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中國世紀元年! 2014年是美國能夠號稱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最後一年
2014/12/26 03:54:42瀏覽2585|回應1|推薦7

2015年大陸發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宣示要在十年內躋身製造強國之列,並明訂「由大到強」的三步驟行動戰略,2035年先達到世界製造強國的中等水準,第三步即在2045年位居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依據規畫,大陸預計十年內先超越第三級對手如韓國、台灣,20年內追上第二級國家如日本與德國,並在30年後擠下最強的美國,成為中共建國百年的新使命。
據2011年IMF預測,明年大選,無論是歐巴馬、羅穆尼、川普或其他任何人獲勝,他將是美國最後一位領導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總統。 大多數人尚未對此做好準備,甚至不知道這一天距現在是那麼近.............
2015:中國世紀元年
2014年是美國能夠號稱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最後一年
【經濟日報╱社論】2014.12.26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在美國《名利場》雜誌2015年1月號(提前出版)發表文章《中國世紀從2015年開始》。文章指出,在書寫2014年的歷史時,需要留意一個幾乎被忽視的重大事實:2014年是美國能夠號稱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最後一年。中國經濟以拔得頭籌之勢進入2015年,並很可能長時間執此牛耳。
史提格里茲說,世界銀行根據「購買力平價」方式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將以遠遠超乎所有人預料的速度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此一目標即將於2014年底實現。
或許以「購買力平價」方式計算的GDP尚不為一般人廣泛接受,中國大陸官方也予以排斥,即使如此,但GDP之外,也有愈來愈多的類中國世紀現象在最近頻繁出現:
—國際外交方面,從中國作為主場的北京APEC峰會,到緬甸舉行的東盟峰會,再到澳洲舉行的G20峰會,中國領導人的鋒頭,獨領風騷;習近平上任兩年以來,累計出訪了30個國家,遍及七大洲、三大洋,從大國到新興國到太平洋小國,可謂縱橫捭闔。
—氣勢方面,開始積極主導議題:倡議與建立亞太自貿區、金磚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一帶一路等,甚至引導及設定規格,如高鐵出口、浙江烏鎮舉行世界第一屆互聯網大會等。
—這一切靠的都是綜合國力。經濟上,除了GDP即將超美,2014年中國GDP已是日本的兩倍,出口額、貿易額、製造業、外匯儲備等,都是世界第一;軍事上,在東海中國已有針對美國介入的反介入能力,中國也在南海填海擴島。在印度洋廣設海港,甚至開始在西非的納米比亞興建港口;另外,也即將在泰國及尼加拉瓜分別開鑿兩條新運河。當然,也包括在太空領域的成就及深海科研領域的表現等,均已位居世界前段班。
如何解讀中國這近乎井噴式的全方位各領域的表現?其實並不困難,因為除了近200年,中國從來就是第一,也就是史提格里茲說的,「中國回到了它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所占據的地位」。他所說的「大多數時間」,準確的說法是「人類3,000年歷史或30個世紀中的前28世紀」。
這裡,有三個問題需要處理:一、中國為什麼從來就是世界第一?二、為什麼從來第一的中國近200年卻急轉直下?三、為什麼近30年又谷底翻升,重新崛起?
先談第二、第三個,再談第一個。為何從來第一的中國國運會急轉直下,是因為中國在近幾百年中連續錯失了海洋、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三個寶貴機遇,因而被抓住這三個機遇的近代九個海洋強國(葡、西、荷、英、德、法、俄、日、美)輪番欺壓。
其次,為什麼近30年又重新崛起,正是因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抓回了市場經濟及工業革命,而現在的習近平正在抓回海洋強國機遇。
至於中國為什麼從來就是全球第一,是因為中國從來就是市場經濟,意思是政府除了極少數經濟活動如鹽、鐵專賣、統一貨幣等之外均開放民營,對市場價格並不干預,最多是徵一些必要的稅賦及設平準基金,但必須補充一點,市場經濟並非放諸四海而皆有用,必須配上中國擁有的另兩個條件,即勤奮的民族性及巨大的人口規模,才能起大作用。
抓住了三個寶貴機遇的英國,在拿破崙戰爭及鴉片戰爭先後打敗了法國與中國後,稱霸全球,版圖橫跨全球四分之一,時間約100年,是謂英國世紀。19世紀末,美國GDP超過英國,但英國霸主地位完全被美國取代則是20世紀二次大戰之後的事。所以,20世紀是美國世紀,特別是1991年拖垮蘇聯之後,而那時中國剛開始啟動改革開放,所以美國獨領風騷,顧盼自雄。
進入21世紀,現在,中國世紀現象已然萌現,但21世紀會不會真的成為中國世紀,不能只看GDP,還要看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全面深化改革,及能否在文化、思想及意識形態各方面獲得更大的解放,及如何處理好國際特別是與美國的關係而定。這些條件能否具備也決定了「2015:中國世紀元年」後面跟的究竟是一個「!」或是一個「?」。
---------------
大國的博弈格局 
豈是 小確性麻雀國下 太陽神女、摸乳陳之流等井底之蛙可以理解 ....
在這些獨派井蛙的眼中.對岸只是個專制獨裁人民隨地便溺的落後國家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在臉書上說,前一陣子,有2部探討中國社會變遷的作品引起廣泛的關注與討論,包括紀錄片「穹頂之下」和新書「野心時代」???
別忘了.還有南韓KBS製作的"超級中國SUPER CHINA"保證這些台獨份子看到嚇尿
「當亞歐大陸被密集的鐵路網覆蓋時,一個強大的大陸國家將主宰這片廣袤土地。」
美國就繼續主宰它的美洲大陸和太平洋吧
歐亞非大陸塊快就交給中國吧~
我們何其有幸.親眼見證中國第4次的盛世.躬逢其盛....
明朝劉伯溫所寫之「燒餅歌」預言了西元二○○○年後之五百年,中國將成為世界超級強國.... 
--------------------
亞投行的核心的意念是:歐、亞、非板塊的時代性合褶,以消解孤懸於北美洲的單一霸權,歐洲、中東、北非、中亞以迄中國,將運用人類迄今最高效的造路工程,猶如一條絞鎖般的結合起來,讓它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有意義的整體團塊。
在歷史上,只有2400年前的亞歷山大、與800年前的成吉思汗,曾以軍事手段,試圖建立橫跨歐亞的帝國,完成這個夢想,但仍然失敗,其間,波斯、鄂圖曼也曾建立了包攝歐、亞、非三個大陸的大帝國,但只限於地中海周圍,而不能到達東亞。
而亞投行是以一帶一路為路徑,以經濟而非軍事手段,嘗試完成太平洋西岸到大西洋東岸的這個歐亞非、但主要是歐亞的連通與同盟。
這場激情劇目中,最生動的一幕,就發生在英德法義的集體轉向的三月中旬,那是歐洲最嬌貴的資本貴族對中國遞送的秋波,恍如回到十七世紀路易十四從凡爾賽宮寄出信簡給康熙大帝的輝煌歲月。
攤開世界地圖即可一目瞭然,「亞投行激情」絕不是一個以國家對抗、或是霸權爭奪為特徵的事件,而是一種「中心」的飄移,它是以「大陸」作為單元,是亞歐舊大陸要向北美新大陸爭回世界原點、是世界島對美洲島的主權宣言。那是歐亞間幾千年迤邐而下,卻中斷了一個多世紀未償的往事,需要接續,美洲靠著海洋主宰了過去的那百餘年,歐亞準備從陸地上索回。
亞投行的競爭對象,其實是TPP,是亞歐非三陸塊VS南北美加太平洋,西太平洋是兩者對峙的邊界,台灣必須讀懂這一幕戲,才知道如何投入這一新的歷史波濤。
------
一帶一路政治經濟學 世紀大博弈
2015-03-24 經濟日報社論 
中、美兩大強權在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AIIB)的博弈日趨白熱化。作為G7成員之一、世界最老牌資本主義國及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表態加入亞投行之後,德、法、義立即宣布跟進,作為亞投行區內大國的韓國與澳洲也已積極表態,日本則陷於天人交戰、忸怩難決的窘境之中。至此,美國卯盡全力,干擾各國加入中國倡建的亞投行的努力可謂全面潰敗,這一役,或許也可能是中美世紀大博弈雙方氣勢消長的關鍵轉捩點。
如何觀察解讀這個仍在持續發展中、卻深具大歷史、大戰略涵義的國際現象?不妨從三個角度來分析。
首先,是微觀的角度。以英國為首的美國盟友,與其說是義無反顧,不如說是利無反顧地紛紛加入亞投行,自然是因為利之所在,難以抗拒。利,來自於潛在的、龐大的需求。中國推算自2010年至2020年間,亞洲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7,760億美元,而美日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每年僅能提供130億美元新增貸款,換言之,每年存在7,63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初始規模1,000億美元,原則不設上限的亞投行,當然可以從各筆投、融資項目中取得合理的回報,這只是其一。亞投行的會員國當然有更多的機會,在日後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得到輸出技術、承建工程、銷售商品、進行衍生性投資等巨大經濟利益。據了解,中國將在近期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中發布一帶一路實施方案,包括詳細的重大工程項目清單,內容是未來幾年將要簽約、動工的,涉及鐵路、公路、橋樑、能源、資訊、產業園區在內總計數百項的重大工程。可以想見,對一些大國而言,經濟之外,不能不動心的還有政治、外交,甚至軍事、戰略的各種利益。
其次,是宏觀的角度。自2008年世紀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全球經濟表現平庸,是一種新常態。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如美國前財長桑默斯認為,全球經濟或已進入「長期停滯」時期,增長乏力,長期疲弱,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這又與當前普遍存在於各國的貧富差距惡化及年齡結構老化有關,也因此,各國央行一再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均未見其效。換言之,當前全球經濟最大的難題是需求不足,最大的困擾是資金過剩。在這樣的形勢下,一帶一路所浮現出來龐大的亞洲基礎設施需求,成了全球經濟的新希望。以一帶一路作為載體的亞投行,又如何能不成為各方趨之若鶩的目標。
再其次,是更宏觀的角度,那就是所謂「世界島」的概念。亞投行跟一帶一路有關,一帶一路又跟世界島有關,世界島又是什麼?島,當然就是一個四面被水包圍的陸地。世界最大的島因此不是格陵蘭,也不是澳大利亞,而是整塊連在一起的歐、亞、非大陸。這個最早在1902年被英國戰略家麥金德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發表的名詞,100年來只是一個純理論的概念。麥金德指出,地球上的陸地核心,是由亞歐非三大洲組合的「世界島」,古代由於交通運輸條件落後,這片心臟地帶不可能由單一強權控制,無論政權如何擴張,均從未實現;但20世紀初鐵路的出現將改變此一態勢,「當亞歐大陸被密集的鐵路網覆蓋時,一個強大的大陸國家將主宰這片廣袤土地。」
麥金德看到只是鐵路,所以他提出的世界島始終只停留在純理論的概念;他也許沒預見到高鐵,但他似乎已隱然看到了一帶一路。100年後的21世紀,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已經出現,由中國倡議主導的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也將通過亞投行的積極運作逐步實現。終於,世界島將不再只是個純理論而是一個21世紀的新現實了。這將如何影響及改變未來全球的權力格局呢,自然值得高度關注。
這即是《一帶一路政治經濟學》,它正在譜寫新世紀的人類歷史。
----------------
全球化的「中國方程式」─中國正在重繪全球地圖
2015-06-03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訪南美,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與巴西、秘魯共同簽署「兩洋鐵路」可行性基礎研究計畫。「兩洋鐵路」構想由中國領導人提出,連接巴西與秘魯,橫跨南美洲大陸,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全長5,000公里。巴西總統羅塞芙表示「巴方將邀請中國公司參加工程建設」。

