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26 12:15:45瀏覽529|回應0|推薦2 | |
雪訪 : 遙念彼岸自由花 2016年5月21日 5月20日,從台灣回來的隔一日。在YouTube上看蔡英文就職典禮的直播,當然,先得翻一道「牆」過去。 雖說從2000年到2016年,這已是台灣的第三次政黨輪替,對台灣民眾來說,已是民主社會的正常權力移交,行禮如儀。而於我們,隔水遙望,卻是一窺自由社會的窗口。只是,這樣的大事,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牆內的我們,卻難以看到更多信息。微信朋友圈裡,轉發的「就職演說」,也很快就被刪得不見了影子。 恰好是前幾日,我有幸獲邀,在台北參加「亞洲華文新聞專業論壇」,見到了多位優秀的台灣媒體人,能感受到,從當年衝撞威權、追求自由的民主化運動中,媒體人一路延續下來的那份理想主義薪火,與社會運動結合,依然至今。很多資深的傳統媒體人,在今天,又投身網絡傳媒,追求真正的獨立報導。「被壓迫者難道不應該和被壓迫者在一起嗎?」曾一路追到立法院、要求給予公民記者採訪權的獨立記者李惠仁,所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極深。 不過,今天,在這裡談的卻不是關於台灣媒體,而是一些最基本的感性認識。 在台北坐「的士」,極為方便。不管是早晨上班的高峰期,還是傍晚,都能輕鬆打到車。司機先生多在中年以上,彬彬有禮,和和氣氣。問起一位,說到「520」這天,當然是照舊工作,看電視直播就好,因為人太多。而另一位司機先生則大罵馬英九太無能。 知道我來自大陸,又樂呵呵笑言:我們是自由社會嘛,想罵誰都可以的,你們那邊不行吧。說起來,你們的情況,和我們30年前蠻像呢。 又是「30年前」。 不禁想起在嘉義,路過鄉間一個派出所,朋友建議可以進去坐坐。我們推開玻璃門進去,值班的女警察對素不相識的我們熱情招呼,又泡高山茶,又把附近老奶奶送來的鳳梨,招呼我們吃,特別的清甜。 「你們大陸的警察好有權威呦。」女警察笑嘻嘻地說。她腰裡鼓鼓囊囊地別著手槍,卻親暱地把來訪的老奶奶摟在懷裡,這不才是「警民魚水情」嘛。她說,當警察28年了,當過10多年「便衣」,又幹了10年最基層的工作,很辛苦瑣屑。說到前不久大陸發生的「雷洋案」,她聽了幾句,便說,「和我們台灣三十多年前差不多哎。」 「30年前」,人人都說30年前,聽起來隨意,可瞭解台灣民主化歷程的人們知道,今日這份已浸澤入生活中的自由,是多少血汗、多少眼淚換來的啊。 去紫藤廬,一個素樸低調的美麗茶館,當年,是異議知識分子和社會運動者聚會的場所。1960年代,殷海光等自由知識分子常出沒這裡。主人周德偉先生是結合儒家與自由主義的傳奇人物,是哈耶克的第一位中國弟子。1970年代,紫藤廬在周公子周渝的執掌下,又成為黨外運動的重要聚會地,周渝曾在一篇《紫藤廬幾代人的共同記憶》一文中,回憶「美麗島」事件後,幾位受刑者的太太來到紫藤廬,一起商議在獄中發動絕食引起外部注意,來營救受難者的往事…… 二二八紀念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在台灣,曾承載了民主化過程中苦痛記憶的一些地方,如今都成了歷史的地標。景美,原是戒嚴時期的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和國防部軍法局所在處,關押和審判過很多政治犯。如今,1979年「美麗 島審判」的法庭,已開放供人們參觀。而園區中展示「白色恐怖時期」的廳內,燭光幽暗微,映照著一個個死難者的姓名,和一個個慘痛的故事。 