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04 02:05:23瀏覽22|回應0|推薦0 | |
近兩年,東北經濟的下墜之勢,格外令人心驚。去年東三省GDP表現,黑龍江為5.7%,吉林為6.5%,遼寧只有3.0%,整體GDP增速僅有5.1%,遠低於該年全國平均的6.9%,居倒數隊伍。儘管大陸高層不斷矢言:「中國經濟絕不會硬著陸。」但以東北來看,其經濟表現差堪可說是「硬著陸」了。 因此,大陸高層目前要面對的東北經改,難度並不稍輕,除了「去產能」、整頓國企債務、安置龐大分流人員,還必須注入更多與國際接軌的高階技術與現代化企業治理精神,讓當地的國企老舊體制能夠「開窗」注入新東西。 除此之外,東北還有不穩定的外部因素。譬如,日資向來在東北的排名靠前,但中日兩國常因歷史與領土主權問題鬧糾紛。另一個因素則是一江之隔的北 韓,其領導人金正恩不顧國際觀感與中國勸阻,屢次試射飛彈與進行核試爆,引發區域不安。 東北地區曾經是中國大陸重工業發源地,國企更被喻為「共和國長子」;曾幾何時,東北竟成為大陸經濟成長的坍塌區。在大陸啟動供給側改革後,東北如何在國企體制下重新奮起,成為大陸的艱鉅挑戰。 其實,過去大陸曾提出「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平衡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但比起已逐漸走出一片天的中部、西北與西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口號雖已喊響10多年,卻遲遲難有實際進展。 德銀在稍早前發布的研報指出,東北地區面臨3大結構性問題。首先,東北的經濟發展長期受限於傳統工業結構,能源行業和大宗商品生產等傳統工業是該地區的支柱產業;其次,國有企業占比較高,東北的國企資產占比超過50%,而其他地區僅為38%。最後,人口增長放緩也是東北經濟滑落的要因,東北每年的淨遷出人口數高達200萬人。 工商時報【李書良╱綜合報導】 同時,隨著大 陸政府加大去產能的力度,東北國企正面臨龐大的償債壓力。譬如,東北特殊鋼集團近日宣布,未能按照約定償付一筆短期融資券,構成實質性違約,且其所持有的撫順特鋼38.58%股份遭到凍結,東北特鋼因此成為首家違約的國企鋼鐵公司。 最近大陸與德國共同在瀋陽建立的「中德產業園」即為一例,大陸高層希望能讓「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在東北 無縫接軌,用意不言而喻。 >銀行個人信貸
EB112CAD7646B004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