這不是中國修建的第一條兩洋鐵路。更早一條是橫跨非洲、連結印度洋與大西洋的兩洋鐵路,現已通車營運。非洲兩洋鐵路分兩階段興建,第一段是上世紀70年代,中國為坦尚尼亞及贊比亞兩國修建的坦贊鐵路;新一段是由贊比亞到安哥拉,全長1,344公里,主要在安哥拉的本哥拉鐵路。本世紀初,安哥拉啟動本哥拉鐵路招標,參與競標者有美、俄等四國,均因報價高出中國公司三到五倍而落選。

理論上,應還有第三條「兩洋鐵路」,連絡的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但準確的說法,第三條應該是「三洋」鐵路,即是中國正在號召發動的「一帶一路」中的亞、歐、非高鐵網大計畫,連結的是太平洋、印度洋跟大西洋。

中國這三組:一、已建成;二、將開工;三、擘劃中的跨洋鐵路大建設,意謂著中國正在重繪全球地圖,展示了全球化的一種另類方式:「中國方程式」。

中國除了參與推動「全球化1.0」,還另闢蹊徑,以另類方式打通排除另類的全球化障礙,即不是人為的障礙而是自然的、地理上的障礙。如以任督二脈為喻,則全球化的「1.0」與「2.0」打通的,分別是全球化的任脈與督脈。中國在非洲的兩洋鐵路、在拉丁美洲的兩洋鐵路,及覆蓋於亞、歐、非三大陸上的「一帶一路」三洋鐵路,都屬打通全球化「督脈」的「2.0」。

打通「督脈」的「全球化2.0」不只是鐵路,還可以是運河。中國去年底在尼加拉瓜動工開鑿的尼加拉瓜運河,與上世紀的巴拿馬運河一樣,都是聯通兩洋(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大運河。最近盛傳已簽署協議的泰國克拉運河,則是聯通太平洋與印度洋間的兩洋運河。稍早還有傳聞,由於蘇伊士運河面臨了太窄、太淺的困境,相關國家打算開鑿一條與原運河基本平行、卻更寬更深的新運河,以更方便地聯絡印度洋與大西洋(通過地中海),如傳聞屬實,很大機會亦跟中國有關。

如此一來,全球五大洲、三大洋,將可因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及三條兩洋鐵路、三條兩洋運河的興建與開鑿,獲得全面的暢通,自然及地理的障礙不再是阻礙,這即是在「全球化1.0」(打通任脈)之外的「全球化2.0」(打通督脈)。於是,同時打通任督二脈,就是全球化的「中國方程式」,新世紀的全球地圖亦將因全球化的「中國方程式」而重繪。

