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2/09/20 08:49:03瀏覽1208|回應4|推薦6 | |
誠如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大學教育唯一的目的,就是教會我們如何分辨好人壞人。日昨,冷血小英說她會開防災會議,笑死... 花東災情等不到蔡英文連線?他秀證據:責任不在消防署 小英的冷血,讓參與開會的人忍不住開罵, 台東縣交通及觀光發展處處長余明勳今(19)日凌晨痛批,昨日接獲中央指示進行線上會議,卻枯等2小時,且總統蔡英文照稿唸完後,立即起身離開會議,直言「參與了一場有生以來最冷血無意義的防災會議」。 要如何分辨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有時是從她的素行,像小英平常深居簡出,臉書治國,殊難看出她的素行。那就只好從一些特殊事件,她面對時表現的行為態度來判斷。比如面對防疫,她是處心積慮,不顧人民死活萬方阻擋,大S說蔡,屠殺我們。小燕姐跪求疫苗。直到鴻海慈濟直接叫板,小英這才高抬貴手,放大家一條生路。又或者是面對國防,共匪圍台軍演,導彈飛過台灣,共機穿台海中線,共艦甚至長期駐在北台外海(共軍製造台海新常態 共艦固定盤踞我蘇澳軍港外海)。連共諜都打破中線(違反慣例,將我情治首長即陳明通行蹤公開)。她一樣冷血以對,有的只是她早先對擔心媽媽的空話承諾, 有位媽媽來她的臉書留言,擔心打仗,孩子上戰場,擔心沒有言論自由,引起許多討論。她想跟這位媽媽說,「保護台灣孩子的心情,我和妳一樣,請妳別擔心。」 她又沒有孩子,怎麼會有那種保護台灣孩子的心情?有的只怕是台灣孩子死不完的心情吧?名嘴陳揮文把馬英九跟小英在面對災難的表現作了比較,更證小英冷血。 The opposite of love is not hate, it’s indifference. 愛的相反不是恨,是冷漠。---諾貝爾和平獎得主Elie Wiesel 像馬英九面對災情,莫拉克風災,他明知要挨罵,還是跑去災情最慘的花東,被災民嗆:為什麼要見你卻這麼難?馬英九回:我不是來了嗎?這句話在當時,被諷為馬氏冷血的經典語錄。但如今看來,卻是馬英九溫暖(只是不擅言詞)的一面。時隔許久,大家就都還能記得,馬英九是明知要被罵還去災區撫慰人心,小英連個防災會議都懶得多說。有個寓言故事是這樣, 很久以前,有個青蛙國,沒有國王,青蛙天天呱呱叫,要上帝給個國王,上帝怕吵,丟一根爛木頭,「喏~~這就是你們的國王。」 大家應該看得懂,前者是隱喻馬英九,後頭...嘿嘿嘿。不過,那是指無災無難,百姓生活無聊的時候。當時移勢轉,遭遇重大災情,這兩者要反過來。 國王,為什麼要見你卻這麼難?「我不是來了嗎?」 上帝也覺得他笨,這回丟下一根爛木頭。 國王,防災會議請您指示,「...」。國王,為什麼要見你卻這麼難?「...」。 讓陳揮文懷念起從前那個嘴笨人溫暖馬英九的好。小英對花東災民有恨嗎?這很難說,畢竟花東百姓投民進黨的票比較少。且愛的相反也不是恨,而是小英。如果本文只寫到此,把小英跟馬英九比完,大家就能分別好人壞人。不過標題卻是要把拜登,美國總統拿來一起比, 美軍未來將保衛台灣?林濁水發現一件怪事:太可怕 笑死。 喔,我是要說,美國那個哲學家不是要我們先分別好人壞人嗎?英國還有個哲學家叫做休謨,他說任何人說任何話都可信,只要這個人比他說得更可信就行了。當我們聽到拜登說「美軍將防衛台灣」,我們難道不該想想這個人,與早先放掉阿富汗,美國守了二十年,打不過塔利班,全軍潰逃,多少阿富汗人走投無路,攀著飛機掉下成一坨肉泥的那個拜登是同一人嗎?林濁水這裡提到烏克蘭,那我們難道又不該想,既然拜登已經學到慘痛教訓,烏克蘭還在打,最近還反攻俄羅斯獲得重大戰果,為什麼美國還不出兵保衛他的歐洲盟友,人家總統還去美國作客,親自面見美國總統哩。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拜登前既能放棄美國保護20年的阿富汗於不顧,任其受盡塔利班的摧殘。我們怎麼知道美國出兵保護我們,要保護到第幾年,且屆時的美國總統也還能叫做拜登嗎?後又背棄歐洲盟友,即便讓盟友百姓屍橫遍野,人民淚流成河,也僅願提供武器,讓烏克蘭的孩子死不完再去跟俄羅斯對打,打得愈久他愈高興。那我們又怎知道當台灣與共匪對打時,美國不是讓我們的子弟兵與共匪對打到你死我活,而是派出他的男男女女去打共匪? 一開始,我以為拜登是個好人。這當然是跟小英的冷血做比。一個是還沒發生災難就說要保護台灣,一個則是發生災難還表現那是人家的事。但經過深一層的探查,我才知道他們兩個原來都是一個模子出來,都是把台灣當成別人家,台灣的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是阿富汗,烏克蘭,或是許許多多被美國背棄過的全世界難民的孩子,那還真是死都死不完。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