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20 01:07:06瀏覽1588|回應0|推薦25 | |
法華經密意 《張老師解說》 1.三世諸佛發心因果: 因──度盡12類眾生。 果──一切佛法能度有緣人。 2.三乘皆一乘, 一乘即佛乘, 佛乘即眾生, 眾生、佛無二無別, 決無正、外道別。 3.二乘得淨信。 4.菩薩密行難為知, 要請示方法, 才能得其要, 即密行密法。 5.佛的慈心、悲願, 無此盡。 6.逆增上緣可貴, 只有成長, 沒有是非善惡事。 7.多寶如來事不可思議。 (只要有佛宣講法華經,必出現) 8.法華經 不可思議。 9.成佛分頓漸: 龍女為頓, 授記為頓(提前知道,顯現令見), 其他為漸。
【補充】 ○法華經[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經名)妙法蓮華經之略名。經中法師品曰:「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同安樂行品曰:「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 ○妙法蓮華經:主要參考[中華佛學百科全書]及[佛經解題《妙法蓮華經》──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七卷。姚秦‧弘始八年(406)鳩摩羅什譯。略稱《法華經》。是說明三乘方便,一乘真實的經典,為天台宗立說的主要依據。收在《大正藏》第九冊。 在什譯前一二0年,即西晉‧太康七年(286),就有竺法護譯出《正法華經》十卷二十七品。什譯後一九五年,即隋‧仁壽元年(601),又有闍那崛多、達摩笈多重勘梵本,補訂什譯,名為《添品妙法蓮華經》,七卷二十七品。以上三譯,今皆並存。據《開元釋教錄》卷十一、卷十四載︰還有《法華三昧經》六卷、《薩藝芬陀利經》六卷、《方等法華經》五卷三譯闕本。但據現代學者考證,似屬誤傳,實際只有今存的三種譯本。歷代以來世所廣泛流傳、講解註疏,唯據什譯。什譯本原是七卷二十七品,且其〈普門品〉中無重誦偈。後人將南齊‧法獻共達摩摩提譯的《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和北周‧闍那崛多譯的《普門品偈》收入什譯,構成七卷二十八品。其後又將玄奘譯的《藥王菩薩咒》編入,而成了現行流通本的內容。 經題中,「妙法」意為所說教法微妙無上;「蓮華經」比喻經典的潔白完美,即以蓮華比喻微妙甚深的佛法,是一部以法喻為名的經典。至於各品大意如下︰ (1)〈序品〉︰敘述佛在耆闍崛山,先說《無量義經》後,即入三昧現瑞,彌勒疑問,文殊述說往昔因緣本事。 (2)〈方便品〉︰佛從三昧而起,告訴舍利弗︰諸佛方便不可思議,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於是舍利弗三請,世尊說明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一切眾生皆當作佛,佛法唯有一乘,說二(乘)說三(乘)只是方便,並非究竟。 (3)〈譬喻品〉︰佛為舍利弗受記,並宣說火宅四車譬喻,進一步說明三乘方便、一乘真實的旨意。 (4)〈信解品〉︰須菩提、迦栴延、摩訶迦葉、目犍連等聞佛說法,歡喜踴躍,即以長者窮子譬喻,體現領會佛意,深信理解。 (5)〈藥草喻品〉︰佛印可須菩提、迦栴延、摩訶迦葉、目犍連等所說,並說三草二木,以喻眾生根機有別,隨其所堪而為說法。 (6)〈授記品〉︰佛為須菩提、迦栴延、摩訶迦葉、目犍連等四大聲聞授記。 (7)〈化城喻品〉︰佛說往昔為大通智勝如來第十六王子時,曾教與會之眾。又為說化城譬喻小法,以示方便,引入佛慧。 (8)〈五百弟子受記品〉︰富樓那、憍陳如和五百阿羅漢皆受記當來必定成佛,並說繫珠喻。 (9)〈授學無學人記品〉︰阿難、羅睺羅和學無學二千人皆得受記。 (10)〈法師品〉︰佛告藥王菩薩關於聆聞、隨喜、受持、解說《法華》的種種功德,並說鑿井喻。 (11)〈見寶塔品〉︰多寶如來分半座與釋迦同坐,釋迦大聲唱告勸持。多寶佛塔從地涌出,讚嘆釋迦說《法華經》。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淨土,分身諸佛咸集,與欲同開寶塔。 (12)〈提婆達多品〉︰說如來往昔求法,事阿私仙,得聞妙法,今授提婆達多大菩提記;並說文殊入海宣揚《法華經》,龍女獻珠成佛之事。 (13)〈持品〉︰藥王、大樂說等菩薩大眾以及已受記的羅漢眾等發願奉持、廣說《法華》,又為摩訶波闍波提以及耶輸陀羅皆蒙授記。 (14)〈安樂行品〉︰文殊請問末世持經方法,佛告文殊,欲說《法華》,應當安住四法,即身(離權勢等十事)、口(離說輕慢讚毀等語)、意(離嫉諂等過,修養自心)、誓願(發願令人住是法中,修攝自行)四安樂行,並說輪王髻珠喻。 (15)〈從地湧出品〉︰眾多菩薩和眷屬從地湧出,向多寶、釋迦如來禮拜。大眾懷疑,彌勒起問。佛告訴彌勒,此菩薩眾皆是佛於娑婆所化而發心者。 (16)〈如來壽量品〉︰佛應彌勒請問,為說久遠劫來早已成佛,但為教化眾生,示現滅度;並說醫王喻。 (17)〈分別功德品〉︰說當時與會大眾聞法受益,後世受持、讀誦、書寫、講說此經,亦皆獲諸功德。 (18)〈隨喜功德品〉︰佛為彌勒說隨喜聽受《法華經》的種種功德。 (19)〈法師功德品〉︰佛為常精進菩薩說關於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等五種法師功德。 (20)〈常不輕菩薩品〉︰佛為得大勢菩薩說有關常不輕菩薩往昔因中的常不輕行和受持、解說《法華經》的故事。 (21)〈如來神力品〉︰佛於大眾前現其神力,囑咐大眾於如來滅後,應對《法華經》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和如說修行。 (22)〈囑累品〉︰佛以右手摩大眾頂,囑咐受持和廣宣此經。 (23)〈藥王菩薩本事品〉︰佛因宿王華菩薩請問,而說關於藥王菩薩往昔曾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因聞法歡喜而燃身燃臂供養日月淨明德佛的本事;并說受持《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的功德,以及命終往生安樂。 (24)〈妙音菩薩品〉︰佛為華德菩薩說關於妙音菩薩過去供養雲雷音王佛的因果,和處處現身說此經典的本事。 (25)〈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為無盡意菩薩解說觀世音的名號因緣、稱名作用和十四無畏、三十三應普門示現等功德。 (26)〈陀羅尼品〉︰藥王、勇施等菩薩及天神等各各自說咒擁護受持、講說《法華經》者。 (27)〈妙莊嚴王本事品〉︰佛說往古淨德夫人有淨藏、淨眼二子,此二子久修菩薩行,同化其父妙莊嚴王見佛的本事。 (28)〈普賢菩薩勸發品〉︰普賢問佛︰如來滅後,如何能得《法華經》?佛說成就四法當得《法華經》,此四法是:為佛護念、植眾德本、入正定聚、發救眾生之心;普賢白佛︰『凡持此經者,必得守護。』即發願守護受持此經者。 此經全文大段分科,古代主張不一。自從隋‧智顗作《玄義》、《文句》,立〈序品〉為序分,定〈方便品〉至〈分別功德品〉前半為正宗分,以〈分別功德品〉後半至〈普賢勸發品〉為流通分;並判上十四品為釋門,下十四品為本門後,學人多依其說。 以上二十八品廣泛開演大乘教義。其主要思想是空無相的空性說和《般若》相攝,究竟處的歸宿目標與《涅槃》溝通,指歸淨土、宣揚濟世以及陀羅尼咒密護等,可謂集大乘思想之大成。其突出重點在於會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實。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