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明天過後到2012 氣候變遷災難影像示警
2009/12/17 23:41:33瀏覽182|回應0|推薦0

減碳幫幫忙系列報導(9)(中央社記者蔡和穎台北14日電)海水排山倒海、世界天崩地裂!氣候變遷議題不只出現在大國領袖談判桌,各地影人早透過影像救地球,「明天過後」、「不願面對的真相」、「2012」等片,喚起世人重視地球暖化

美國紀錄片「氣候難民」(Climate Refugees),將於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放映給世界領袖及科學家觀賞,導演奈許深入印度尋訪消失的濱海村莊肯哈普拉,也造訪沉沒中的大洋洲島國吐瓦魯,希望各國重視因氣候變遷而將流離失所的氣候難民。

  好萊塢災難片「明天過後」2004年上映後,氣候變遷在全球掀起關注旋風。古氣象學家片中預言,極端氣候引發地球又一次冰河期,各強國忽視的結果,全人類損失慘重。

  影片之外,導演羅蘭艾默瑞奇響應「碳中和」(carbon-neutral)環境概念,自掏腰包20萬美元,計算電影製作產出的二氧化碳排量,以在各地種樹和投資可再生能源作為替償,成為好萊塢首例。

  氣候議題有好萊塢牌助推,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Gore)將「明天過後」熱映看成是對全民推動氣候政策的新契機。高爾和環保團體在「明天過後」上映時,在世界各地展開暖化巡迴演講,演講過程在2006年被拍成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

紀錄片記錄高爾從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敗陣後,發揮個人影響力,推動全球暖化議題。他用驚人的科學數字說話,警示眾人:全球氣候危機有如未爆彈,再不採取行動,世界末日就要進入倒數。

  高爾之後,推動環保不遺餘力的好萊塢巨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也在2007年推出氣候變遷紀錄片「第11個小時」。他身兼製片和影片旁白,試圖扭轉世人觀念,傳達「人類並非萬物主宰,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11個小時」意即在時鐘上,當時針和分針走到11的位置,象徵倒數計時,時日無多。不過,也可以看做是新的開始。李奧納多在影片最後點出,在人類史上的危機時刻,拯救工業文明造成的傷害是這一代世人的責任。

  「拯救地球」是法國知名導演盧貝松監製的非營利紀錄片,選定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181個國家透過戲院、網路、電視同步放映,創下影史紀錄。影片透過54個國家的空拍畫面,提醒眾人地球之美,並以概觀角度,反映各國環境破壞、資源短缺的情形。

  災難電影「2012」是羅蘭艾默瑞奇繼「明天過後」,另一部以氣候變遷為題材的作品。暖化議題雖然不是電影主軸,卻將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全球洪災、海嘯等嚴重後果,透過好萊塢強力特效,讓災難場景在大銀幕發揮極致。

  看完震懾人心的災難畫面,粉絲會更愛護地球嗎?資深影評人聞天祥說,電影本身的親和力跟渲染力,加上高爾和李奧納多等名人登高一呼,為氣候變遷議題帶來正面力量。

  不過,聞天祥認為,當走出電影院後,觀眾不見得會因此放棄消費地球資源帶來的便利。影像創作與公益議題的結合已有許多成功案例,但與實際政策間的結盟還有賴繼續努力。981214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n83128&aid=3598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