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25 13:11:07瀏覽546|回應0|推薦1 | |
楊繼繩出版新書《天地翻覆》記錄文革歷史 2017年1月23日 紐約時報中文網 楊繼繩是毛澤東時代歷史的知名記錄者。中國的審查者原本似乎終於讓他保持了沉默。去年,他寫完了一本以文革歷史為題的廣受期待的著作。但他說,官員們警告他不要出版這本書,並禁止他前往美國;此外,他在那場血腥動亂爆發50週年之際沒有發聲。 現在,楊繼繩打破沉默,出版了記錄文革歷史的《天地翻覆》,該書延續了他的那本關於1950年代由毛的政策引發的大饑荒的標誌性研究成果《墓碑》。1151頁的《天地翻覆》是一場論戰的最新一擊,在強硬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治下,關於中共歷史中的陰暗面是銘記還是遺忘的鬥爭正愈演愈烈。 該書是在中國審查者無法直接影響的香港低調出版的。「揭露謊言,還原真相,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楊繼繩在書中寫道。「雖然這是一個極其複雜和危險的領域,但一旦進入,我就充滿激情。」 自從習近平於2012年上任以來,質疑共產黨神化其過往的做法以及挖掘文革等嚴酷事件的歷史學者,遭到中共當局的斥責。由毛澤東在1966年發起的文革,讓中國進入了為期10年的動亂和流血。 在那場浩劫中,數千萬人遭到迫害,死難者可能達到100萬人或更多。但官員稱,抓住這類事情不放是追尋具有顛覆性的「歷史虛無主義」,旨在削弱黨的威信。 楊繼繩幾乎沒有公開談論此書,這一跡象表明中國的政治氛圍有多令人緊張。 「書寫出來了以後他們告訴我不要跟外媒談,」他在一場簡短的電話採訪中表示。他沒有說明《天地翻覆》是不是經他授權在香港出版的。 「壓力還是很大,」楊繼繩說。「我就是想還原這個大故事和真實情況,還原歷史。」 楊繼繩現年76歲,在文革爆發之際是北京一所大學裡的學生。他曾於文革初期投身其中,毛澤東當時發動學生中的激進派對學校領導和共產黨幹部進行清洗。 楊繼繩後來成為國有通訊社新華社的一名記者,目睹了文革的狂熱碎落一地,演變成混亂和幻滅的過程。當了一段時間記者以後,他轉而書寫中國當代史。 直到幾年前,中國的報紙和雜誌仍在刊發讚揚楊繼繩的人物報導。但現在,他常常受到毛派人士的抨擊,而當局的強硬立場更助長了批評者的聲勢。 楊繼繩在《墓碑》中呈現了一場始於1958年,由大躍進 ~ 也就是毛澤東試圖帶領中國一躍進入共產主義烏托邦的努力 ~ 引發的大饑荒,認為它造成多達3600萬人死亡。但這一結論受到了中共報章的攻擊。中文版《墓碑》於2008年在香港出版。 「楊繼繩不是史學家,」狂熱支持中共的報紙《環球時報》去年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這樣寫道。「他給人的印象是並非對歷史感興趣,他後期的幾乎全部作品都展示了強烈的政治傾向。」 楊繼繩曾在《炎黃春秋》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總編。去年,這本帶有自由主義傾向的歷史雜誌,被那些更樂於迎合黨的路線的編輯接管。風向有變的另一個明顯例證是:北京的一家法院判定,因質疑共產黨針對抗日戰爭期間的一場發生在1941的戰鬥所作的帶有英雄主義色彩的描述,一名歷史學家必須道歉。 同樣是在去年,中國媒體大多沒有刊發與文革爆發50週年有關的報導。但主要黨報《人民日報》發了一篇評論文章,呼籲民眾向前看。 「從古至今,中國的政治文化中一直有一個信條:統治者的合法性取決於一份關於他們過往行為的完美記錄,」就中國文化和政治問題有過大量著述的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說。 「他們擔心說出那些事件的真相會讓他們的統治權根基不穩」他說。「他們希望萬無一失地確保史實不被揭示出來。」 《天翻地覆》目前已經上架,下一場戰鬥將圍繞中國讀者能否讀到它而展開。在中國,這類書籍都被歸為禁書。 該書是於去年12月末在香港上市的。香港有著自己的法律制度,以及比中國大陸更大的自由度。這種自由近年來已經有所縮減。當地的五名書商於2015年被綁架到中國之事令香港出版人大為震驚,那些書商曾出售關於中國領導人的一些駭人聽聞而又缺乏根據的粗劣作品。 不過,對於在中國大陸被禁的書籍來說,香港仍然是一塊飛地。楊繼繩的書在書店裡成摞擺放著,表明大陸讀者已經在購買此書並偷偷帶過邊境,儘管海關會加以盤查。 「楊先生的書在中國國內非常有影響力,」和毛雪萍(Stacy Mosher)一起把《墓碑》翻譯成了英文的郭建說。兩人目前正合作翻譯《天地翻覆》。 「沒錯,包括《墓碑》在內,有些書在大陸被禁了,」郭建說。「但自從2008年以來,《墓碑》的電子版一直在網上流傳,而且一些小書販賣出了大量盜版。」 在威斯康辛大學白水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Whitewater)擔任教授的郭建說,楊繼繩新書的縮譯本將保留原書三分之二的內容。 「我們預計該書將於2019年出版,」法勒-斯特勞斯和吉魯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的主編埃里克·欽斯基(Eric Chinski)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該出版社還在2012年出版了《墓碑》的縮譯本。 楊繼繩的新作絕非第一本關於文革歷史的書;幾十年前中國政府曾試圖面對那段時期的苦難,當時官方主持出版了若干本這類圖書。 但近年來,共產黨在允許開展此類研究的問題上變得更加審慎。很多年輕人只是粗略地知道,當毛澤東發動文革,以便在中國剷除他眼中的那些關乎革命純潔性和生死存亡的威脅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楊繼繩「希望讀者銘記過去的悲劇,不論是大饑荒還是文革,並進行反思,弄清前因後果,這樣一來悲劇就不會重演,」譯者郭建說。 「他認為,對一個有良知的記錄者來說,在官方強制人們遺忘歷史的當下,這是最緊迫的任務,」郭建補充道。 像撰寫《墓碑》時一樣,楊繼繩在這本新作的寫作過程中未能廣泛查閱卷宗。相反,他的素材來自大量回憶錄、歷史著作和研究成果,其中很多都是在香港出版或者能在網上找到的。這本書揭露的內情不如他以前的著作多。 正如新近的其他學術研究成果所揭示的那樣,楊繼繩強調,當毛澤東再度藉助軍隊和黨組織以野蠻的方式執行其命令的時候,文革中很多最慘烈的血腥事件隨之發生。 「可以說這本書出自一名傑出的記者之手,而不是一個歷史學者的作品,」在澳洲墨爾本的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研究中共黨史的學者孫萬國(Warren Sun)表示。他說他已經讀過楊繼繩新書草稿中的一些章節,發現了幾個存在爭議的說法。 但孫萬國說,楊繼繩「是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開展工作的,因此其道德勇氣極為值得尊敬」。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