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04 15:11:12瀏覽312|回應0|推薦2 | |
1988年,我高二,於班刊發表了一首詩,名叫<脈絡之間>。2011年,我將詩改寫,發表於青年日報: 凋零的枯葉 擠壓不出些許綠意 但脈絡之間 卻可尋得往日痕跡 交錯的思緒 一端伸向理想 另一端卻被現實羈絆 儘管秋風抖落了一樹的黃葉 我卻看見到 遍地寫滿了成長的訊息 高中時期,除了班刊外,也會將作品發表於當時的「北市青年」以及中央日報,還記得每次去台北車站對面的中央日報社領稿費的時候,就是我最快樂的時間。這段時間我寫作靠靈感,沒有什麼目標與理想。 大學寫了一首得獎的詩,<原詩>,開始有為何而寫的理想,詩中說詩應該要「使全世界蟄伏的靈魂都為之昂首」。 2011年,我對詩有更多的認識。我覺得寫詩就像作畫,靈感一來信筆揮毫,可以成為「小品」。例如大學時,於樹下踢落葉,卻飛起了一隻蝶。經查資料,才知道是外形酷似枯黃落葉的枯葉蝶。這一剎那的驚喜,經過三十年後,突然靈感一來,2011年寫成<枯葉蝶>,發表於青年日報: 以為只是一片落葉 還沒來得及抬腳 踢 卻已飛起,飛成一頁驚奇 飛入我最深的記憶 而如果要寫長詩,勢必要經過構思,布局之後,花很長的時間,甚至是經年累月的時間加以筆耕,才可能成功的。2011年,我所發表的詩,還是很短,不能夠成為「大作」。展望來年,希望可以完成一首內涵豐富的詩。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