--------
1976 年, 李光耀訪問中國的晚宴上,鄧小平盛情邀請李光耀日後再來中國訪問。李光耀謝過,說,等中國從文化大革命中恢復過來他就來。鄧小平說那需要很長時間。李光耀 表示異議:你們真要追上來,甚至會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根本不會有問題;怎麼說我們都不過只是福建、廣東等地目不識丁、沒有田地的農民的後裔,你們有的卻儘 是留守中原的達官顯宦、文人學士的後代。鄧小平聽後沉默不語。
台灣所謂本省人按照記載大多是在大陸『不容于鄉里』之人,講難聽些就是雞鳴狗盜之徒。事實也證明,所謂本省人在治理能力上無能,民主政治也掩蓋不了他們在殺戮原住民和客家人的暴力本性。台大朱雲漢院士講,中國大陸只不過是在恢復他世界強國的歷史地位而已。朱教授沒有講明,台灣只不過是恢復他在歷史上邊陲小島的角色。
朱雲漢指出,觀察大陸應以千百年的「大歷史觀」才能看清,認為大陸的崛起可和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蘇共十月革命、美國廿世紀初崛起等四個歷史事件等量齊觀。他提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創造了許多「甲午驚奇」,如推出亞太自貿區倡議、與美國達成允諾改善氣候變化的歷史性協議、「一帶一路」等國家大戰略,大陸已恢復東亞地位,美國的霸權搖搖欲墜。
朱雲漢院士在兩岸政策菁英高階研習班的演講,非常精彩,非常值得朝野政黨領袖與社會各界深思。朱院士先說明中國興起的事實,特別是去年發生的習近平的八項甲午驚奇,讓中國在國際的大國地位更加穩固與確立,快速恢復中國到乾隆時期的世界強權地位,整個世界格局與圖像都產生劇變。
習近平的八大甲午驚奇包括:
1. 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2. 金磚開發銀行架構確立,總部設於上海
3.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啟動
4. APEC成員國就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達成共識
5. 習歐高峰會達成氣候變化歷史性協議
6. 上海合作組織通過接納新會員程序
7.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金額首度超越引進外資
8. 成立絲路基金,全面啟動「一路一帶」大戰略
其次,朱院士描述中國的奇蹟持續發生,而且締造史無前例的奇蹟:
1. 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持續經濟增長
2. 人類歷史上最大範圍的工業化
3.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消滅貧窮
4. 最快的國際分工越級式晉升
5. 最快速融入全球經濟:躍升第一大出口國
6. 開發中國家最大資金吸磁效應
7. 直接跨入二十一世紀的通訊與基礎建設
8. 三十年躍升為拉動世界經濟復甦火車頭
朱院士總結,我們正在見證一場歷史巨變:
1. 我們正在見證一場數百年不遇的歷史巨變
2. 中國再興與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給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
3. 絕大多數國家熟悉的歷史座標正在消失,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全球治理體制被迫轉型,我們習以為常的國際秩序正面臨重組
朱院士間的台灣國際策略如下:
一、調整心態
1. 要跳脫西方中心思維、超越單一的衡量進步與落後之歷史座標,適應多元現代性格局
2. 要重新融入亞洲,要重視與新興經濟體的交往、要重新連結非西方世界(東亞、南亞、中亞、中東、拉丁美洲、非洲)
3. 面對非西方世界,要摒除文明優越感,接納與包容多元價值、宗教與文化
4. 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傳承與發展經驗,面對中國大陸,要學習以小事大
二、得道多助:不斷提升自己的存在價值
1. 在國際分工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2. 在全球新興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
3. 在開發新興經濟體市場上扮演關鍵角色
4. 中文數位內容的重要提供者
5. 在國際社會裡發揮建設性的角色
6. 協助解決全球與區域議題:環境、能源、糧食、衛生、疾病、數位落差、生態失衡問題
6. 促進區域和平與經濟合作
7. 協助化解大國矛盾,引導和諧
8. 不製造問題、不激化矛盾、不成為他人的負擔
三、發揮巧實力
1. 運用自己的優勢:
1.1 優越的地理位置:補強與歐亞陸上絲路的連結
1.2 科技創新能力、生產資源整合能力
1.3 生活品質、國民素質:語文、文化與宗教心靈
1.4 歷史淵源:與中國大陸、日本、美國特殊關係
1.5 國際參與主角:靈活的企業與活力的民間組織
2. 避開自己的劣勢:
2.1 避免在主權議題上硬碰硬:重實質輕名分
2.2 避免掉入大國對抗的漩渦:不當戰略棋子
2.3 避免在軍備競賽上虛耗資源
------------------------
2015:兩岸經濟各奔前程──「新常態」VS「新平庸」
文 / 高希均.台北
瀏覽數 / 11,250+
(一)大陸經濟二個新里程碑
2015年,全世界將面對《經濟學人》所形容的中國經濟二個新里程碑:(1)它的對外投資將超過外資投入,證實大陸已是實質的經濟強國;(2)以國際平價指數(PPP)折算,將超越美國變成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對台灣來說,如果兩岸關係平順進展,這些指標自也會使台灣隨之水漲船高;但是如果兩岸關係起伏不定,看到這些數字,就產生「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不安全感。事實上這些「不安全感」逼使台灣政治領袖,無法閃避兩岸關係對台灣經濟策略的選擇。
2015年的現實是:大陸正以新策略進入「新常態」,台灣在政府失能、國會失控、人民失落中陷入「新平庸」。
(二)大陸「新常態」啟動
一年以來大陸官方媒體以「新常態」報導經濟深改藍圖;它是指大陸經過30多年來快速經濟成長後必須調整的新策略。習近平在去年11月APEC中對「新常態」有明確的闡述: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成長;從「生產要素」驅動的成長轉向「創新」驅動;服務業與內需增長成為主力,城鄉與區域差距縮小,改革紅利為大家共享。
「新常態」中政府要大力「簡政放權」,就是「要開放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用好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這種轉變使人想起1980年代雷根常說的一句話:「政府本身就是問題製造者,不是問題解決者。」這位因「保守主義」當選的總統是主張大量削減政府權力,增加市場機制的運用。這個資本主義的基本信念,居然變成了中國共產黨改革的新重點。
「新常態」在操作上要使中國經濟平穩增長(7%左右),增長的動力多元(不能只靠投資或輸出)、結構優化升級,並且勇敢地告訴世人:過去的高速成長(8%以上)以後是「做不到、受不了、沒必要。」
一個經濟大戰略的轉變必須要選擇對的時機以及擁有強有力的領導。去年11月哈佛甘迺迪學院針對十位世界政治領袖的「治國能力」做了一次超過2萬6000多位國際樣本調查。在二組問答中:(1)以本國民眾評本國政治領袖,排名前三依次為習近平、普亭和莫迪(印度),歐巴馬第七,安倍(日本)第八;(2)在另一組國外民眾評一國政治領袖時,排名前三名為習近平、莫迪和德國女總理梅克爾;歐巴馬第六,安倍第九,普亭最後一名第十。
(三)「新平庸」之病延到2020
大陸的中央集權及言論自由等限制下,決策與效率並存;同時也與貪腐、人權犧牲、環境惡化……共生。台灣的民主體制一不謹慎,已變成民粹,助長了政黨惡鬥、媒體偏執、利益團體關說,其所產生的亂象與不平使人民、企業、外資失去信心。
IMF女總裁拉嘉德所創「新平庸」(New Mediocre)一詞,正可形容當前歐洲(及台灣)經濟的疲軟、缺少活力、內需不振、投資緩慢、政府對策既不夠勇敢也難以落實。(參閱本刊1月號拙文〈「新平庸」的跑道上停了一架「台灣號」〉)
台灣當前最大的困境居然是來自民主選舉。選舉帶來民主,人人稱讚;不幸地是:為了選舉,就鼓動民粹,人人受害。
生活在台灣的人民,有些共同特質:善良、樸實、守分。但是這些「分內事做好」的沉默大眾,是無法對付那一群人在政治民主(政府就不敢查)、言論自由(政府就不敢管)、政府負責(政府就不敢辯)三面大旗掩護下,是非迷惑了,民怨累積了,公權力崩潰了。
誰有本領能開出藥方來治「新平庸」之病?看來這個病一直會延誤到2020年。
--------------------------
我們何其有幸.親眼見證中國第4次的盛世.躬逢其盛....
明朝劉伯溫所寫之「燒餅歌」預言了西元二○○○年後之五百年,中國將成為世界超級強國....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中國世紀」為封面故事,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新超強,正處於新王朝的開端 ... 
拿破崙:「中國是頭睡獅,一旦驚醒將震動全世界!」"China? There lies a sleeping giant. Let him sleep, 
for when he wakes, he will shake the world."
我們不要以為中國的治理體制脆弱不堪,而應認識到,按過去30年的標準,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制度,一種世界會日益承認且必須學習的制度.估計到2030年,中國可能佔到全球產出的1/3、美國經濟規模的兩倍。屆時,美國權力相比現在將黯然失色。這註定會影響美國人如何看待其政治精英和政治制度......馬丁•雅克(馬丁•雅克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教授 名著有《當中國統治世界:西方世界的沒落和新全球秩序的誕生》) 
大前研一:我的研究是,2055年時中國經濟規模會是日本的十倍大,也就是說,現在20歲的青年到要退休時,中國已經很強大了。
新聞集團執行長梅鐸接受福斯商業電視台訪問時說:「真正嚇人的是,總統首席顧問桑莫斯告訴我們,人們在本世紀末回顧過去時,他們可能談起的不是這場經濟衰退,而是中國的崛起...」 
廿四日上市的美國新聞周刊以「中國崛起」(What's Next: China)為封面故事,指出中國成為全球超級強權不再是個預測,而是事實,中、美兩國必須妥為因應此一事實 
德國「明鏡」週刊最近一期以「中國的世界—新的超級強權意欲何為?」作封面文章,討論北京如何挾經濟實力積極建立國際強權地位。 
根據在歐洲得到的1項民調結果,大多數西歐人認為,中國已取代或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先強權。這是立場中立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Center),今天針對22國民眾所作的部分調查結果。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中國世紀」(The Chinese Century)為封面故事,指出由於美國被困在伊拉克,中共已經成為新超強,正處於「新王朝的開端」(Dawn of a New Dynasty),但預測中國大陸不至於像當年的德國或日本那樣破壞世界和平,同時將容忍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只是「一中」原則不容挑戰。 
根據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評選的「全球年輕領 
袖」們認為,「2030年左右中國將會成為主導世界的國家。」 
「新聞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分析中國的崛起,指出中國已躍居全球舞台的中心。中國成為全球強權已是不能不面對的現實. 
美國國家情報首長:中國將取得超級強權地位 
美國國家情報首長尼格羅龐提今天警告,中國穩健的軍事及經濟擴張,最終可能讓北京取得與美國相當的超級強權地位. 
美國應該如何看待中國?李光耀回應說,美國既然無法阻擋中國的發展,那就得學習去接受一個實力更強大的中國。 
李光耀說,「你不能阻擋中國的崛起,只有他們自己能這麼做。除非你想要向他們宣戰或是在經濟方面抑制他們的發展。然而,這麼做將適得其反。假設中國沒出問題,你們只得接受它會更加強大的事實。」 
世紀10大新聞 中國崛起 排名第一 
21世紀10大新聞 
1.中國崛起 
2.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 
3.賓拉丹之死 
4.維基解密 
5.威凱婚禮 
6.麥可傑克森之死 
7.911恐怖攻擊 
8.日本地震/海嘯 /核電三災合一 
9.阿拉伯之春 
10.全球經濟崩盤 
IMF:2016年 中國經濟超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5日公布的最新官方預測顯示,中國經濟預計將在2016年超過美國。這也是IMF首次發布「美國時代」終結的預期時間。國際貨幣基金此舉好像投下一顆震撼彈。 據IMF最新官方預測,按實值計算,中國經濟將在2016年超過美國,距現在只有五年時間。 
據IMF預測,明年大選,無論是歐巴馬、羅穆尼、川普或其他任何人獲勝,他將是美國最後一位領導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總統。 大多數人尚未對此做好準備,甚至不知道這一天距現在是那麼近。
-------------
中國平均智商高達105.是世界智商最高的國家之一
而同為中華民族的新加坡香港智商更高達108!是世界最聰明的國家/地區.由此可證明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
遠勝俄羅斯的97.巴西的87.印度阿三的82
中華民族過去把聰明才智用錯地方.18世紀西方發展科學.工業革命.中國還在八股取士四書五經迷信風水
現在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發展工商業.中共也提出科學發展史觀.今後中國將走出愚昧無知守舊的農業社會.大步邁向工業化發展高科技==>發揮中華民族真正的長處:智慧
我預測金磚四國這名詞20年後就會消失.因為2030年的中國已經是跟美國爭世界霸權的超級強國!
----------------------
中國人的智商全球最高?
最近,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在內的 中國傳媒都報道了一條新聞,標題做得頗為抓 人眼球:《專訪英國學者:中國人的智商全世 界最高》。
報道中提到的“英國學者”是 英國阿爾斯特大學名譽教授理查德·林 恩(Richard Lynn),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 《種族智力的差異:一種進化分析》。不過, 他並沒有單獨宣稱“中國人的智商全球 最高”,而是試圖用調查數據證明東亞 人(包括中國人、日本人和朝鮮人)最聰明, 並力圖說明種族的智商水平與其富裕程度和經 濟增長率呈正相關的關系。
我在網上查到了林恩教授的個人網站和電 子郵件地址,給他發了一份郵件,問他是否願 意接受我的電話採訪。
林恩教授是智商領域的資深研究者,今年 已有76歲,我本不指望他能馬上回函,電郵聯 系純屬心存僥幸,“有棗沒棗打兩竿 ”。
不料,他很快回復,並爽快地答應了我的 採訪要求。
“丟失的環節”?
然而,為準備提問而進行的一番網上搜 尋,卻幾乎使我放棄了採訪的初衷。
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如今最讓人觸目驚 心的經濟現象之一,就是不同國家懸殊的貧富 程度。造物主為何厚此薄彼?分析其中原因的 書籍可謂汗牛充棟,近些年來,在我有限的閱 讀範圍內,就有三本書讓我印象深刻:英國學 者約翰·凱(John Kay)的《市場的真 相》、秘魯學者赫南多·迪索托 (Hernando De Soto)的《資本的奧秘》和美 國學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槍炮、病菌與鋼鐵》,談的都 是國家貧富和文明興衰。
《市場的真相》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各國貧 富的原因,副標題就叫“為什麽有的國 家富、有的國家窮?”;《資本的奧 秘》從法學角度分析資本“死”、 “活”對財富再生的影響,副標題 是“資本主義為什麽在西方取勝,而在 其它地區失敗?”;《槍炮、病菌與鋼 鐵》的野心更大,視野更廣,試圖從地理學、 生物學、病菌學、人類學、社會學等跨學科角 度解讀“人類社會的命運”(也是 副標題)。
所有這類的書提供的解釋似乎都言之成 理,但似乎都有點兒缺失:如果說經濟體制是 決定各國貧富的原因,那為什麽同樣實行資本 主義市場經濟的一些亞非拉國家卻難以走出貧 困的泥沼?如果說明晰的產權法律制度是區分 “好的”與“壞的”市 場經濟的標準,那為什麽有些完全移植西方法 律制度的發展中國家卻總是摘不掉“發 展中”這頂帽子?如果說文明興衰最終 取決於地理環境的差異,那為什麽歷史上強國 弱邦的更替變換有時也在同一緯度的舞臺上開 演?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菲利普· 魯什頓(Philippe Rushton)在評論林恩的研 究成果時稱,林恩找到了當代 “國富論 ”因果鏈條上的“丟失的環節 ”─ ─ 智商。
然而,林恩的研究在西方卻極具爭議,他 探討的話題甚至頗具爆炸性:種族之間智力上 有差異,那不就是種族主義的基本立論嗎?上 網搜尋一番後,我才發現,林恩的新書問世 後,西方主流媒體或是冷眼相視,根本不報 道,或是冷言相譏,報道中充滿質疑。當然, 引起爭議之處並不在於林恩所說的 “東 亞人比歐裔白人更聰明”,而在於他宣 稱的“白人比黑人智商更高”。
用魯什頓的話來說,林恩是在“雷區 ”探行,隨時會踩上“地雷 ”。
誰說學術無禁區?即使在號稱崇尚學術自 由、言論自由的西方,學術其實也有禁區:研 究種族智力差異就是一個禁區。但問題是,林 恩的研究是純學術嗎?就算是純學術,如果可 能會帶來更高的社會成本(如導致更嚴重的種 族歧視和種族沖突),如今種族構成日趨混 雜、文化色譜日趨多元的西方能夠承受得起 嗎?前幾年,一本同樣探討種族智商差異的書 《金鐘曲線(The Bell Curve)》在美國也遭 到類似爭議或冷遇,就是西方社會的學術自由 與種族和諧兩大目標之間存在張力的另一個例 證。
如何斟酌提問的措辭?怎麽把握寫作的分 寸?我一度很想藉故推掉這次頗難拿捏的採 訪。
但我最終還是撥通了林恩教授的家中電 話。
採訪實錄
電話中,我單刀直入,直奔主題:“ 智商測試是一個人智力的準確、全面的反映 嗎?”
林恩似乎不加思索:“是的。 ”
我繼續追問:“抽樣式的智商測試能 夠準確描繪一個種族或一個民族的總體智力狀 況嗎?”
這次,他猶豫了一下:“總的來說, 誤差率在四到五個智商點之內。”
“那麽,你認為智商是解釋一個國家 富裕程度的唯一因素、最重要因素、主要因 素、還是次要因素之一呢?”
他又停頓了一會兒:“是否實行市場 經濟也頗為重要。”
我把話題轉向了中國:“自從中國實 行市場導向的經濟改革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 速增長了20多年,這在多大程度上與你說的中 國人的高智商有關?”
林恩教授雖然年逾古稀,卻言鋒甚健: “幾乎完全相關。一旦中國開始引入市 場經濟,中國經濟便取得了驚人的成績,這是 因為中國人的聰明才智過去被僵化的經濟制度 束縛住了,市場經濟解放了中國人的智慧、能 量和創造力。相比之下,那些民眾智商較低的 國家和地區,盡管一直實行市場經濟,但經濟 增長卻很緩慢,甚至完全沒有經濟增長。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llygun20000&aid=19827853

