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12/19 11:16:35瀏覽1139|回應0|推薦21 | |||||||||||||||||||||||||||
以『郭』為字根衍生的字、以『敦』為字根衍生的字、 以『孰』為字根衍生的字
以『郭』為字根衍生的字
※郭:ㄍㄨㄛ(名詞) 1.城牆外再築的一道城牆。即外城。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三國演義˙第二回:「適督郵行部至縣,玄德出郭迎接。」 2.物體的外部。通「廓」。 宋書˙卷七十五˙顏竣傳:「元嘉中鑄四銖錢,輪郭形制,與五銖同。」 3.姓。如唐代有郭子儀。
※墎:ㄍㄨㄛ1.城郭。見類篇.土部。 2.「郭」之異體。
※口/郭:(一)ㄍㄨㄛ (二)ㄎㄨㄛˋ (一)ㄍㄨㄛ噓。見集韻.入聲.鐸韻。 (二)ㄎㄨㄛˋ敲擊的聲音。集韻.入聲.鐸韻:「,叩聲。」
※槨:ㄍㄨㄛˇ棺材外面的套棺。如:「棺槨」。 西京雜記˙卷六:「魏襄王冢,皆以文石為槨,高八尺許,廣狹容四十人。」 ○棺槨:ㄍㄨㄢ ㄍㄨㄛˇ棺材和套在棺外的外棺。 儒林外史˙第一回:「又虧秦老一力幫襯,製備衣衾棺槨。」
※廓:ㄎㄨㄛˋ(形容詞) 1.廣闊、寬大。如:「宏廓」、「寬廓」。 史記˙卷六十四˙司馬穰苴傳˙太史公曰:「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2.空虛。 淮南子˙精神:「處大廓之宇,游無極之野。」高誘˙注:「廓,虛也。」 (名詞) 3.物體的外緣周圍。如:「耳廓」、「輪廓」。 (動詞) 4.開拓、擴張。如:「開廓」、「廓大」。 荀子˙修身:「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 5.掃蕩、清除。如:「廓清陋習」。 唐˙許敬宗˙奉和執契靜三邊應詔詩:「日羽廓遊氣,天陣清華野。」
※漷:ㄎㄨㄛˋ(名詞) 1.(河川名:(1)漷水。源出山東省滕縣東北一百里述山西南麓,西南流經江蘇省沛縣入運河。今稱為「南沙河」。 (2)漷河。在河北省通縣,自盧溝流至縣西,折而為三,正流為漷河。 2.漷縣鎮:鄉鎮名。在河北省通縣南。
※鞹:ㄎㄨㄛˋ(名詞) 1.去毛的皮革。廣韻˙入聲˙鐸韻:「鞹,皮去毛。」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虎豹無文,則鞹同犬羊。」 2.晒乾不去毛的整張獸皮。 元˙戴侗˙六書故˙卷十八˙動物:「凡革不去其光,張而完暴之謂之鞹。」
以『敦』為字根衍生的字
※敦:(一)ㄉㄨㄣ (二)ㄉㄨㄣˋ (三)ㄉㄨㄟ (四)ㄉㄨㄟˋ (一)ㄉㄨㄣ(動詞) 1.督理。如:「敦促」。 孟子˙公孫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 抱朴子˙外篇˙安貧:「今吾子督余以誨盜之業,敦余以召賊之策。」 2.和睦、使融洽。如:「敦親睦鄰」。 (形容詞) 3.質樸、篤厚。如:「敦厚」。 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漢˙王符˙潛夫論˙實貢:「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化之本也。」 (副詞) 4.誠懇。如:「敦聘」、「敦請」。 (名詞) 5.姓。如春秋時衛國有敦治。 (二)ㄉㄨㄣˋ(形容詞) 6.不明朗、不開通。通「沌」。如:「渾敦」。 (三)ㄉㄨㄟ(動詞) 7.催逼、逼迫。 詩經˙邶風˙北門:「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副詞)孤獨的樣子。 詩經˙豳風˙東山:「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四)ㄉㄨㄟˋ(名詞) 8.古代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形狀多種,一般為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有的蓋子也能翻轉過來使用。圈足的敦,蓋上多有捉手。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鄭玄˙注:「敦,黍稷器。」
※墩:ㄉㄨㄣ(名詞) 1.沙土堆成的高丘。如:「土墩」、「沙墩」。 2.用來支撐、墊物的粗壯木石或磚石所砌成的基礎。如:「木墩」、「石墩」、「門墩」、「橋墩」。 3.量詞。計算叢生植物的單位。同「叢」、「束」。如:「一墩麻條」。 4.術數用語。指隆起的地形。 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從浦口山上發脈,一個墩,一個砲。」
※墪:ㄉㄨㄣ【墩】之異體。
※犜:ㄉㄨㄣ牛名。見玉篇.牛部。
※撉:ㄉㄨㄣ擊。見集韻‧平聲‧魂韻。
※燉:(一)ㄉㄨㄣˋ (二)ㄉㄨㄣ (一)ㄉㄨㄣˋ (動詞) 1.烹調方法:(1) 將食物加水,用文火慢煮使爛熟。如:「清燉」、「燉雞」。 (2) 將食物放入盅或陶罐中,隔水以慢火煨煮使材料熟軟。如:「鳳爪燉冬菇」。 (二)ㄉㄨㄣ(形容詞) 2.火勢旺盛。玉篇˙火部:「燉,火盛貌。」 (名詞)3.燉煌:地名。見「敦煌」條。 ○敦煌:ㄉㄨㄣ ㄏㄨㄤˊ地名。為甘肅省四大綠洲之一。我國古代的絲綢經此西運,是絲路上的重要據點。今甘新鐵路經此,地位重要。亦稱為「燉煌」。
