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2 20:41:25瀏覽429|回應0|推薦0 | |
經濟園區謀求轉型,可以通過招商引入「增量」,以調整結構,但對於幾乎將全部身家投入傳統產業的企業來說,就只能在「存量」做文章了。 「這一輪危機下來,剩者為王。」餘杭開發區內最大的服裝企業、華鼎集團副總裁方隆並不諱言。 在他看來,就像價格總有波動一樣,投資也有低谷和高潮,「企業在低潮時不能做鴕鳥,也要謹慎投資,力爭走出危機,同時為下一個週期做好準備」。 升級版外貿 集紡織、印染、家紡等為一體的華鼎集團,2002年,在杭州臨平工業區投資5000萬美元,興建了佔地530畝的華鼎工業園,園區內僅服裝年銷售額約19億元人民幣。 「在2008年之前5年,我們都保持著30%的增長率,但2008年的增幅幾乎為零,和上一年持平。」方隆告訴記者。造成零增長的最重要原因,正是外貿訂單的減少,而華鼎集團80%的銷售來自海外市場。 他感歎說,由於消費預期的變化,消費信心明顯不足,客戶的訂單不僅量減少了,週期也變短了,這種惡性循環在國內外同樣存在,「反映出整個經濟的嚴峻性」。 危機之下,華鼎也尋求突圍路徑:一方面,以創新研發為主導,增加面料和服裝的設計,提高附加值,以此來穩住出口。 「大路貨的訂單已經沒什麼競爭力了,但有設計含量的面料和時裝就比較有附加值,有競爭力。」方隆告訴記者,一些傳統的面料,因為大家都有能力做,客戶往往把價格壓得很低,「談1分錢都很難」。 奧坦斯布藝有限公司總經理葛海華還指出,在拓展海外市場時,要更注重對中東、南美等新興海外市場的佈局,「這塊受經濟危機的壓力較小」。餘杭區提供的資料顯示,原杭州地區的出口集中在歐美地區(約占總量的2/3)。而歐美正是金融危機的重創地。 內需的誘惑 在外貿需求持續縮減的情況下,拓展內需,似乎成為一個自然的選擇。但葛海華直言,「內需不是那麼好做的」,「要是好做早就做了」。 他對本報記者稱,外貿的訂單大,穩定且付款及時,因為國際上有專門的面料進口商和批發商整合上下游資源,且承擔起放庫存,屬於「簡單的大生產」。但內銷市場,訂單小,零散且不穩定。並且,內銷市場的小批量和多品種的生產,需要頻繁調整工藝參數和原材料,企業難以承受。 「這是一種個性化需求和規模化生產之間的矛盾。」葛海華表示,只能通過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選擇性庫存來解決。 方隆也對本報記者稱,華鼎集團1997年就開始走品牌發展的道路,但目前,華鼎80%的銷售仍來自外貿,主要是貼牌生產,只有20%是內銷。 方隆稱,未來3年,華鼎集團還準備投資1.5億元拓展零售業務,將店舖從400家拓展到1500家,由「外貿主導」轉向「內貿主導」,「未來,希望兩塊業務各佔50%」。 但華佳利絲綢製品公司董事總經理楊曉飛對本報記者表示,拓展內貿市場,「大家都多多少少考慮過。」但因為「前期投入太大」、「培育品牌很難」等種種原因,很多小型企業一時難以順利轉型。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