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27 20:08:37瀏覽11|回應0|推薦0 | |
對於任何貸款與債務問題 千萬不要找地下錢莊!! 我建議找合法安全的借錢管道比較放心!! 今天我分享一間 24小時免費提供專人免費諮詢服務 }ONEAD_slot('div-mobile-inread', 'mobile-inread');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 台灣多天災,災難新聞的處理也已建構出「受難者取向」的 框架模式。每逢重大災難發生,對於受難者背景鉅細靡遺的報導,以及對其家屬死纏爛打式的追訪與悲痛欲絕畫面的捕捉,成為販售給媒體消費者的殘忍商品。這樣的新聞,就是台南維冠金龍大樓震災的主要訊息類型,也占據了此一悲劇所有相關報導中的最大比例。媒體工作者絲毫不覺得這樣的報導模式有何不妥,因為自921大地震以來,那已經是非常定型化的報導取向;閱聽人雖然可能覺得這一大串的悲慘故事,在質和量上都有點讓人難以承受,但也還是默默接受了此一災難新聞處理方式。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然而,這真的是災難新聞最合理的報導模式嗎?是的,這些遇難者都是我們的同胞。同胞遭災,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也無比關懷。但是,如果罹難者天上有知,他們願意媒體公布他們的個資和私人生活照片嗎?被壓在磚瓦下的待援者,願意媒體拍攝他們痛苦扭曲的表情與身形嗎?罹難者家屬能不能有不被媒體打擾的空間,不要在萬分悲痛焦慮時,還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這些問題,媒體工作者可能都不在意。因為,這已經是台灣媒體普遍採用的定型化災難新聞處理模式。但這不是普世皆然的災難新聞報導方式。至少,美國在2005年發生卡崔娜颶風,以及日本在2011年發生311大地震時,兩國的主流媒體都沒有用極盡煽情的方式報導災情。首先,罹難者的隱私一定會受到尊重與保護,甚至連其姓名都隱晦不報;家屬的悲痛,頂多只是象徵性地點到為止,不會對其窮追猛問。地方及中央政府對災後餘生者的安置與照顧是否妥當,才是報導的一大焦點。畢竟,往生者已逝,需要安息。劫後餘生者如何度過後續的苦難日子,才是需要媒體幫助之處。但想想台南震災的死裡逃生者,他們以後的日子要怎麼過?政府有沒有完整的安置計畫?我們的媒體似乎未展現急切的關注。隨著被壓在斷垣殘瓦下的最後一具遺體被尋獲,媒體對這場災難的報導,似乎也就「告一段落」了。然而,不要忘了。維冠金龍的遭難,是天災,也可能是人禍。建商是不是有偷工減料,住戶是不是曾變更建物安全結構,地方政府對建物安全的監督是否完備,都是值得媒體深入了解報導的主題。所以,所謂的災難新聞,絕不是僅有罹難者悲慘故事的報導。對災難形成原因的挖掘、災民安置措施的關切,以及避災避險方法的指引,才是媒體最該著重的面向。否則,極盡煽情的災難新聞,反倒成了另一種的社會災難。(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中國時報)
0207887DB4D84E23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