※礅:ㄉㄨㄣ厚而粗重的石頭。如:「石礅」。
※鐓:(一)ㄉㄨㄣ (二)ㄉㄨㄟˋ (三)ㄔㄨㄣˊ (一)ㄉㄨㄣ 1.閹割、去畜勢。通「驐」。明.屠隆.篇海類編.珍寶類.金部:「鐓,與驐同。去畜勢。」 2.見「公鐓」條。 ○公鐓:ㄍㄨㄥ ㄉㄨㄣ量詞。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公鐓等於一百公斤。 (二)ㄉㄨㄟˋ3.矛戟類兵器柄末端的平底金屬套。通「錞」。說文解字:「鐓,矛戟柲下銅鐏也。」 詩經.秦風.小戎:「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 禮記.曲禮上:「進矛戟者前其鐓。」鄭玄.注:「平底曰鐓,取其鐓地。」 淮南子.說林:「錞之與刃,孰先弊也?」高誘.注:「錞,矜下銅鐏也。」 (三)ㄔㄨㄣˊ4.樂器名。古代銅製打擊樂器。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 5.「錞」之異體。
※鐜:(一)ㄉㄨㄣ (二)ㄉㄨㄟˋ【鐓】之異體。
※驐:ㄉㄨㄣ去畜勢,即割掉家畜、家禽的睪丸。見廣韻.平聲.魂韻。
※潡:ㄉㄨㄣˋ大水。見玉篇‧水部。
※憝:ㄉㄨㄟˋ1.怨恨、憎惡。 書經.康誥:「殺越人於貨,暋不畏死,罔弗憝。」 2.凶惡、奸惡。 文選.潘岳.西征賦:「慍韓馬之大憝,阻關谷以稱亂。」 新唐書.卷一五四.李晟傳:「晟蕩夷兇憝,而市不易廛 。」
※憞:ㄉㄨㄟˋ【憝】之異體。
※譈:ㄉㄨㄟˋ1.怨、憎惡。集韻.去聲.隊韻:「憝,說文:『怨也。』或作譈。」 2.殺。 孟子.萬章下:「康誥曰:『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趙岐.注:「譈,殺也。」
※噋:ㄊㄨㄣ【啍】之異體。見「啍啍」條。 ○啍啍:ㄊㄨㄣ ㄊㄨㄣ(1)遲重緩慢的樣子。 詩經˙王風˙大車:「大車啍啍,毳衣如璊。」 (2)多言。 孔子家語˙卷一˙五儀解:「無取啍啍,捷捷貪也,鉗鉗亂也,啍啍誕也。」 ○:嗆啍ㄑㄧㄤ ㄊㄨㄣ膽小愚昧的樣子。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王沈傳:「嗆啍怯畏於謙讓,闒茸勇敢於饕諍。」
※暾:ㄊㄨㄣ(名詞) 1.早晨初升的太陽。 楚辭˙屈原˙九歌˙東君:「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形容詞) 2.暖、熱。 清˙徐珂˙清稗類鈔˙諫諍類˙某侍衛譎諫游畋:「且戶灶銜接,炎暾之盛,十倍京師。」 ○暾暾:ㄊㄨㄣ ㄊㄨㄣ(1)日光明亮的樣子。 唐˙岑參˙春尋河陽陶處士別業詩:「風暖日暾暾,黃鸝飛近村。」 (2)火光熾盛的樣子。 新唐書˙卷二十四˙五行志一:「是歲,洪州、潭州災,延燒州署,州人見有物赤而暾暾飛來,旋即火發。」 ○朝暾:ㄓㄠ ㄊㄨㄣ早晨的陽光。 唐˙韋應物˙登高望洛城作詩:「帝宅夾清洛,丹霞捧朝暾。」 聊齋志異˙卷十一˙香玉:「良夜更易盡,朝暾已上窗。」 ○溫暾:ㄨㄣ ㄊㄨㄣ微暖而不熱。或作「溫燉」。 唐˙王建˙宮詞一百首之四十八:「新晴草色綠溫暾,山雪初消漸出渾。」
※月/敦:ㄊㄨㄣ【朜】之異體。月光。見玉篇.月部。
以『孰』為字根衍生的字
※孰:ㄕㄨˊ(動詞) 1.成熟。熟的本字。說文解字:「孰,食飪也。」段玉裁˙注:「後人乃分別熟為生熟,孰為誰孰矣。」 (代名詞) 2.誰。論語˙公冶長:「孰謂微生高直?」 唐˙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苦遭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3.何、什麼。 論語˙八佾:「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塾:ㄕㄨˊ(名詞) 1.大門兩側的廳堂。爾雅˙釋宮:「門側之堂謂之塾。」 儀禮˙士冠禮:「筮與席,所卦者,具饌于西塾。」 2.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場所。如:「私塾」、「家塾」。
※熟:(讀音)ㄕㄨˊ(語音)ㄕㄡˊ(動詞) 1.烹煮使可食。如:「煮熟」。 論語˙鄉黨:「君賜腥,必熟而薦之。」 2.農作物長成。 孟子˙告子上:「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 唐˙皮日休˙橡媼歎:「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崗。」 (形容詞) 3.技藝精巧的。如:「熟手」、「技藝純熟」。 4.常見的、認識的。如:「熟人」、「熟客」。 5.留有深刻印象的。如:「耳熟能詳」。 6.經常使用的。如:「熟字」、「熟語」。 7.豐收的。如:「熟年」。 8.經過加工煉製的。如:「熟藥」、「熟鐵」。 北周˙庾信˙仙山詩二首之二:「石軟如香飯,鉛銷似熟銀。」 (副詞) 9.深沉安穩。如:「熟睡」。 10.仔細、精詳。如:「熟視」、「熟察」、「熟讀」、「深思熟慮」。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