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摘集錦——(十二)
2008/02/24 22:51:27瀏覽163|回應0|推薦5

文摘集錦——(十二)

歐巴馬 能給馬、謝什麼啟發

作者 黃煌雄/前民進黨籍立委、監委﹙台北市﹚

從初選開始,到「超級星期二」,到後來連下十城,不僅在美國,即在全世界,「歐巴馬旋風」、「歐巴馬現象」都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人們好奇的是:為什麼一位生父為肯亞人、繼父為印尼人,年僅四十六歲,就任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不到四年的非裔美國人,在種族黑白分明的社會,在短短一個月左右,竟能創造出美國選舉史上、甚至是政治史上前所未有的風潮。

00四年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歐巴馬受邀擔任一場演講,他強調:「美國不是一個黑人的美國,也不是白人的美國,不是拉丁裔的美國,也不是亞洲人的美國,而是一個種族融合的美國」,這樣的「美國不是以膚色,而是以品格來作評斷」。這個核心基調正是歐巴馬自宣佈角逐民主黨總統提名以來一貫堅持的觀點,而他在自傳式的「The Audacity of Hope」一書,更以娓娓道來的方式,暢談他對「價值」、「美國憲法」、「信仰」、「種族」、「家庭」、「政治」、「機會」的看法。他雖然出身平民,卻不訴諸黑人的激情與悲情,而是以本人的實踐,流露出美國主流社會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與思考觀點。這本二00六年出版,已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最近並獲得葛萊美有聲書獎的著作,實是歐巴馬總統之路的奠基工程。就初選的結果,他不但在年輕和黑人選票遙遙領先,而在希拉蕊最強的婦女與白人選票,兩人已不分軒輊。這種投票反映出:美國主流社會已接受了歐巴馬歐巴馬已是美國的歐巴馬,而不是黑人的歐巴馬。

九一一之後,美國新保守主義應運而興,但隨著美國在伊拉克愈陷愈深,犧牲大量人命,耗掉大量預算,而仍然無法從伊拉克光榮脫身,華府政治乃與人民漸行漸遠。歐巴馬的崛起正代表這一背景,他率先反對伊拉克戰爭,正式要求美國儘早從伊拉克撤軍,他抨擊華府政治令人民厭煩,但卻同時要求美國人民對政治不應從冷漠走向絕望,而應如同他本人一樣,經由參與共同實現美國的夢想。他在競選中最重要的口號便是「改變」「是的,我們能夠」。目前超過一百家以上的報社和近百萬小額捐款者、以及來自美國各州基層的義工,他們支持歐巴馬人最大的共同理由便是:歐巴馬「重新喚醒美國人的想像。工作倫理和希望」;歐巴馬代表「美國已失去很久的一種感覺—熱望的感覺」;歐巴馬更是「一個能够激勵美國人民的領導者」。正如卡洛琳甘迺迪所說:在歐巴馬身上,看到我父親﹙已故甘迺迪總統﹚在一九六0年代鼓舞整個世代的影子。事實上,「inspire」一詞已成為支持歐巴馬的最經典用語。

隨著初選的發展,歐巴馬喊出這次民主黨初選以及總統選舉並不是「地域、宗教、性別、貧富、老少、黑白、拉丁、亞洲裔」的選擇,而是「過去vs.未來」的選擇。他認為民主黨是一個能夠「改變」的政黨,也是一個屬於「未來」的政黨,美國人民將會選擇一個代表「未來」願景,而非沉醉於過去的總統。所以歐巴馬如果能贏得初選,進而贏得總統寶座,將不只贏得選舉,也將贏得「改變的多數」。

正如一為位資深黑人民權運動領袖所說:「有些事情在美國已發生了,美國人民已準備好大躍進」。三月四日德州與俄亥俄州的初選,可能代表希拉蕊的馬其諾防線,如果歐巴馬能跨過這一關,在美國歷史上空前的事情就會發生了——民主黨推出第一位黑人競選美國總統,而這種創舉也正如歐巴馬所說:「只有在美國這樣偉大的國家才可能出現」,「美國歷史新的篇章已經到來」。

美國是關係我國命運最重要的盟邦,美國的歐巴馬倔起的故事——融入主流社會、超越種族、燃起希望、擁抱未來,應該可以豐富我國兩位總統候選人的一些靈感,也應該可以帶給台灣人民一些有意義的啟發。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二月二十 星期六 聯合報 A15民意論壇 刊載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cwangst&aid=164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