 回應文章

加藤鷹騷手弄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紐約街頭真破舊
2015/01/09 11:48
名家專論-國力此消彼長 美不應以中為敵
2015年01月09日
林金源

2015年伊始,台灣熱門話題是:前總統陳水扁何時出獄?另一影響全球政經局勢的新聞,反倒沒人注意。那就是中國大陸已經取代美國,提早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世界銀行指出,依據購買力平價方式計算,2014年是美國經濟雄霸全球的最後一年。2015年起,中國將取而代之。

中國經濟終將超越美國是一般人的共識,但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卻使此一預言提早實現。美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在2015年1月號《浮華世界》(Vanity Fair)撰文,不但宣告了美、中國力此消彼長的事實,更對造成此事實的原因與後續影響,提出中肯的批評與建議。中國成為第一經濟體,並非新鮮事,只是恢復歷史常態。歐美宰制世界的兩、三百年,反倒是常態之外的插曲。

美國退居第二之後,兩強的心態出現明顯反差。史教授說:美國渴望成為世界第一,也陶醉於世界第一,但中國並不。中國國內甚至封鎖自己成為第一的消息。中國充分了解美國搶占第一的心理,也擔心美國失去第一之後的報復反應。

史教授苦口婆心的要點如下:第一,美國沒有那麼偉大,中國也沒那麼不堪。第二,美國獨大時期,並沒有為全球創造可長可久、大公無私的世界秩序,反倒短視近利、以鄰為壑。第三,全球經濟不是零和遊戲,美國不該以中國為敵,反倒應該檢討、改進自己的政經制度與外交政策。

有關第一點,史教授說:中國每年執行死刑的人數雖比美國多,但美國入監的比率卻遠高於中國(每10萬人超過700人)。又,美國持續保持世界第一的軍力,它的軍事支出遠大於後面10個國家支出的總和。到底是誰窮兵黷武?

史文說:躍升第一經濟體之後,中國政經體制顯得特別凸出,也展現了該國特有的軟實力。反觀美國,典型一般家庭過得比25年前還糟,貧窮人口則比以前多。在美國中產階級所得停滯不前的時代裡,中國卻有5億人口脫離貧窮。一個無法為多數人謀福利的經濟體系,不值得他人效法。美國應把中國崛起視為警訊,提醒自己應該好好整理家務。

有關第二點,史教授舉19世紀的英國與20世紀的美國為例。當中國警覺鴉片之危害,嘗試關閉國境時,英國及其盟邦卻兩度以武力打開中國大門,堅持鴉片應自由流入中國。近代美國,一方面高舉自由與公平貿易,另一方面又補貼它的強勢農業。英、美的自私與偽善,可見一斑。

二戰之後,美國成為主導世界的強權,但它卻放棄創造凱恩斯倡議的、有益於世界經濟穩定的全球儲備貨幣,自私、短視的以美金作為全球貨幣。在柏林圍牆倒塌和雷曼兄弟倒塌之間,獨霸的美國又犯了同樣錯誤,沒有藉機建立新而穩定的世界秩序,仍繼續追求一己私利。

有關第三點,史教授說:世界經濟不是零和遊戲。美國如果想以打擊中國,穩固自己地位的話,將會進一步侵蝕美國的軟實力,也是錯誤解讀中國崛起帶來的警訊。我們如果認為中國之得是美國之失,勢必採行「圍堵」措施以求降低中國影響力。這些作為都將白費力氣,更會腐蝕美國的自信及其領導地位。美國對外政策就是一再重蹈此覆轍。

現有的實例是:中國想在既有國際機構中扮演更重大角色,但美國卻說:舊機構不需要太積極的新成員,新成員不能擁有與其經濟實力相當的投票權。美國甚至一再阻擋中國透過新建構的多邊組織,幫助開發中國家。

史教授最後說:基於歷史記憶與民族自尊,中國不可能接受目前這種只由西方制定規則、只讓西方獨享利益尊榮的全球體系。美國應趁中國成為第一經濟體的機會,扭轉以往的圍堵政策。與此同時,美國如想維持自己的軟實力,最應該做的是:正視並修正本身政經體制之腐敗,及對有權、有錢者的偏袒。

此諍言來自有良心、有見識的一流學者。他既不親中,也不反美。反倒是,他愛美國,所以愛深責切;他愛和平,所以推己及人。(作者為淡江大學副教授)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中國世紀」為封面故事,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新超強,正處於新王朝的開端
沉睡的巨龍甦醒了 中國崛起撼動世界 歌唱偶們親愛滴祖國從今走向民主繁榮富強 中國新超強美國難制衡
拿破崙:「中國是頭睡獅,一旦驚醒將震動全世界!」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03-25 13:47 回覆:
美國圍堵失靈:亞投行事件的歷史徵候
2015-03-25 聯合報社論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一七九三年到北京祝壽的英國特使馬戛爾尼拒絕向乾隆皇帝下跪,暗示了中國的衰落;而二○一五年英國不顧美國勸阻,決定加入以北京為總部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否將注解中國的復興?

英國向來不以意識形態作為國家指針,她遵循現實主義,商業利益是其政策依歸。十九世紀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是民族的恥辱;但對英國而言,卻不過是替貿易鑿出孔道。這次,她不顧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堅定盟友的反對,毅然加入「亞投行」,依舊是出於老派行家的商業嗅覺,她顯然嗅出了「亞投行」眺目的陸海兩條絲路所蟄藏的驚人金脈。

英國不顧美國勸阻加入「亞投行」,是一樁標誌性事件。美國以全球霸主之姿,從前年北京倡議成立亞投行開始,即全面性地攔阻其盟友加入,歐盟各國與日、韓、澳大利亞都受到警告按兵不動;直到三月十二日英國發動了這起堪稱「叛逃」的行動,情勢一夕翻轉。事前沒人料到,軍容壯闊的「美國隊伍」竟由她最堅定的盟友打破了陣線缺口,不列顛的槍聲劃過,德、法、義也奪門而出,盧森堡、瑞士兩個金融小巨人則跟著前面的大個子,臉不紅氣不喘地踱到對方的中國隊伍裡。

全球外交戰略學者都把這次事件當成一樁重大的全球地緣政治事件。首先,它不只是美國的一次外交挫敗,它也可能洩漏了一個歷史風聲:美國對可能挑戰她全球霸主地位的中國所採取的圍堵戰略,長期而言恐將歸於失效。

美國抵制亞投行,用了一個十分膚淺的理由:「亞投行的放貸標準可能太低,造成風險」。但誠如美國前財政部官員泰德.杜魯門(Ted Truman)所言,「如果你想對亞投行發生影響力,你應該在帳篷裡面,而不是在帳篷外面。」說穿了,這完全是美中爭霸長遠戲碼的一段折子,並暫以美國慘敗收場。但美國正藉著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以排斥中國加入方式,組成另一道反華防線;那是下一場搏鬥,而勝負尚難以逆料。

