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任何事情發生與他人關連的時候, 我們在考慮如何取得自已最大利益之後, 是否也應該考慮一下對方的情境, 替他們也想一想, 他們不是也在爭取他們自己最大的利益和勝利嗎? 人類的競爭隨時隨地都在發生, 雙方為了不致生氣傷身, 事情能有圓滿結果, 設身處地的哲學思維, 應是做人行事的不錯良方, 它的精髓所在, 即是對任何事情的處理, 我們在取得最大利益和勝利的時候, 也要盡可能減少對方的痛苦和無謂損失, 換句話說, 就是要厚道, 這一點, 與孔夫子的仁愛理論也是極為近似的, 但是, 社會上有很多人, 處事毒辣, 缺少良心, 產生糾紛, 甚至引起衝突, 以致事情難以解決, 所以, 如果大家處事待人都能設身處地去想的話, 天下事就會顯得比較公平合理, 人與人間就會增加信任及和偕, 減少爭吵和打殺, 提升人與人間的慈悲心與愛, 社會出現和樂, 世界就有和平, 人民自然幸福快樂了, 不是嗎? 現在, 我來說一個坊間流傳的故事做為本文的結束:(某人有二個兒子, 有一天, 老大要出去賣雨傘, 請母親祈求上天下雨, 以便可多賣些傘, 多賺點錢貼補家用, 母親答應了, 但老二今天要去哂稻谷, 以免稻谷發痗損壞, 造成飢餓, 也請母親禱告上天要出太陽幫忙, 母親聽了諤然, 心想, 我要如何向老天爺說呢? 真的, 做人難, 做天也難,) 各有各的立場, 利益無法均沾, 設身處地想想, 糾紛或可平息, 事情或易圓滿, 看官們! 你說對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