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0 22:20:06瀏覽544|回應0|推薦0 | |
雖然分到了250萬元,但季緗綺的心情並不是很好。季是魯商集團的董事長。 失望的背後,是季對資金分配原則的異議。在他看來,國家和地方政府把大筆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和大工業、大物流,這種方式雖然能短期見效,但不如將一部分資金投入到零售和服務行業,這樣對拉動內需才有實質作用。 郭東原將這種投資分配方式稱為「國家基建陷阱」。郭是科爾尼公司的董事,韓國人,剛剛來中國一年多。當遇到一些我們一時無法理解的英文時,他竟然會整齊地寫出中文意思來,但是,他不會說中文。 一個國企的異議 在山東,幾乎沒有人不和以零售為主業,涉足地產、酒店、啤酒、傳媒等的魯商集團發生過聯繫。 憑藉著這樣的背景,魯商集團有理由獲得更多的政府投資。但是,季緗綺失望了。從山東省商業廳下海的季緗綺能理解政府的想法,畢竟將錢投資於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礎設施,能立刻見到效益,所以,儘管山東的高速公路已經非常好了,但還要不斷修。但是,多年的商業生涯讓季覺得這是工業化時代的思想,而且這種方式拉動的 內需有限,只是一些原材料商和建築工人。 在季緗綺看來,應該將拉動內需的領域放在老百姓身邊,如零售業和服務業。而且這些行業現在效率還比較低,許多消費者還不能方便地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如果趁著經濟危機發展這些行業,一是可以直接促進就業,二是哪怕增加消費願意的10%,結果也會很可觀,三是零售業的增長,會直接帶動上游產業的發展。雖然這樣行業顯得有些細枝末節,不如建一個大工程那麼顯著,但卻對拉動內需有實質作用。 郎咸平也有類似觀點:「把4萬億投資基礎建設,是一錘子買賣,建完了就失業了,怎麼辦?再建第二條,再促進就業,建完以後又失業了,那怎麼辦?回頭拆第一條,一拆就又促進就業了,但拆完以後又失業了,又只能拆第二條。所以搞了半天你建了兩條,拆了兩條,老百姓是全民就業,但最後卻什麼事都沒有干,這就是基礎建設。」 陷入國家基建陷阱? 郭東原將此稱為「國家基建陷阱」,即國家在短期內對基礎建設過量投資,雖然產生了短期效應,但長期會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從而進入另一個陷阱,形成另一個泡沫,而且後一個陷阱、泡沫會比前一個更大。最壞的情況是產生極度的通貨膨脹,尤其是非關鍵貨幣的國家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雖然日本是關鍵貨幣的國家,但上世紀90年代後也發生了通貨膨脹,就是因為進入了國家基建陷阱。 他說:「我們沒有必要反覆強調投資國家基礎建設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可能需要認真考慮一下這一政策措施所存在的嚴重缺陷,而這些嚴重缺陷確實曾讓一些工業化國家痛苦不堪。」這其中包括他最最熟悉的韓國。在他看來,自從韓國在上世紀80年代末進入國家基建陷阱後,至今仍然深受失效的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他希望通過韓國的例子給中國政府一些啟示,他說:「每當遭遇經濟困難時,韓國就會對大型基礎建設和房地產市場進行大量的投資,因為這樣做能馬上看到效果,結果卻造成了『國家基建陷阱』。政府不得不製造一個新泡沫來對付那些已經破碎了的泡沫,而扭曲的國家資源配置方式卻恰恰削弱了新一代增長引擎的發展。」 為什麼對基礎建設過量投資就會進入陷阱?郭東原用自己國家的親身經歷來舉例:當時遭遇經濟危機時,韓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增長,放鬆了對房地產建設的政策和向銀行貸款的政策,使得房地產投機風起,房地產價格在短時期內以超過年GDP增長率的速度急劇上漲。由於政府大量投資基礎建設,也使得經營不善、本應被淘汰的開發商得以存活下來,並且不斷獲得收穫。 此後,他們再將資金投入到房地產中,從而加劇泡沫的產生,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還引發了另外兩個後果:銀行為了貸款給房地產企業,不得不通過激進的方式展開激烈的競爭,導致後來大量壞賬的產生;政府的明確導向使得龐大預算不斷被建築公司所截留,嚴重影響了資本向其他工業部門的流動。並且扭曲的國家資源配置方式卻恰恰削弱了新一代增長引擎的發展。 在沒有發生經濟危機之前,韓國本計劃要大力發展船舶製造業,認為這個行業能對韓國經濟起到支撐作用,但經濟危機一來,這個領域就失去了財務上的支持,甚至後來在韓國就消失了。銀行也因此整天忙於清理當初留下的壞賬,沒有能力去支持有新經濟增長點的那些行業。 「借鑒歷史,即使中國可以通過戰略性投資規劃與合理配置來取得理想的經濟振興計劃的成果,也應該更多考慮添加一些未來元素。」郭東原說。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