其次,這樁「亞投行事件」的另一意涵,是地緣政治板塊的劇烈滑動:被鑄造在一起已超過百年的「歐美」合稱,出現了裂解的跡象,而分隔許久的「歐亞」則正被重新黏合起來。自十三世紀馬可波羅開始,「歐亞」已被理解是整個地球的「世界島」,但十九世紀美國結束南北戰爭重歸統一後,逐漸拋棄孤立主義,參與歐洲事務,歐美反而融成一個「西方」;相對的,亞洲則陷入被殖民的命運,跌進了黑暗。

但近廿年來,不僅中國重新崛起,印度也迎頭趕上,衰落的亞洲再度躍上世界舞台。而「一帶一路」兩條絲路主張,是將印、中與歐洲再度藉由歷史上的那條「絲路」連結起來,亞投行是歐、亞試圖打造較諸中世紀更強大的「世界島」的資金機制,歐洲看到了它在文化與經濟上的意涵,遂翩然來歸。

若干年後,當「世界島」依據兩條絲路的藍圖與願望被成功塑造之後,世界的格局將成為「世界島」vs.「美洲島」的態勢,那時,中國未必是世界島的盟主,因為她有諸多內在缺陷,包括其專制的政治,但她未必不能演繹出一個全新的模式而依然舉足輕重。屆時,有可能英德法義中印俄將是一隊,而美洲隊卻只剩美加和巴西。

浪潮正在拷問東亞的幾個「美國隊員」,當我們遠眺未來時,赫然看見了世界島的甦醒;那麼,此刻仍在冷戰的思維框架中,圍堵中國的日本、韓國與台灣,究竟應歸向近在咫尺的世界島,抑是依戀數萬浬外的美國隊,自願作為美國在太平洋西岸的金門、烏坵與馬祖?

全球化與網路正在泯除西方與東方的界線,國際政治與權力將更大比例地根據現實利益為取捨,而不是依賴意識形態,英法德義奔向亞投行,正是這個現象的表徵。就此而論,台灣豈應再加高兩岸的藩籬,更與世界島阻絕?今天,不只是服、貨貿應該儘速通過,各部門更應思索如何向亞投行叩門。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03-25 15:26 回覆:
「大歐洲夢」連結「中國夢」
2015年03月25日 林建山
2014年11月6日絲路基金完成設置,強化亞投行功能作用及投融資能力,成為習近平「中國夢」的一帶一路戰略計畫之基幹整合平台,讓沿線國家,乃至原本抱持觀望態度的西方國家,對於亞投行前瞻性成功機會,立即倍增莫大信心。

絲路基金的確足與亞投行相輔相成:本質上類似於新加坡淡馬錫主權基金,加上近10年盛行亞洲的私募基金之兩相結合綜合體,其在期程及規模作用能量上,都可補充亞投行不足。

尤其,絲路基金初始基金設定為400億美元,未來可能擴大到6000億美元,也就是WB加ADB的3到4倍規模,在營運上將採取PPP(公私合作模式)投融資運作,更可倍數擴充彈性能量,加上亞投行第一階段1000億美元,及未來加倍擴充的規畫,可使兩者相加相乘的總合槓桿能量,達到每年1兆5000億美元規模。

根據2014年ADB長期展望分析,2010至2020年的10年間,單是亞洲基礎建設投資總和資金需求,高逾8兆美元,其中68%屬於完全新生新建的投資需求,另外32%是維護修繕、追加擴充、補正增強的投資需求。就需求類型看,以電力開發建設投資占51%最大宗,依序道路修築興建29%、電信系統13%,僅這3大類合計,高占93%分額。

這一報告映現的需求趨勢與樣態,至少有兩大重要政策意涵:第一,中國目前最窘迫的「經濟生產過剩」及「鐵公基」完成後的閒置工程能力問題,恰好可滿足此一重大需求缺口的有效供給。

第二,中國既有高達4.2兆美元外匯存底,正好充分發揮運用。其主要背景變數是,1944年以來,資本額2200億美元的WB及1200億美元的ADB,所能投融資於全球基礎建設的每年額度,少僅350億、最多不超過600億美元,100年內也無以滿足上述基本需求,倘若再加上南亞、中近東、北非、地中海沿岸以及西亞、中亞、東歐、南歐之需求總數,超過12兆美元基礎建設需求潛量,即使亞投行加絲路基金能量,也遠遠不足。

台灣未來關鍵策略

今天中國推動大格局經濟戰略,達成促使歐亞板塊整合成單一團塊經濟體,最像成吉思汗與忽必烈在12世紀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之現代經濟版,應該就是習近平「中國夢」意象的理想世界,亦是全世界經濟「中國世紀再臨」的真實版。

而這一大戰略意涵,又豈不是與1991年歐洲大陸國家號召「歐洲市場單一化」,希望重現10世紀羅馬帝國式歐亞大經濟體的「大歐洲夢」,也就是梅克爾堅持的「大一統歐洲秩序」,根本是相疊合的嗎?

英國之不顧美國反對,於3月18日率先加入希望成為亞投行創始會員國,引領法德義澳瑞比西等跟進,無非是積極認定,21世紀以來處於頹敗的歐元區,欲向外擴展貿易投資,再前進遠東亞太市場。參與亞投行機制,才是可以讓西進的「中國夢」與東進的「大歐洲夢」共同實現的全新機遇,乃至促使這些國家積極搶進加入亞投行的核心思考。

今天台灣,面對這一宏遠亮麗的未來中國世紀,而西進的「中國夢」與東進的「大歐洲夢」極可能共同實現的這一難得機遇,實在不應該脫軌於此一世紀大趨,所以,積極爭取加入亞投行機制,必須做為台灣面向未來前瞻發展的國家關鍵願景策略之一。(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03-26 21:52 回覆:
太陽花遮蓋的亞投行
2015-03-26 聯合晚報
亞投行與太陽花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實則卻是兩個對立互斥的東西。太陽花基本上是反中的動員,且成功扳動了台灣的政治地殼;而亞投行卻是美國力量的消解,以及中國號召的遽升。

兩個事件相隔一年,太陽花在台灣內部作用,亞投行卻在台灣外圍改變;兩者作用的方向完全相反,若兩方力量都持續強化而不能妥協,台灣危殆之局將很快發生。

太陽花是對中國崛起的絕決性否棄,整場運動所意圖達成的,就是一個與中國大陸永無瓜葛的政治結構,也就是以修憲、立法等手段,切除與大陸中國的政治連結,甚至是經濟臍帶。

目前台灣內部的政經議程,正朝著太陽花畫定的路徑前去,柯P現象方興未艾,朝野圍繞著談修憲,但兩岸的猜疑加深,各項經貿協議幾近停擺。

但太陽花發生整整一年後,歐洲各國不顧美國警告、紛紛投奔亞投行的事件,說明了兩件事情:其一,中國並不必然是西方價值的敵人,中國將首次以領導者之姿,與西方成員共同制定國際的新秩序與新規則;其二,亞投行所指向的,正是整個世界未來經濟全新的、長期的增長點,亦即從亞洲到歐洲浩瀚龐然的基礎建設。

太陽花確實造就了海峽周圍的地殼運動,但亞投行卻讓超過半個地球的大陸版塊飄移,它們的力量其實並不對稱。然而,它的悲劇色彩就在於,因為太陽花畢竟是作用在台灣內部,它很可能讓台灣人民全然漠視外在情勢,而繼續朝著與潮流相逆的方向前進,直到經濟出現了硬著陸,國家蒙受了巨創為止。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只能期待台灣從畫地自限的困境中及時覺醒,做出理性的抉擇。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03-28 16:24 回覆:
李光耀一生挑戰雙語之路
文/李光耀

為因應中方不斷增長的需求,南洋理工大學自1998年開辦了為期1年的管理經濟學碩士課程,2005年則和中共中央組織部及各省市組織部,合作開辦了公共管理碩士課程。這些就是人們常說的「市長班」。現在國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也開辦了華語的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學位課程。

沒華語運動沒今天

1996年,新中兩國制定了中國高級官員到新加坡考察訪問的計畫;2002年7月,新加坡和中國就培訓高級公務員達成了協議,主要是針對中國城市的市長們。

「未來的很多年都會需要我們」,這是當時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跟我說的。我說:「再過10年、20年,你們將不再需要我們。」他說:「不,我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需要你們。」他說:「我去過新加坡。我知道你們有什麼,我們的人民想從中學習。我們希望向你們學習。我們從你們身上學到的,要比從美國學來的多。」

我認為,這不是隨便說說的客套話,因為去美國,制度、環境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看到的是西方的處事方式。在這裡,他們來看我們是如何吸收西方的方式,並融入亞洲的環境。因此,發現我們很有用,50年後我就不確定了。

如果那時,他們有很多講英語、在美國受過教育的人,也能夠有經濟發展局那類的運作方式。但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沒有什麼會永久不變。如果我們能夠繼續吸收聰明的學生,那麼,就能夠保持高水準的競爭力。如果我們僅僅依賴自己的人才、馬來西亞的人才,那是不夠的。

我們可以為中國訓練的人數,僅僅是他們想要送來的一小部分,「市長班」每年只能收100多人。中國的制度,在這方面是有缺陷的,他們從來不把自己所掌握的,都教給其他同事。像蘇州工業園區,中國沒有其他的工業園,能從它那裡學到整套的制度,而蘇州工業園區,也不會傾囊相授,這有點像功夫大師,總會留下一兩招。

而我們對中國官員,是教授幾乎所有他們可以吸收的東西,但我們知道,他們無法完全學到軟體,包括英語、如何向投資者推銷園區、瞄準投資者的方式。中國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當然他們最終一定可以,但會很慢。他們如何能培養出新加坡經濟發展局類型的官員,熟悉美國的方法、美國的工業、美國的言論等等?而我們的學生,是在那裡受教育,並以英語作為我們的第一語言。

因此,外國投資者來新加坡時,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當他們聽了經濟發展局的介紹之後,他們會說,「好的,我相信你。」但他們到了蘇州,沒法當場直接溝通,需要翻譯。他會想:「他會履行他的承諾嗎?」兩種情形大不一樣。要趕上我們,中國需要一整代經濟發展局的人。

