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09 10:33:09瀏覽549|回應0|推薦1 | |
前幾天有一則不太引人注意的新聞,是家長反應小學的社會科內容太難,類似問題其實以前也有人反應過,不過似乎也沒太大改變。教材編寫的問題牽涉複雜,可以談很久,但昨天聯合報上刊出世新大學賴校長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死記強背 狀元非頂尖」,賴校長從這個新聞事件點出台灣死記強背的教育模式,與中國大陸一樣,所訓練出來的狀元郎,卻不見得能在進入社會後有多頂尖的表現,卻是一個更癥結的問題。(文章連結:http://udn.com/NEWS/OPINION/X1/5959873.shtml) 要直接判斷學業成績和將來工作表現是否正相關,會把問題過度簡單化,但從許多報導或調查都可以看出,台灣高學歷的學生在職場上的表現不見得如學歷一般。在而賴校長更舉出美國大學名校對中國學生的批評,來提醒我們是否該反省我們的教育方式。 耶魯大學校長也指出,中國教育問題在於學習仍以死記硬背為主;學生展現的是一個被動的聽眾,很少互相挑戰;強調的是內容的嫻熟,而不是獨立與批判思考的培養。中國大學當前缺少二個元素:跨學科的廣度及批判思考的涵養。 耶魯大學校長這番話,對台灣教育界來說,應該也是受用的。一個大學生的批判思考的能力,恐怕不是從大一新鮮人開始培養,而是從小逐漸累積的能力。然而對台灣的學生來說,我們給他們多少批判思考的涵養空間?在以標準答案為中心的學習主流中,我們容許孩子多少質疑與創意的空間? 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大不同之處,我想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應該是「重視過程」和「重視結果」的差別吧!西方教育往往強調讓孩子思考、批判、創意,回過頭看台灣的教育,雖然這十多年來教改好像有讓大家意識到西方教育的特質與優點,但實際回到教育現場,尤其國中以後,面對升學競爭,這些教育的良好本質似乎還是被刻意忽略! 有人會把問題歸咎於基測,但有學者告訴我們,基測考好不能全靠死背,那麼為什麼我們很多孩子依然走不出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學生資質問題?是評量方式的問題?還是教學方法問題? 我相信,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有最大的責任來改變,只要他們知道如何改?並且深切知道「必須」改。 看到孩子努力的在記台灣各種地形,從台北盆地到台中盆地,從林口台地到八卦台地,對他來說,許多地名只是一個沒有太多感覺的名稱,即使他已經去過「大肚台地」上的清水休息站很多次。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