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把修腳刀 刺痛中國社會
2009/06/03 11:26:44瀏覽388|回應0|推薦2

中國湖北巴東縣雄風賓館洗腳女工鄧玉嬌殺死、重傷當地官員各一人,迄今已案發20天,事件卻持續在海內外發酵。

不管出於何種動機,殺人肯定是不對的。但對這樣一起人命案,大陸舉國上下不管是主流、非主流媒體還是街談巷議,幾乎呈一邊倒的聲援鄧女。被刺死的官員,卻幾乎沒獲半點同情,反被大加譴責、惡語相加。這種反差甚至正趨向無限擴大:凡對鄧女有利的說法,不管真假,支持者不加思考地一律採信;凡對鄧女不利的信息,支持者一概不信,反指責警方循情,以致警方辦案和輿論朝著相反方向漸行漸遠,

目前,案件還疑雲重重:巴東警方通報的案情事實與鄧女及其律師所聲言的事件經過分歧甚大——如鄧女拒絕提供的「特殊服務」是當地警方解釋的所謂「 異性洗浴」,還是民眾普遍相信的色情交易,以及鄧女的精神狀態到底如何。然而,我們并不去探討案情本身,而是從已經被確認的基本事實以及社會反響而言,這個案件已經提出了一個巨大的問號,為何民眾對一名死者有如此的不屑,對一個「兇手」有如此的同情?

在事件中,死者在要求提供「某種服務」被拒後,拿一迭鈔票打人的囂張作派,激起了廣泛憤慨:這些官員哪來那麼多錢,到底是公款,還是腐敗得來的?他們為何熱衷於去高消費的娛樂場所享受「特殊服務」?聯繫到鄧女被不少網民喻為替天行道的「抗暴英雄」,以及越來越多的網民呼籲「多殺幾個貪官」,不難找到答案:洶湧民意指向的不是死者個人,而是官員腐敗。

政風腐敗、官員窮奢侈欲等等,雖然當前主要呈現在大陸局部層面,卻因久積未除,而且有擴散的跡象,已被人視為一種體制性「惡瘤」。於是,凡有官出事,大陸民眾往往不問緣由,拍手稱快。而這種概念化印象屢獲印驗後,更加深了植根於公眾潛意識中的二元對立圖景:一邊是擁有政治權力、性權力、金錢權力等強權的官僚,一邊是被侮辱、被壓迫、被剝削的底層民眾。

最近幾年,社會學家們頻頻用「斷裂」一詞來概括中國現有的社會結構,其中,官民對立尤為突出。而中共顯然也有清醒認識。

比如去年的貴州省甕安縣萬人大騷亂,就被官方視作中國近年來社會衝突的「標本性事件」,揭露了「社會底層積累的民怨不容小視」。官方媒體新華社下屬的《瞭望》新聞週刊,更在其文章中特別指出:官員「脫離群眾,向上負責」的深層制度隱患,是群體性事件層出不窮的重要肇因,并提出「民主政治」作為應對之道。

遺憾的是,近一年來,貴州習水縣官員集體嫖幼女案、深圳海事局長褻童案、杭州飆車案等事件不斷冒出,激化著官民對立,官方定義的「無直接利益衝突 」(以發洩不滿,以懷疑一切政策舉措,以凡事皆不值得信任為主要特徵)愈演愈烈,對中共執政民意基礎的衝擊日益加大。鄧玉嬌沾血的修腳刀(警方一說是其隨身所攜的水果刀,倘若真如此,更可見鄧女對社會安全感的失望),只是又一次刺痛了民眾的神經。

誠如《後漢書》所說:「治亂之要,其本在吏」,單單疏導民意,只能治標。要彌合斷裂的社會,修復官民關係,治本之策在於痛下決心,在以政治改革為龍頭的綜合配套改革的路上步子要更快一些。只有讓官員由民眾選舉、對民眾負責、受民眾監督,才能形成標本兼治之態勢,才能真正還權於民,讓官員由民眾選舉、對民眾負責、受民眾監督。

否則,沒有套上籠頭的權力還會像脫韁的野獸肆意橫行,加劇中國社會結構裂縫。等待這個社會的,很可能是更多像修腳刀一樣的謀生工具蛻變為凶器。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laok&aid=300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