因此,我不相信,我們會很容易地被取代,因為我們具有語言優勢。事實是不僅僅語言,我們的整個文化是中文和英文、東西方文化兼具的。因此,投資者來到這裡,會感到很舒服。在跨國公司當中,新加坡這個國家,享有不錯的口碑,各級官員、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都很樂意到新加坡來。

如果當年新加坡沒有推行講華語運動,就沒有今天的「市長班」了。我們把所有的課程,翻譯成中文,這就是優勢。如果我們是單語的,就無法與中國建立聯繫,他們也會覺得尷尬。在「市長班」,授課的人講標準的華語,有些教授雖然不能說一口道地的普通話,但談話溝通和理解沒有問題。因此,中國來的學員,會感到很舒適。他們在南大除了學習之外,生活更有規律,也沒有應酬,還可以做到每天堅持鍛煉。

這些年來進行的培訓,應該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具有領導人潛力的官員,他們與我們的官員也有密切的關係。可惜的是,我們沒有這方面的企業家,藉助這種優勢。我的意思是,市長們來到這裡,他們不是為我們,而是為他們的官員和人民。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03-29 07:58 回覆:
李光耀一生挑戰雙語之路

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加坡該如何繼續扮演對中國有用的角色?中國現在派遣眾多的官員來學習城市管理,仍希望向我們學習,如何在一個小地方實現衛生清潔的環境,保持清新的空氣和乾淨的水道。

提升水準確保優勢

新加坡確保本身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斷地提升我們的水準。如果我們停下來了,自滿了,就會被淘汰。

我一直深信,新加坡與中國的雙邊關係未來必將不斷發展,兩國在原有的合作基礎上發展關係,加上許多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在本地定居,都將確保新中聯繫不會突然出現斷層。

不過,新中關係的發展關鍵在於新加坡對中國的價值。不管新加坡人的雙語能力有多強,或是在文化上有多接近中國,我們都必須清楚地意識到新加坡必須能對中國扮演為它增值的角色。雙方關係的本質或許會改變,但是我們也不會靜止不動。

新加坡所能給中國提供的價值,就包括對東南亞鄰國的深入了解及密切聯繫,以及中國至今尚未完全摸透的西方國家的運作知識。不過,「保持自身價值」的理論也適用於個人層面,那些要到中國去工作的新加坡人必須在語言和文化以外,具備當地人所沒有的專業知識,才能與他們競爭。

我從1976年開始訪問中國,至今已超過30次,結識了不同年代的中國領導人,也看到中國一步步的變化。

新加坡與中國的雙邊合作關係如此密切,其實是個意外。如果不是已故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上台掌權,在1978年訪問新加坡後對我們的發展表示高度讚賞,並要中國官員借鑒新加坡的發展經驗,加上雙方都抓住合作契機,新中兩國今天就不可能有那麼密切的合作關係。

當年的這些偶然因素,促成新中關係不斷發展,這要歸功於鄧小平,有能力在中國大力推動改革,從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到1992年南巡時,發表了向新加坡學習、並超越新加坡的談話,促使許許多多的中國代表團,前來新加坡考察學習,從而加速了雙邊關係發展。他為建立良好的新中關係,奠定了基礎。如果不是這樣,接任的中國領導人,就沒有那麼強烈的意願,來發展中新關係。

我曾向鄧小平的兒子鄧樸方提出新中合作發展的概念,當新加坡政府過後把合作計畫書提給當時的中國總理朱鎔基時,鄧樸方顯然已經把合作構想告訴鄧小平,因此很快就獲得領導人江澤民的批准,由此啟動了新中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計畫。

2009年5月26日,我到蘇州參加蘇州工業園區15周年慶典,中國副總理王岐山也是這次慶典的主賓。我在儀式上用華語演講,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的關鍵在於中國高層領導的智慧與才幹,以及各層人員的辛勤努力,我們選擇蘇州是正確的。

許多當年和新加坡官員並肩開發園區的中國官員,後來都成為中國重要的領導人。例如,曾經擔任江蘇省委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回良玉;同樣擔任過江蘇省委書記、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的李源潮;曾經擔任蘇州市委書記和江蘇省省長、江蘇省委書記的梁保華;擔任過蘇州市委書記、吉林省省委書記的王儒林;在蘇州擔任過市長、市委書記、商務部部長的陳德銘;以及擔任蘇州市長期間,說服中央政府和新加坡支持參與開發園區,後來調升到中央的教育部前副部長章新勝。

最重要的,是蘇州工業園區得到了中國領導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而國務院前副總理李嵐清和吳儀等,也都對園區做出巨大貢獻。

我給蘇州工業園區的建設成績打70分,這是個相當高的分數。那裡風景怡人,總體規畫給人一種很新加坡式的印象。不過,它要達到新加坡已取得的成就,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當中有許多細節,是他們需要時間去理解,並加以實現的。

關鍵是利益非語言

事實並非那麼簡單,而是涉及了一個整體的概念。它不單是個工業區,而且更側重於如何將不同的行業、企業、人員、商店及銀行等零零碎碎的元素,以和諧方式,集結在同一個方便的地方。所以,我給它打70分,是因為有一些其他細節,他們還沒完全掌握,仍需要時間學習。

我們當年把2000名蘇州的中高層官員和管理人員,帶到新加坡接受培訓,讓他們親身體驗我國的實際運作方式。他們完成培訓後,我們的官員也跟著過去,從旁指引他們。

與此同時,他們又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及不同層次的管理架構,到新加坡接受培訓的,也不是園區最高負責人,它的最高管理層人員並沒過來。當他們的下屬向他們介紹一些新事物時,如果最高管理層認為,這將干擾他們的制度,就會放緩實行,或加以否決。這些都是他們的內部問題,可說是內部的矛盾。所以,這當中存有錯配的現象。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05-25 08:23 回覆:
美國的崩解危機
2015年05月25日 中國時報 徐宗懋

要問美國為何會崩解?首先美國軟實力優勢的基礎在於掌握全球的金融,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又控制了世界銀行,一旦美國發生財務問題,可以透過美元向全世界調錢。全球金脈是美國維持優勢的基礎。一旦不連貫,優勢就會快速萎縮,這正是中國大陸設立亞投行的深遠影響。
當全球出現另一個金融體系,另一個足以和美元並列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國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甚至娛樂文化的整體運作,就會少掉一大半的後盾,這會限制美國對外的戰略選擇。

舉例說,有記者問李光耀先生,如果美國出現更鷹派的總統,是否會對中國更強硬?李回答說:「可能會有一個鷹派的總統,但是軍方將領會告訴他…將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將要為自己的國防開支投入多少資金。」李光耀點出問題的關鍵,這很可能就是未來中美鬥爭的模式和要素。
如中方試射導彈,美方也跟著試射;中方發射間諜衛星,美方也跟著發射;中方派遣軍艦到南海巡弋,美方也跟著派艦示威,雙方糾纏多年,鬥而不破,直到其中一方實在支撐不了這種昂貴的軍事活動了,
這個時機點是什麼時候呢?大約在2025年,中國大陸的國民生產總值將等於美日的總和,我相信在那之前,美國的財政就受不了了,美國人民會說,幹嘛管人家的閒事呢?而且到了那一刻,美國會有更大的危機。

所有大國內部團結都建立在資源豐沛的前提上,18世紀初蘇格蘭併入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共享大英帝國的資源和榮耀,200多年間沒有分裂的問題。
二戰後,大英帝國失去海外殖民地,蘇獨聲音開始出現。1997失去香港後,英國日暮西山,蘇格蘭立刻鬧著分家。
美國的情況也將是如此,當美國無法從世界取得無盡的財富時,美國社會原有的裂縫將立刻擴大,主要的表現在黑白種族的對立,以及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宿怨,事實上,這正是美國這兩年面臨最大的內部危機,隨著美國國力的減弱,崩解的危機只會不斷加劇。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08-30 18:55 回覆:
中國模式受到國際肯定
十幾年前,國際上對中國的崛起還頗多懷疑,尤其不看好中國異於西方的政治體制,隨著中國的持續成長進步,近年越來越多的學者、智庫和政治人物改變態度,相信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並肯定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包括肯定中國的共產黨政治體制,讓我們看看這些外國人怎麼評斷中國模式。

著名的未來學研究者奈思比(John and Doris Naisbitt)在2009年出版「中國大趨勢」(China's Megatrends: The 8 Pillars Of A New Society),對於中國的政治體制是這麼說的:「中國共產黨持續主政的狀態,有利於人民生計。長期的策略性計劃能夠施行,不會受到西式民主的任期屆滿必須改選的干擾和中斷。中國沒有在政治對立抗爭中受到撕裂,也沒有因為突然改道轉向而減緩速度,而是從改革一開始就朝向共同目標前進。自上而下的策略,受到自下而上的支持和參與。」「中國…正在創造一個和西方現代民主相對立、適合中國歷史與社會的政治模式,就如同美國在兩百多年前,創造了適合其歷史與社會的一個模式。」

台灣熟知的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在2009年就看好中國的發展:「廿五年後,日本的GDP可能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從過去兩千年的大部份歷史看,日本國力的規模一直是中國的十分之一。從明治維新以來的一百四十年,這一比例才逐漸發生變化,現在只不過是正在回歸到以前的比例關係」

首先提出「軟實力」概念的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推祟中國的軟實力:「儒家文化是你們最大的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對於中國共產黨也頗正面:「中國共產黨帶領數以億計的中國人脫離了貧困,在經濟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這是中國共產黨軟實力和合法性的重要來源。」「反腐深得人心,就是在增加黨的軟實力。」

曾擔任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的經濟學家鮑泰利(Pieter Bottelier)支持中國模式和目前的發展方向:「目前中國不需要多黨制,實行多黨制將給中國帶來不可承受的風險。」「目前的體制下,中國可以做很多事情,能朝著讓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更加民主、更加公平、更加環保的方向發展,達到一個更平衡的經濟發展水準。」

