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24 04:04:46瀏覽1|回應0|推薦0 | |
平心而論,工商界要求新政府把FDI當作政府施政的KPI,主要是因為台灣的FDI在2007年達到154億美元高峰後,2008年受到金融風暴影響,FDI明顯減少,至2010年僅剩約40億美元,最近五年平均每年約只有52億美元,2014年FDI流入存量占GDP的比重只有13%,遠遠低於世界各國平均之32.8%,顯示台灣投資環境已不被外資所青睞。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赴「三三會演講」,對於工商界要求新政府要把外國直接投資(FDI)當作政 府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他強調「FDI不會做為新政府的KPI,就業機會才是。」同時表示「如果你的投資能夠增加就業,你告訴我困難在哪裡,政府幫你解決」,「但如果你跟我說,問題是外勞不夠,那很抱歉,這對解決台灣就業問題沒有幫助。」 特別是日前蔡總統出席台商端午節聯誼晚宴時表示,政府要積極吸引台商回台投資,「請大家回來為台灣一起打拚」,確實是創造就業機會的可行方向,但是大陸台商不論是在本業上回到台灣從事高附加價值製程,或是從事研發活動,都需要政策引導和研發技術,以及研發人力的協 助,特別是需要政府協助其解決勞動力和土地取得的困難。 特別是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16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在61個受評比國家,排名第14,較上年退步3名,其中「經濟表現」指標中,外人直接投資存量占GDP比率排名54;「政府效能」指標中,「外國投資者自由取得國內公司控制權」排名57,「政府投資誘因是否足以吸引外國投資人」排名49;「企業效能」指標中,「企業併購案數」排名54,這些接近「吊車尾」的成績,都顯示除了行政與立法部門溝通不足,重大法案不易 通過,跨部會間,以及中央與地方間缺乏協調、環評程序冗長且不確定等因素之外,台北美國商會一再批評台灣對於大型私募基金來台投資案件之審核過程不透明與標準不明確,尤其凸顯新政府必須改變過去「防弊」的市場監理思維,尊重市場機制,全盤檢討外人投資法規,才能打造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對此,行政院恐怕必須仔細評估在政府陸續提出綠能、物聯網、生技、智慧機械 和國防產業等五大創新產業發展方案之後,究竟能創造多少投資機會?又能創造多少就業機會? 當然,林揆所說:「優質的就業機會才是新政府的KPI」反映出新政府優先推動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以及讓薪資和經濟成長能同步提升的政策思維。但是,據媒體報導,在林全院長以「五大創新研發計畫、驅動台灣下一世代產業成長動能」為題發表演講時,許多業界大老似乎不太認同,聲寶董事長陳盛沺並當著面批評五大創新產業跟台灣現有產業關聯度低,並表示「企業現在就缺人缺電,怎麼投資未來?」,卻反映出蔡總統強調「以跨部會聯手的模式,把整個國家的力量集結起來,優先推動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以重新塑造台灣的全球競爭力」的政策思維,與企業界當前所面對的競爭力和經營問題,有極大的落差。 工商時報【主 筆室】 更要提醒的是,假若新政府無法有效解決現有產業在台灣投資所面對的「五缺困境」(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則不但無法促進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所需的創新投資,更可能因為投資環境惡化而出走,則將難以創造就業機會。以外勞為例,由於少子化及年輕人不願從事3K製程工廠及夜間工作的社會氛圍下,製造業各行業缺工情形普遍存在,而以外籍勞工作為基層人力的補充來源,成為製造業在台發展的重要憑藉,自從工業總會發表產業政策白皮書以來,許多產業工會每年都反映缺工與外勞核配比例不足問題,對於這類問題若政府以「對解決台 灣就業問題沒有幫助」為由,而向廠商說「抱歉」,則實在很難讓企業界相信這是一個「最會解決問題的政府」。 這樣的說法,無疑是遵從蔡總統「打造一個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的方針,但是要創造就業機會,依靠的絕對不是華麗的政策宣示,假若新政府不願意正視並突破長期以來台灣在吸引外人投資的障礙,同時努力的解決企業在國內投資所面對的勞動力不足等五缺問題,則要達到林揆所強調「要有好的就業和薪水,帶動創新」的目標,將是緣木求魚。 對此,新政府實在應該提出具體的方案,主動針對可能回台的產業規劃在台投資之創新營運模式,以及解決其技術、人力和資金問題的配套支援方案,才能引導台商回台投資,為產業創造新成長模式,從而有效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06E64912F9B328A1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