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11 16:02:00瀏覽18|回應0|推薦0 | |
var _c = new Date().getTime(); document.write(''); 最值得一提的是,有鑒於許多高中生未來都想讀醫學院,陳韋傑說,最近一期《延平青年》有一部分特別採訪醫師,並撰寫以八仙塵爆、醫療糾紛、醫病關係等主題的文章,希望對讀者更有幫助,果然是整冊中極為引起關注的內容。中山女青社長柯詠珩則表示,好幾屆以來,中山校刊都一項特色,就是「插畫精緻」,不同於很多學校習慣以電腦繪圖設計版面,歷屆學姊都手繪扉頁或主題頁插圖,傳承的學妹多少也會被影響,久而久之就成校刊特色。至於內容,柯詠珩說,每一屆都有所不同,但畢竟是校刊,她們的堅持是「一定要有與學校有關的內容」,例如頗有歷史的逸仙樓改建、校園裝置藝術、美術教室塗鴉牆、風靡在校生與校友的「中山熊」等都是題材,因貼近校園生活,較容易引起共鳴。此外,近年來社會運動或社會議題也是校刊常見的主題。柯詠珩分析,現在學生喜歡在網路社群發表意見,如果要言之有物,自然會看更多文章、彼此互相討論,因此校刊一旦有類似文章,通常也很受歡迎。雖編排、文章內容各有特色,但被問及「校刊的意義」,他們都認為,校刊之於學校,不但是師生的刊物,更反映時代特色。柯詠珩就說,這幾年正值學運,今年則是台灣選出首位女總統、同時蔡英文也是中山女中校友,校刊分別以此為主題之一,就彰顯當時的時代意義與學生關注議題。(中國時報) }); } 在年輕人普遍習慣使用網路、閱讀簡短文章的現代,如何讓校刊「引起共鳴」,成為一大挑戰。青年社學生普遍認為,除了版面要夠美,文章內容跟得上社會時事,同時又保有學校特色,才有可能衝高閱讀量。延平中學青年社44屆美 編陳韋傑就笑說,歷屆青年社成員有一個「習慣」,就是出刊後到資源回收桶看看校刊「被丟了幾本」,愈少代表認同度愈高。為了降低「被資源回收」的機率,這2屆《延平青年》編輯團隊都以校內師生的照片拼貼成封面,另外,也構思別出心裁的文章,例如性別、學權。 ONEAD_slot('div-mobile-inread', 'mobile-inread');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 on () {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0DE787D75AB5FCD1 |
|
( 創作|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