哈佛大學教授、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賽奇(Tony Saich)相信每個國家都不同:「中國不能照搬別國的制度模式,每一個國家應找到他們自己的路。」「美國…不要一個強的政府,而是要有更多的制衡。…中國肯定還是會有很強的政府…很強的領導人,中國有這樣的傳統。」

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Steven Roach)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通過更多依賴於十三億中國人的內部消費,減輕全球需求起起伏伏對自身的影響,中國將會繼續取得創記錄的經濟發展成就。」

提出「金磚四國」概念的前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Jim O'Neill)認為中國是一枝獨秀:「就金磚四國整體而言,經濟表現差強人意。」「中國是個真正的明星。十年來,中國經濟平均增長率超過我原先預期的百分之七點五。」

著名經濟學家、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薩勃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n)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到2030年時,我們討論的已經不是G20,也不是G7、G2,而只有中國這一個國家。中國在經濟上主導世界的時間要比大家預想的快得多,而且範圍要廣得多,程度要深得多。」

暢銷書作家和學者雅克(Martin Jacques)預測中國:「中國是否可能會採用西式民主?我不這麼認為。但是你要是問中國是否會變得更加民主、公開、透明、法治、負責任、更有代表性?那麼答案是肯定的。」

上述的學者專家都是與中國沒什麼關聯的外國人,他們的評論應屬客觀中立,當世界越來越肯定中國,台灣卻是越來越排斥中國,台灣又在中國大陸旁邊,未來的路真不知道要怎麼走!
http://yskuo53.pixnet.net/blog/post/301134092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6-05-23 19:28 回覆:
「台灣人」只有在居於弱勢的時候才會愛好和平,但是一旦成為強勢,「台灣人」凶殘的本性就立刻暴露出來
http://blog.udn.com/YST2000/240274
多年來,台灣人不斷訴說“悲情”,裝一副被打壓的可憐相。這種演出與表象帶有很大的欺騙性。其實台灣人並不是甚麼好鳥,一點都不值得可憐。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台灣人的劣根性,我們根據歷史來評論這個佔台灣絕大多數的族群,分析他們為什麼不能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上一篇文章我們已經談過福佬人「殺番搶田」,把原住民趕到高山;然後福佬人聚眾械鬥,暴力壓迫客家人,靠著人多勢眾把客家人殺得血流成河,佔了客家人的良田,把居於弱勢的客家人趕到貧瘠的丘陵地。所以這些號稱「台灣人」的福佬人本性是凶殘的,絕不是他們口中呼喊的「愛好和平」、「尊重人權」的人。

「台灣人」只有在居於弱勢的時候才會愛好和平,非常愛好,以致成為列強的「順民」。但是一旦成為強勢,「台灣人」凶殘的本性就立刻暴露出來。「二二八事件」就是對此最好的說明。

「二二八事件」的暴動發生在一九四七年2月28日,鎮壓暴動的國軍在基隆登陸是一九四七年3月9日。「台灣人」在國軍尚未登陸的這10天對外省人進行大量殺戮,這十天「台灣人」是佔有絕對優勢的,因為政府兵力太少,遠不足以維持秩序。譬如高雄要塞只能對逃亡到要塞的外省人提供保護,並不敢派兵出要塞維持治安,就是兵力不足的最佳証明。
處於優勢的台灣人,凶殘的本性立刻暴露,有戴日本軍帽的,有唱日本軍歌的,全都「橫」起來。拿著武士刀的台灣人佔據重要路口,並且沿街搜捕外省人殺戮,只要不會講閩南語或是日語便一刀砍下,如果是穿旗袍的,就連問都不必了。全省暴民數以萬計,這10天全省殺了多少外省人,很難統計,單是高雄火車站附近就血流成河,屍體堆積如山,目擊者最保守的估計也超過一千。
但是等國軍官兵一登陸,面對機關槍,台灣人就乖了,變成「愛好和平」、「哭述打壓」、「爭取人權」的“文明人”。這就是「台灣人」。
大家不要對「台灣人」存什麼幻想,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到來。今天「台灣人」不過只是執政,就已經很霸道了,但是「殺手」還在後面。如果台灣真的獨立成功,所謂的「台灣人」必定變本加厲,立刻對不說閩南語的外省人、客家人、和原住民進行無情的、和肆無忌憚的打擊。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5-10-31 12:54 回覆:
中國人的智商全球最高?
--
不同族裔的平均智商差异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U9O6r2_KW4/
在影片12:43處 中國人的腦容量與智商IQ均為全世界最高
高於包括英法等歐洲白人與美國人.更遠高於印度人

主講人Jared Taylor(耶魯大學畢業)為american renaissance雜誌(1990年發行創刊號)編輯.大家可以去GOOGLE其維基與網站.證明此段影片可信度.不是網路惡作劇或謠言
看完影片後.對21世紀中國崛起與中華民族復興更有信心了
中華民族過去把聰明才智用錯地方.18世紀西方發展科學.工業革命.中國還在八股取士四書五經迷信風水
現在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發展工商業.中共也提出科學發展史觀.今後中國將走出愚昧無知守舊的農業社會.大步邁向工業化發展高科技==>發揮中華民族真正的長處:智慧
我預測金磚四國這名詞20年後就會消失.因為2030年的中國已經是跟美國爭世界霸權的超級強國!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6-02-18 01:40 回覆:
有人把這群屁孩比喻成孫文的革命
孫文的革命軍可不會哭哭啼啼地喊"警察打人""司法迫害"
其實清末時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溫和改革立憲派曾經警告孫文等激烈革命派:若遽行革命.則中國隨之而來可能的是無止盡的內亂==>外國勢力入侵==>領土喪失===>改朝換代
可惜天真浪漫的革命家+嘴砲建國+鍵盤戰士孫大砲(辛亥革命時,人在美國端盤子)不聽.認為國際會干預.中國不會被入侵.(跟現在獨派幻想依賴美日保護一樣)
很不幸的.中國後來的發展完全被康梁命中:軍閥割據==>日本入侵==>外蒙獨立==>國共內戰==>民國滅亡
難怪1925年1月,孫中山被確診為肝癌末期,康有為在上海聞訊竟然做了一首七言律詩《乙卯人日聞大盜死》,暗批孫中山是「大盜」,而且「亂國殘民十四年」。
現在大腸花只是再重蹈這一歷史覆轍:藍綠惡鬥==>解放軍攻台==>民國滅亡

有人把這群屁孩比喻成孫文的革命
拿這些衝撞侵入政府機關貪生怕死的屁孩鬧事去比喻孫文革命簡直污辱了國父
當年清廷可是拿槍對付那些革命黨ㄟ!
孫文這些革命黨可不會哭喊: 清軍殺人!清軍太暴力!清軍侵犯人權!我們要控告清軍!
想革命?想搞獨立?警察稍微硬一點就哭哭.光是上個法庭就讓她們叫苦連天哀號遍野了.怎麼獨?
屁孩衝撞前說要革命.警察抓人才哭喊我們只是學運."我支持台灣獨立"喊得很大聲.警察稍微硬一點就哭喊"警察打人".衝撞政府很勇猛.檢察官不過是聲押黑鳥就集體玩哭哭.連流血都不敢.那麼弱怎麼搞台獨?難不成解放軍飛彈打來你們要哭喊"解放軍殺人"?

"孩子謝謝你們.你是我們的希望" ?
未來歷史會給太陽花正確的評價:他給台灣帶來的先是經濟的崩壞.再來就是加速武統的進行!
我KELLY本人在此立帖為證==>
台灣未來10年(2016~2026)大預測:台灣先是經濟大崩盤民不聊生最後再被屈辱的武統..生靈塗炭!
http://blog.udn.com/kellygun20000/44291843
立帖為證:2020年不管是蔡英文朱立倫還是柯文哲當選.他都將是中華民國歷史上最後一任的末代總統
http://blog.udn.com/kellygun20000/44121582
是恐嚇還是忠告?10年後就知道了!
萬一中華民國真的不幸給大家玩完了,今天的無恥政客、無行文人、無品名嘴、無良媒體、無知群眾都要負最大的責任。
當大家要開始過苦日子時,要記住,是誰造成的?

翰林照片裡大大幾個字:"孩子謝謝你們.你是我們的希望"
這樣也叫中性陳述?
未來歷史會給太陽花正確的評價:他給台灣帶來的先是經濟的崩壞.再來就是加速武統的進行!
金燦榮教授說習大大任內可能解決台灣問題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313531/
影片最後7分鐘.金燦榮教授提到,蔡英文上台反而是給習近平一個機會,他直覺習近平任內會解決台灣問題.而且是武統,百年國恥遺留的最後尾巴就徹底結束 (全場年輕大學生響起如雷掌聲.可以看出在台灣長期反中仇中情緒下.大陸年輕一代對台獨有多怨恨)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240333/
人大國關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解放軍有能力派出特種部隊在48小時內攻入總統府把台灣領導人活捉直接押往北京秦城監獄!

未來歷史會給太陽花正確的評價:他給台灣帶來的先是經濟的崩壞.再來就是加速武統的進行!
和平統一已無可能.武統後的台灣必定會有一番腥風血雨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60203/c03iht-edfrisch/
纽约时报:除非北京真正动武,否则海峡两岸的关系将永久离异
一個現役解放軍的告白:和平的希望越来越小,战争的可能越来越大
http://bbs.tianya.cn/post-333-825603-1.shtml
"习总应该会在第二任期解决台湾问题,要么谈判要么直接开干,,,台湾人的好日子不多了...
以大陆现在的军事实力,保守地说,一周内收复台湾。那些小台独们不知道战争的可怕和恐怖,以为如同玩游戏一样吧?"

