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洛陽紙貴 (古史今說之五)
2007/04/11 07:46:24瀏覽771|回應0|推薦5

洛陽,位於河南省,為西晉等朝代之國都;紙貴,紙因供不應求而漲價。據〈晉書–文苑傳.左思傳〉略載(語譯):左思所著「三都賦」完成,不為時人所重,皇甫謐為之作序後,公卿大夫,及豪貴之家競先傳寫,洛陽為之紙貴(註一、二)。後人則引喻為個人著作,或優美之文章,風行一時,以先睹為快。

「三都賦」由「蜀都賦」、「吳都賦」、「魏都賦」三篇駢賦組成,前有短篇之序,乃屬賦史上之長賦。其內容宏富漫長,常人閱覽,有其詰屈之病;其辭藻韻律有致,文士朗誦,有其聱牙之弊。相對於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之賦作,駢儷更見工整;比較於孔融、陳琳、江淹、王勃之駢文,辭藻益趨繁美。作者文筆迺勁灑脫,運思之,但見文間有氣勢;精煉圓熟,咀嚼之,猶感語態具神韻。彼言簡意賅之輕描,此勾勒輪廓之淡寫,庶幾有助於讀者體會西晉文豪–左思,對駢體賦作之駕馭能力歟!

逮北宋時代,「時士子尚為險怪奇澀之文,號太學體。歐陽修為主考官,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輒黜。畢事,向之器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馬首,街邏不能制,然場屋之習,從是遂變。」(註三)考諸歐陽修文風,自此追步韓愈,踵繼柳宗元,並揭竿反對駢文,崇尚古文運動,其後臨川王安石,眉山三蘇,南豐曾鞏,起而合之,為唐宋八大家。蓋古文之遂行,為科考者摹,諄諄之言可為天下範;古文之風靡,為仕途者進,絮絮之語拾可為圭臬。惜值仁宗慶曆期間,畢昇發明膠泥活字版印刷,造紙技術精進後,即便有名之文人雅士,例蒲松齡〈聊齋志異〉,劉鶚〈老殘遊記〉,曹雪芹〈紅樓夢〉、吳敬梓〈儒林外史〉等,渠等著作雖風行當代,然洛陽之紙不再貴矣。

洛陽紙貴!吾人望文生義,豈無近比遠喻乎?蓋古人之於讀書,知書達禮,但求無逾矩,進而養其氣質,增廣見聞,故能「開卷有益」、「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亦有謂累積經歷,經歷即讀書也,是以有子路所謂:「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而今人之於讀書,德智體羣,求均衡發展,進而學有專長,貢獻己才,故能「術有先攻」、「學優則仕、教優則著」。亦有謂累積經驗,經驗即生活也,是以有莊子所謂「生也有涯,知也無涯」讀書治學,時機而已矣。(註四)由上述略證,古今以生活為教育,經歷(經驗)即讀書,求學過程「但求無逾矩」等之看法一致。只不夠現今學生逾越校方規定,或違反社會規範、善良風俗略多於古矣。因此,社會對執啟蒙先知牛耳之教育界,莫不予以尊崇,並寄以改革之厚望焉。

蛤蚌經涉炎暑,而生明月之珠;楩楠沐浴嚴冬,終結縟錦之子(註五)。飛鳥振翅不已,以凌空於藍天;利箭弓滿激發,始穿越於窗外(註六、七)。昔洛陽之紙,今已不貴,唯其意可取;今浯島(金門)之紙,非足以貴,誠可一試矣。例地區農、林、漁、牧各試驗所,成立已幾十年了,有其時代背景及意義。渠等對因應地區特殊環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所為之業務試驗,建樹頗多,成果豐碩。倘能針對所為業務,例如高梁品種選擇、路樹花卉栽培、水產漁品加工、種豬交配改良等實務經驗,能集腋成裘,結集成冊,以專著出書,或另為論文專集。凡此種種,庶幾有助於地區觀光賣點之介紹,或登載於縣誌以備忘,或掛網供遊客查尋之需,唯是否可行,尚祈諸君各自互勉(參考)焉。

附註:

一、左思,西晉文學家,字太沖,山東臨淄人。出身寒微,其辭章壯麗,官拜秘書郎、記室督,以疾辭謝。

二、皇甫謐自號玄先生,晉安定朝那人。年少游蕩不好學,為叔母之言所感,乃勤學不怠,遂博通百家之言。以著述為務,弟子多為晉之名臣。

       三、引自〈宋史〉。

四、本段屬於修辭格之大「排比」。

五、楩﹑楠,為植物名,楩楠樹,指大木材。

六、視窗(野)之外。

七、此段比喻著書,或寫作優美文章,大抵為古聖賢發憤之作也;而今人寫作論文,豈有異哉?

八、本文參考大陸書籍–〈二十五史〉、〈歷代八股文〉、〈駢文觀止〉,及〈全宋筆記〉。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rping&aid=88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