一路篳路藍縷,艱難抗爭,熱愛自由的人們,不斷衝撞威權制度,一直到1987年,台灣終於「解嚴」,並逐步開啟民主之路,最終,順利實現兩黨輪替,民主制度也逐漸成熟,台灣也成為今日全球「公民社會的模範生。」 也或許因此,在「520」的就職典禮上,宏大的戲劇表演,是將台灣的歷史一幕幕呈現出來。 從原住民時期,到清廷統治,到日本佔領,再到戰後回歸中國,又到國民黨治下的「二二八」事件,以及國府敗走台灣後的戒嚴……歷史的回味,為「嘉年華」般的典禮,平添了一抹沉重。 「不自由毋寧死」、「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這些台灣當年反對運動中的標語口號,再現於今日的總統府大道。戲劇的一幕幕,將台灣爭取民主的歷史再次呈現在人們面前。 「今天,有這麼多代表台灣民主的意象,以昂然的姿態,走過總統府大道。」美麗的主持人小姐的聲音,也有那麼一點點動情。 「權力來自人民,政府再也不能無視人民的心聲。」 在典禮結束時,人們一起唱的那首歌,便是《美麗 島》,旋律優美,是那個抗爭的年代,迴響在人們心頭的自由之歌。 但這樣的表演,也有反對者。據報導,之前,慶典本來還要推出一個歷次社會運動口號和標語的表演秀,結果遭到社會運動團體的猛烈抗議。「人民的抗爭不是道具,人民的血淚不是表演……」社運團體批評,這是民進黨的無知與狂妄。「收割社運果實」,要把社運當成了太平慶典的道具,把人民的抗爭歷史變成為執政黨背書。民進黨對這樣的批評或許始料未及吧,最終,表演中還是取消了這個環節。 我想,這就是公民社會吧。永遠有警醒的目光,監督著權力。就如參與社運的公民們不會忘記初心,社運是為監察政府,而非為政黨服務。也因此,政府的任何行為,都可能被批評。而面對和接受一切批評,也是政治人物的應有之義。 或許也是因此吧,蔡英文在回顧過去20年時,會說到,是「在幾任政府和公民社會的努力下」。也所以,蔡英文的承諾包括轉型正義。「追尋轉型正義的目標,是追求社會真正的和解。」「三年之內,完成台灣轉型正義報告書。挖掘真相,彌平傷痕,釐清責任。」讓過去的歷史,成為向前的動力。重要的是,從真相出發,「讓所有台灣人民記取那個時代的情況。」 5月17日,我在嘉義的中正大學。路過校園內一片寬闊的草坪。看到了一個「學術自由」的石碑。羅世宏老師告訴我,2014年,太陽花學運時,校園裡,為了是否停課去台北參加運動,意見不一,一些學生去了台北,而另外一些學生堅持上課,在此其間,這片草地成了臨時的教室,有人在這裡上課,更多的人在這裡討論關於這場運動的一切……這一片草坪,成了人們自由辯論的思想場所。「太陽花」之後,為了紀念這段故事,在草坪邊上,就立下了這個學術自由的碑。 中正大學校園一角 碑上的文字摘自當時中正大學的一個聲明,內容是:「大學為知識殿堂,探尋真理,沒有包袱,亦無所畏懼,被視為國家行政、立法、司法與媒體之外的第五權。因此,學生與教師以非暴力方式關心公共事務與國家發展,乃公共知識分子的表現,不容抹黑與漠視。」 中正大學建於1989年,是以紀念蔣介石百歲為由頭,台灣的最後一所國立大學。這個建立於威權時代正待結束時的大學,如今,也成為了自由的一片芳草地。 這就是台灣。我們能看到,文化的包容、多元,制度的民主開放,社會的平等對話,以及一次次理想主義對現實的警醒砥礪,都讓這裡成為自由人的家園。 今日,我們在彼岸遙遙相看,那一片自由之花如此明媚。卻也明白,自由不可能從天而降,需要每一個熱愛自由的人,用心靈、用頭腦,甚至用血淚去爭取。 而這一切,是值得的。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