人大研究员李毅台湾观选总结: 和平统一 已无可能 必须动武
大陆发动解放台湾战役,用战争方式统一中国的时间,可以初步定在2017年元旦到2017年五一之间
http://www.dooo.cc/2016/02/40887.shtml
台湾问题,有迹象表明,美国正在加强在关岛的军事部署。这说明,中国领导人要“在任期内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传说,似乎已经引起美国的高度重视
http://bbs.tianya.cn/post-333-833272-1.shtml
随着美国准备武力解决朝核,中美正在交换战略利益,准备提前武力统一台湾
http://bbs.tianya.cn/post-333-833252-1.shtml
金燦榮教授說習大大任內可能解決台灣問題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313531/
影片最後7分鐘.金燦榮教授提到,蔡英文上台反而是給習近平一個機會,他直覺習近平任內會解決台灣問題.而且是武統

李光耀反對台獨太陽花 質疑太陽花路線可能有台獨意涵
李光耀提到兩岸統一問題,乾脆的表示:「台灣與大陸的重新統一是時間的問題,這是任何國家無法阻擋的...
李光耀:「李登輝當總統時,他發起台灣化進程,強調該島脫離中國。但是這不會改變最終統一的結果,這樣做只能使台灣人在重新統一實際發生更加痛苦。」
李光耀為什麼如此篤定?因為,統獨問題的糾葛已如附腳藤蔓綁住台灣實在太久了,讓台灣長期陷入內耗,一點一點地耗蝕了台灣的競爭力,讓台灣變成今天停滯不前、被世界邊緣化的艱難處境。從這一點來說,李光耀說的「更加痛苦」,已不是預言,而是進行中的殘酷現實。

大國的博弈格局
豈是 小確性麻雀國下 太陽神女、摸乳陳之流等井底之蛙可以理解 ....
亞投行與太陽花是兩個對立互斥的東西。太陽花基本上是反中的動員,且成功扳動了台灣的政治地殼;而亞投行卻是美國力量的消解,以及中國號召的遽升。

兩個事件相隔一年,太陽花在台灣內部作用,亞投行卻在台灣外圍改變;兩者作用的方向完全相反,若兩方力量都持續強化而不能妥協,台灣危殆之局將很快發生。

太陽花是對中國崛起的絕決性否棄,太陽花確實造就了海峽周圍的地殼運動,但亞投行卻讓超過半個地球的大陸版塊飄移,它們的力量其實並不對稱。然而,它的悲劇色彩就在於,因為太陽花畢竟是作用在台灣內部,它很可能讓台灣人民全然漠視外在情勢,而繼續朝著與潮流相逆的方向前進,直到經濟出現了硬著陸,國家蒙受了巨創為止。


"孩子謝謝你們.你是我們的希望" ?
一定也有人會讚揚學生的勇氣和熱情,但如果仔細看過泰國和烏克蘭街頭運動的演變,以熱情頌揚民主的說法恐怕就得小心。泰國反對黨占領曼谷街頭長達數月,總理府甚至遭示威者以快乾水泥封堵,你能懷疑他們的熱情和意志嗎?但數個月來造成的衝突與死傷,因亂象導致觀光客減少五成,包括解散重選的國會都因投票所被圍堵而至今無法完成;強烈的示威激情,導致國家難以運作,是泰國不可承受之重。
再看烏克蘭,那場「親歐」民主運動多麼華麗,也曾贏得國際的矚目和同情,順利把「親俄」總統推下台。但就在群眾歡呼、臨時政府上台之際,烏國最肥美的克里米亞被俄軍占領,然後藉由公投的民主程序通過「脫烏入俄」。烏克蘭民眾在街上贏得的勝利,結局是以內部分裂、喪失沃土作收,划算嗎?

此時,中國大陸民間對「六四」又出現不同的感覺,一些北京人甚至說那根本是一場胡鬧,最近也有人說,如果「六四」變成像烏克蘭那樣,那今天中國已經丟掉了西藏和新疆,內部混亂,百姓繼續窮困,在國際上被看不起....
做此評論的人並非共產黨的官僚,據我所知,有些還是當年還參加過「六四」的。


烏克蘭民眾在街上贏得的勝利,結局是以內部分裂、喪失沃土作收,划算嗎?
贏得自由 失去安全
2015-01-13 聯合報 林中斌
在自由主義的民主下,人民贏得言論自由,但是失去了工作和安全。歐洲瀕臨破產的民主國家: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人民享有充分抗議的自由,反對政府撙節政策,和犧牲自身利益,但是國家經濟每況愈下。
他的話也適用於最近法國的恐攻事件。法國有了諷刺異教的言論自由,但失去了生命的安全。巴黎從今以後人人自危。值得嗎?
「在一九四五之後,新加坡、台灣、馬來西亞和南韓的經驗告訴我們:蓬勃的資本主義經濟需要配上限制的民主。」
在美國,個人自由是無限的嗎?
一九三二年,年輕的麥帥擔任陸軍參謀長下令騎兵和坦克強力驅離華府示威的退伍軍人和婦孺,有死傷。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6-03-03 20:28 回覆:
2025年的中國工業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archive/33348
習近平上任至今已有兩年半了,我覺得他在第一任上給了中共政府三個核心任務,亦即由王岐山主導的反腐、李克強主持的經濟改革和他親自謀劃的“一帶一路”大戰略。在這三者之中,又以經濟改革為根本,其他兩者主要是為它創造條件、取得資源(所以我不同意美國媒體常印的李克強被王岐山壓下去的說法)。而李克強的經濟改革,雖然有保障就業、整頓金融、防治污染等許多方向,它們都終究離不開經濟發展的真正動力,也就是產業升級。中共素來以實體經濟為主,而實體工業的發展潛力取決於技術水平,因此在政治環境整理到適合的階段後,習政權必然會出台系統性的產業扶持政策;這個政策就叫做“中國製造2025”,經過百餘名專家三年的研究,最近通過了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審查,即將正式發布其總體方案《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

雖然細節還沒有公佈,但是目前已知“中國製造2025”的整體政策架構將是所謂的“1+10”,亦即在一個綜合的整體經濟戰略中長期規劃下,分10大重點行業進行具體的推動和投資。這10大重點行業分別是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數控機床(CNC Machine Tools)和機器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及造船、軌道交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學和醫療設備、農業機械。中共準備以十年時間獲取初步成果,也就是在2025年步入世界先進行列,與美、日、德比肩;全程發展將在30年以上,目標是要領先全球。

當然中共近幾年來,已經嘗試過政策性地引領新興產業,例如2010年爆發的光伏和風力發電熱潮,結果是很快遍地開花,但是隨即產能過剩,陷入低端的惡性競爭。李克強應該知道不能重蹈覆轍,會試圖專注在突破技術瓶頸上,只是具體手段和實際成效目前還不能斷言。中共其實已無路可退:在資本密集型工業產品中,如粗鋼、造船、水泥、發電設備、化學纖維、手機、電腦和電視等等,大陸的產能都已接近或超過世界的50%,要再繼續靠它們驅動經濟成長是不可能的。而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Working Age Population)也已過了峰值,如果產業升級失敗,則有“未富先老”的危險,再加上外界有美國虎視眈眈,屆時連國家穩定和完整都可能成為問題。

雖然這個任務是很艱難的,中共卻是全世界最有執行力的政治組織,所以我覺得成功的機會是比它的財政部長樓繼偉所說的50%要高些的。其實中共在軌道交通和電力裝備上已經差不多算是世界先進了,所以這兩方面不會有問題;農業機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學和醫療設備、海洋工程及造船這四個方面,技術門欄比較低,在足夠的資本和組織支援下,成功的可能也很大;新材料和航空航天比較困難,需要長期性的投資,但是即使沒有完全趕上先進國家,仍有希望達成足夠的進步來對整體經濟提供重要的助益。

真正最關鍵的,我想是10大重點行業的前兩項,亦即信息技術以及數控機床和機器人。前者我在前文《中共的下一個產業技術攻關:晶片》中已經談過,最近有一篇台灣媒體人寫的《電子業的好手們,快跳槽去吧!》(參見http://classic-blog.udn.com/powerecho/23190013)似乎認為中共的半導體工業已即將趕上台灣的水平。如果大陸能吸收台積電和聯發科之外的所有台灣半導體資源,對追趕日韓應該會有所幫助。五年之後,如果連台積電和聯發科都做不下去,那麼逐步整合進入中共的半導體工業將是合理的結局。

至於數控機床和機器人,台灣目前還佔有中階機床的市場。兩年前我在一場飯局,遇到一家台灣機床公司的老板,發現他們完全沒有任何政府的統籌與支援,在規模上又受台灣式家族企業的局限,基本沒有自行開發尖端技術的能力或意願,只靠從日本引進。未來在德日和大陸的上下夾擊之下,只怕撐不過2020年。機器人則是過去台灣和大陸都忽略的一個項目,現在中共成為世界的最大市場,要想在製造上也有自己的產業,其實是很自然的。我個人覺得這方面的技術門欄遠沒有像民航機那麼高,大陸要自給自足只是時間的問題。

總結來說,我認為到2025年中共在信息技術、新材料和航空上會進入第二梯隊,在其他方面(包括航天,亦即在十個重點工業中的七個半)則應該會完成進入第一梯隊的目標。中國人素來只要能做得出來,就能以最低價做出來,所以一旦技術有了突破,商業上自然會成功。實體工業是所有經濟活動的基礎;有了這樣寬廣紮實的基礎,要在上面發展數倍產值的服務業,完全是水到渠成,那麼未來十年要有每年7%的平均成長率,也會十分輕鬆的。至於那些目前在產業階梯上只高大陸一級的競爭對手,他們將是最大的輸家。

【後註】只隔了一天,《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就正式公佈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篇報導: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05_19_320092.shtml。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6-06-03 19:00 回覆:
印度经济会在本世纪追上中国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129534

今天看到知乎上這個問題,排名第一的答主才上高一,未滿十八歲,其知識領域廣度和對社會關係理解之深卻已經超越大部分成年人了。(可GOOGLE內容證實非轉貼剪接之作)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們這輩人實在是沒有什麼臉面在年輕一代面前驕傲的,他們生在前所未有的最好的時代,將來也必定會比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雖然媒體總愛說九零後,零零後是垮掉的一代,但以我接觸,他們當中無論眼光智力意志遠勝前輩者比比皆是。
梁公說:“少年強則中國強”,有如是少年,盛世重臨當指日可期,他日家祭亦可告慰先烈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