩人。他們給他靈感,去收集關於特定主題的不同材料,這本身就夠有趣的了。但如果他就停在這裡,我不認為我們到現在還會讀他。反而是一陣子以後,他變得更有冒險精神,開始用比較提問式的方式寫作,特別是寫到他自己還有個人的經驗、曾經談話的對象,還有內省時會發現的事物,他的情緒以及他自身的理性推論。


[
哲學源自生活,歸於生活]

沃:蒙田與其他哲學家之間的連結很有趣,因為他根本很難被歸類成哲學家。
貝:總是有人辯論你是不是可以把蒙田視為哲學家,而你絕對無法確定他是不是自認為如此。如果你把哲學定義得很寬廣,他就是個哲學家,從他遵循的古代傳統中汲取靈感,根據這些古人,哲學是很實用的。哲學是一組實用主義的思想實驗、方法與觀念:讓你生活過得更好的一種存在方式。
沃:有一種感覺是,你透過閱讀他怎麽生活,學到你可能怎麽過生活。所以他不是指導性質的,他不是在說你應該活得跟我一樣,而是透過與他的隨筆交流,你受到鼓勵,可以有不同的想法。

……
貝:就為了這個理由,與其跟哲學家相比,你更能夠拿他跟小說家來做比較。如果你讀了像是《戰爭與和平》或《傲慢與偏見》這樣的小說,然後從中學到某件你可以應用到自己人生上的事情,這是因為你觀察到其他人過的生活。你從書裡出來的時候,比你進入時得到了更多觀念;你出來時分享了別人的經驗,而你或許因此變得稍微更有智慧一點點。而且,作為一種旁白,小說是很有娛樂性的;蒙田也很有娛樂性,而且我們不能低估這種重要性。他很有趣,讀他是很愉快的。
沃:他對於後世哲學家有哪種影響?
貝:我提過他對笛卡兒發揮了一定的影響力,雖然沒有真正被承認過,但我想是有的。他對另一個絕對專業的哲學家巴斯卡,有極大的影響力。巴斯卡發現蒙田的懷疑主義非常難以接受,而且設法讓自己擺脱。在較晚的年代,他又影響了有點處於哲學邊緣的伏爾泰。盧梭受到蒙田的影響非常大。寫自傳的整個計畫,或者用這種「缺點也毫不掩飾」的方式寫自己,盧梭似乎是從蒙田那裡學會的,不過他不承認這種影響,在更後來,蒙田肯定對尼采有影響,所以我們再度談到一個公認哲學主流邊緣的人物。尼采認為蒙田是你應該去讀,以便學習如何生活的人物。


〈聊聊休謨的重要性〉

[大衛愛德蒙茲引言]
在休謨臨終之際,他讓詹姆斯包斯威爾很憂傷,因為他冷靜地等待死亡,同時拒絕擁抱神或不朽。很多人認為休謨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英語系哲學家:到現在哲學家仍然努力解決他對於因果關係、歸納法、道德的觀念造成的問題。他是個無神論者,或者只是不可知論者,這是個可以爭論的問題。彼得米利肯,一位休謨專家,相信他沖淡了對宗教的批評,是為了慎重行事,而且這樣才不至於跟他的朋友疏遠。米利肯論證說,休謨的宗教觀點整體來說符合對人類理性更大範圍的批判。而休謨對於理性極限所說的話,就是他真正的重要意義所在。

奈傑爾沃伯頓 ():我們聚焦的主題是大衛休謨的重要性。對許多人來說,他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你可以稍微說明一下他是何許人,還有他的作品為什麽意義這麽重大嗎?
彼得米利肯 ():大衛休謨是近代早期 (十七與十八世紀) 的重要哲學家之一。一般公認他是英國經驗論者三巨頭之一,與洛克及巴克萊齊名。不過我認為休謨有比這更大的重要性。他跟該時期的所有其他哲學家判然有別,他是近代思想家中真正的第一人,對於人類理性發展出一種自然而然、更屬於達爾文陣營,而非屬於笛卡兒、亞里斯多德或任何其他前輩思想家陣營的觀點。
沃:在休謨之前出現的是什麽,還有他反對的是什麽?
米:你在整個近代早期看得到的,就是針對大半建築在亞里斯多德之上的中世紀世界所做出的反動。亞里斯多德的世界理論是奠基於這個觀念之上:一切發生的事基本上可以從目的方面來理解。你不但可以從上帝的目的來了解事物在世界上運作的方式,也可以從事物本身的目的來理解。所以,如果你問一顆石頭為什麽在你放手的時候落在地上,答案是它努力要抵達宇宙中心·為什麽天體繞圈運行?它們努力繞圈運行,盡可能貼近地模仿神聖的完美,就是諸如此類的說法。


[歸納是種動物直覺]

沃:想來休謨會說,我們只是仰賴某種自然傾向,去把未來看成像過去一樣,以同樣方式繼續進行。
米:對,沒錯。休謨仍然不想說我們那樣做是錯的。他提出的重點是,當我們用那種方式做外推的時候,是在仰賴這種沒有理性的動物直覺,領著我們去期待將來就跟過去經歷過的一樣。他並不是說我們不該這樣做,而是讓我們察覺到它的基礎是一種假設、一種動物直覺;而這並不是奠基於任何一種神一般的洞察力,知道事物為什麽照它們現在這個方式運行。
沃:我們必須把人類看成動物界一部分的想法,在十八世紀一定相當激進。
米:確實非常激進。我們先前講到對世界的機械性觀點,在十七與十八世紀變得非常流行。但人總是被排除在外。所以,例如像笛卡兒把動物想成只是物質機器,但很著名的是他在心與物之間做出非常徹底的區別。而十七世紀有個非常出名的討厭鬼是唯物論者霍布斯,他否認有個非物質的世界;他說一切都是物質性的,這在十七世紀是遭人厭惡的想法。人甚至會因為拒絕承認女巫之類的事物存在而被批評,因為對於當時的世界觀來說,雖然物質世界可以從因果上機械化地被理解,也有另外一個精神性的世界,一個屬於心靈的世界,這跟物質世界相當不同,而我們人類也參與其中,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隱形的無神論者]

沃:在休謨對世界的描述中,有神的容身之地嗎?
米:沒有,我認為休謨實質上就是個無神論者。
沃:這很有趣,因為有一大堆人仔細讀過他的作品,認為他不是無神論者,而是非常有懷疑精神的不可知論者。
沃:做個總結:休謨的重要性,在於他攻擊了這個觀念——我們有種理性功能,容許世界對我們來說是透明而可理解的,還有他把神從這幅圖像裡移除了。
米:對,就是這樣。這是一個銅板的兩面。在休謨之前,人想像世界是由一個神聖的智慧設計出來的,而且把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心靈,都視為神賜予的,好讓我們能夠理解祂的創造有多麽錯綜複雜。所以這兩者在某種程度上是齊頭並行的。休謨所做的是拿掉神聖的造物者,而且他說我們沒有理由假定世界是由一個完美的存在所創造的。他或許也免不了讓我們遠離自身地位高於自然的野心,所以我們不該認為我們的理性是一個神聖功能的弱化副本,反而應該視為一種動物功能的增強,而且是非常強有力的實例。我們不該力求任何一種神一般的觀點,反而應該接受我們只是聰明的動物,並且隨之調整我們的期待。我們還是可以透過觀察跟實驗,力求找到世界如何運作,但我們無法期待任何對於世界為何如此運作的終極洞見。而正是同樣的教訓,被應用在我們對自己的理解:我們完全是經驗世界的一部分,並非屬於某個分離的精神世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423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