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27 17:07:03瀏覽38|回應0|推薦0 | |
推薦你試聽可能會改變你一生的英文課: >如何學英文>辦公室英文新頭殼newtalk關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議題,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執行理事施藍旗(Barbara Schrage)15日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台灣應尋求其他國家支持、持續參與國際組織;不過若要推動成為聯合國一員,她直言「機率是零」。而美國眾議員迪馬里(Mario Diaz-Balart)則發表聲明,支持台灣以「國家名義」參與國際組織。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15日上午舉辦「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研討會,與會的施藍旗強調,自己的看法不代表美國官方。施藍旗早年在國務院服務,曾負責處理聯合國事務,根據《中央社》報導,她在會中提醒台灣未來在參與國際空間上,哪些事情有可能、哪些不可能。施藍旗說,從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例子來看,她樂觀認為,只要不公開挑戰中國,台灣仍能維持現有的國際空間:至於擴大參與,雖有可能性,但更困難。她建議,台灣在參與國際組織上思考3個面向,一是繼續尋求其他國家的支持,也透過自身言行、持續展現台灣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例如在氣候變遷、海洋保護等議題上,展現願意貢獻並遵守相關國際規範的行動,讓更多國際組織認為台灣的參與是有價值的,台灣才可能有更多機會。二是在維持現有參與機構與機制下,台灣持續與各方磋商溝通,包括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施藍旗說,或許維持台灣未來常態化參與有些困難,但仍要試著去維持既有的參與方式。第三,施藍旗說,台灣須以富想像力及有彈性的參與方式,才能將自身參與國際組織極大化,對台灣來說,重點應是如何更積極參與及得到實用資訊與數據,而非只追求參與特定的正式機制。施藍旗特別提到,一些具有政治象徵意義的舉動則須避免,例如聯合國的會員資格,「因這類的爭取與對抗是有爭議的,也不可能成功。」施藍旗坦言,就參與聯合國而言,「台灣未來想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的機率是零、毫無機會。」就她來看,台灣繼續投入政治資本、推動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一點道理都沒有」(doesn't make any sense at all)。她比喻,這像是明明已一頭撞在磚牆上,還繼續撞,「這不會達成任何目標、反而傷了自己。」她認為,繞道而行,避開這道牆,才是聰明做法。施藍旗認為,蔡英文才剛領導民進黨重返執政,因此不認為蔡英文短期會有哪些激進做法出現。她也相信,在耐心、彈性、不敲鑼打鼓及尊重中國的前提下,台灣參與國際空間才能持續成長,這不只對台灣、對國際社會整體也有益。另外,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眾議院台灣事務議員團共同主席迪馬里(Mario Diaz-Balart)原先預訂出席研討會但因故取消,由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曼(Walter Lohman)代為發表聲明。聲明指出,美國的政策是支持台灣加入不須具備國家地位的國際組織,同時也鼓勵台灣以「國家名義」參與國際組織。聲明提到,去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總統制定策略,幫助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聲明也提到,台灣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和亞洲開發銀行(ADB)等組織會員,但卻被當成「經濟體」或「單獨關稅區」,而不是個國家。迪馬里認為,面對中國的持續威脅,國會必須推動這個改變。他認為,「把台灣納入全球舞台,不只是美國的最佳利益,也能保障台灣人民的安全。」
83CA3D2D8A33E0CD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