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十七道品(五)之三
2014/11/12 03:03:07瀏覽306|回應0|推薦25

三十七道品()之三

大藏經研習班暨閉關中心 最新公告

   七本結集法要

欲影印者

請前來接洽!

台中市民權路225122

電話請撥:0912613450張居士

 

三十七道品()之三

自皈依法

 

食肉

   1.放逸見聞覺知     2.多惡夢

   3.護法離          4.生死困

   5.諸天棄         6.不生厭心

   7.咒術難成        8.六親互食

   9.虎狼聞香        10.雜賣眾肉

   11.飲食無節       12.穢聚

   13.生闇冥處      14.見形起識「食」

   15.貪味食各域。

 

 

日中一食

   1.午後虫不領   2.少睡

   3.得一心      4.少淫

   5.常生正法處   6.堪修定

   7.常能出家    8.堅固戒品。

 

 

   食法

1.益眾故乞      2.示威儀相      3.心無取捨

4.不留餘處      5.不憍逸行      6.不往嫌處

7.知時節       8.少欲知足      9.空聚想

10.但念修道    11.施法廻眾

12.五淨肉──不見、聞、疑殺、自死、鳥殘

13.觸如智證    14.恆受一食

15.旁生妙食     16.三界寄生

17.豈雜欲食而聞法乎  

18.不瞋他食    19.藥食

20.八稱念(食時視個人當時需要,稱念八自皈依,或八正道,或供養佛、法、僧、眾生,或單念阿彌陀名號,……。)

21.施者無大小福,不為益,無有損

22.勸眾

23.所作已辦,福德具足,咽中自上味

24.降伏慢,能集無見頂因

25.集甘露法,能生聖種

26.不現異相,安住正念,除五毒故

27.不淨觀易成      28.出世心堅

29.餐禪得智,能解公案

30.麤食成甘露,美味演妙法

31.不毀他人施

32.不為飲食而法施

33.不求愛食      34.非披羊之狼

35.為慳人修捨   36.增戒品

37.眾生食衣母,諸佛心靈藥。

 

 

 

衣不為敷具

1.行妄語故   2.不想

3.不念       4.不生憂惱

5.染著有無   6.不生增()

7.無繫縛     8.不貪

9.不住       10.不畜

11.隨是知足   12.不自稱譽

13.不毀他人   14.樂斷染

15.樂離欲     16.樂修習

17.為慚恥故   18.為覆形

19.為蚊虻     20.為風暴

21.不為軟觸   22.不為好

23.表戒相     24.生塔想。

 

 

 

   法衣十勝

1.能覆身,離羞恥。具慚愧,修善法

2.離寒熱、蚊虫,安穢除障

3.見者歡喜,離邪心

4.人天寶幢,應尊敬

5.寶塔想,滅罪障

6.不生貧乏、貪愛……

7.佛淨衣,善良田

8.罪業自散十善長

9.是自耕良田菩薩

10.如甲冑,毒不侵。

 

 

 

八敬法衣

   1.起塔想   2.世尊想   3.寂滅想   4.慈想

   5.敬如佛服   6.慚想   7.愧想

   8.()我來世,離不善法,具沙門法。

 

 

糞掃衣法

   1.慚愧想

   2.安住佛教

   3.知足,但不以小行

   4.易著

   5.無慢,能虛,能謙卑

   6.不以嚴身

   7.念心淨,修諸漏

   8.持聖種,不以此衣而麁()

   9.心如堅石,寧失身命

   10.離欲、世不淨,不自譽

   11.是法幢

   12.受持不毀,有信敬心

   13.諸天親近,戒具足

   14.諸佛稱歎,菩薩守護

       諸梵共行,凡夫供養

 

 

蚊蟲不嬈

   1.宿世不殺

   2.行等心

   3.諸天神護

   4.道力強,住處淨

 

 

上、佛、仁、傳承、攝眾。

中、菩薩、智、共梵、願導。

下、二乘、外道、勇、提昇。

 

 

佛徹骨髓。

菩薩、入肉。

二乘、割膚。

 

佛、不生不死。

菩薩、意生身。

聲聞、分段生死。

 

 

佛、救有緣眾至彼岸。

菩薩、入生死劫海修。

聲聞、求斷無事。

 

佛、18不共法。

菩薩、十度四無量。

緣覺、神通無大悲。

聲聞、逐音流、廻小向大。

 

佛、有情覺。

菩薩、覺有情。

眾生、縱情天地。

 

菩薩、無明惑。

仙道、不俗即仙骨,境迷。

凡夫、見思惑。

 

佛全熟。

ㄧ~十地、逐分熟。

二乘、焦芽敗種。

凡夫、生硬如石心。

 

佛、不二法、圓滿智。

釋、傳承續。

道、逍遙遊。

儒、迂執鄉愿。

 

佛、不增不減,不淨不垢。

菩薩語,斷疑,當如是。

魔語,一切分別,若增上。

 

佛、無行非行,不緣無緣。

菩薩、不作是念,八正行。

魔、名我慢上人、八風語。

 

 

得陀羅尼因

1.常行十度、六及七念。

2.常以種種法讚佛。

3.供養多聞及善知識。

4.種種名說真實義。

5.隨秘密教能正趣入果。

6.能持、了達、無遺。

7.清淨。

8.常決定志誠。

9.精進不退。

10.報恩。

 

     (四果)  

1.咒、解諸難。

2.法、聞持不忘。

3.義深能演。

4.安住實相的寂滅忍。

 

 

六念

   三寶、戒、天、施。

七念

 三寶、戒、天、死、無常。

 

五蓋

   1.

         「貝」、世間資量

         「才」、法慧多少

   2. 執味成癮,分別取捨。

   3. 八風、八正之別。

         ()() ()()

   4. 聖賢五食

   5. 明暗、夢醒

         無明菩提

         目垂入枯定。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18879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