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黑幫片可做城市名片?
2010/03/29 20:30:41瀏覽598|回應0|推薦1

《艋舺》是台灣導演鈕承澤執導的本土黑幫片,講的是1980年代台北舊商業區艋舺的故事,綽號「蚊子」的中學生被幫派同學吸納,加盟太子幫,有著「兄弟命」 的艋舺人為了利益和義氣每天打打殺殺,最後這些幫派也面臨重新洗牌的結局。

本片春節前在台灣首映,首映票房高達1800萬元新台幣,超出《阿凡達》近三倍,是《海角7號》的四十多倍。這部黑幫片卻是台北政府著力打造的「形象工程」電影:支持不僅包括400萬新台幣的補助金,還包括拍攝期間,從台北市長到市消防、警察近百個部門的全民總動員。

把這樣的題材作為城市營銷的電影,在大陸是不可思議的。

2007年《碟中諜3》曾計劃其中一組有關鏡頭放在台北標誌性建築台北101拍攝,由於台北101對劇組有諸多限制,又無法協調周邊地區的拍攝配合,台北政府也沒有一個機構可能擔當這一責任,劇組最後放棄台灣,轉戰上海浦東。後來在上海拍攝造成的轟動效果,令當時台北市長和文化局長扼腕。2008年1月份,台北專門成立電影委員會這一機構,專門負責同來台北拍片的劇組協調事宜。

事實上,台北的舉措與魄力,來自於較早借助電影進行城市營銷的高雄的壓力。2005年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2009年在台灣獲得良好口碑的戴立忍的《不能沒有你》,都有場景在高雄,並受到高雄政府的獎勵或者資助。2009年席捲台灣的偶像劇《痞子英雄》,本來打算在台北取景,但沒有獲得及時有效的回饋,又轉戰高雄,電視劇成功後,各式各樣的痞子英雄觀光團為高雄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台北可以說又一次在營銷戰中受到重創,這才有《艋舺》的出爐。首映後,台北萬華區在春節期間的客流量增加了5倍以上,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超過新台幣3億元的營業額。

其實,城市中的影視營銷,也已經成為大陸城市的流行風。我記得去年有《成都我愛你》之類的電影,沒看過,不知道效果如何。但很顯然,城市營銷電影的缺點就是,你只能說這個城市的好話,不能有負面的因素出現。這無疑大大束縛了藝術魅力的發揮,最終只能弄個「領導滿意,反響平平」的效果。上文提到的《碟中諜3》,因為鏡頭中出現一閃而過的上海街頭「辦證小廣告」,被認為有損上海形象,最終被剪輯之後才得以在大陸公映。從中可窺到其中的敏感度。

中國以實力而論,目前至少是個自信的國家。因此我們既然想亮相,是不是可以更自信一點,不必像個守身如玉的美人兒,全身上下都那麼敏感。「說好話」並不能構成藝術作品的全部,黑幫片作為城市名片當然也只是特例,毫無疑問的是,給藝術多一點空間,才能達到營銷的效果。台灣電影學者黃建業認為:城市營銷電影不一定都要正面題材。這一大氣的論點可以給我們一些理論啟示,而《艋舺》更可以給我們活生生的實踐啟示。

李師江博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laok&aid=38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