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28 21:54:21瀏覽15873|回應0|推薦0 | |
《殯葬會場規劃與設計》CH.4~CH.6 重點整理 李日斌老師 整理 第四章 殯葬會場規劃設計實務 1.為剛往生者的靈魂規劃一個專屬的棲息的空間,以供後代子孫早晚供飯、做七誦經、追思祭祀。似乎是華人社會「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喪葬思想下特有殯葬禮俗。 2.豎靈,最早應該是源自古禮「設重」之禮。 3. 《儀禮。士喪禮第十二》之記載:「重木,刊鑿之。甸人置重於中庭,三分庭,一在南。」(作者搞不清楚標點符號,還亂加字。) 重,是一塊”大木牌”( ?..應是”T形木架”) 其作用是虞祭之前暫代神主牌位,以象徵死者的亡靈。 4.這是因為「襲尸」、「設冒」之後無法再見到亡者的形體,所以需「設重」讓家人、親友們有一個具體的祭祀對象。按照儀禮的規範「設重」後,在夜間還要在「重」的左右兩邊點燃火炬照明,以便亡靈享用供品,此古禮稱為「設燎」。 5.臺灣地區靈堂(又稱小靈堂)的佈置方式隨著居住環境的變遷,從五、六十年代用簡單的竹製靈桌綁上桌圍,放上魂帛、香爐、燭臺,再以粗白布將棺木圍起來(俗稱吊九條),然後在大門貼上「示喪」,最後再為左鄰右舍「貼紅」,就算大功告成了。 6.臺灣早期靈堂佈置,以供奉魂帛及遺照為主並無供奉神像的習慣。這可能跟先民認為死亡事件及治喪期間家裡不乾淨,而神明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喪事還沒合爐「清氣」或提前辦理「清氣靈」之前,家屬不可進寺廟、不可拜神明,更不可將神像掛在靈堂以免對神明不敬。 7.靈堂出租公司為了提升競爭力不斷的推陳出新研發新產品,於是加入宗教元素的靈堂慢慢變成主流,神像慢慢躍居靈堂佈置要角之一。 8.靈堂設計風格的發展趨勢:隨著靈堂佈置設備租賃公司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公司都努力將原本的產品更加「精緻化」而強調細部裝飾,「美觀化」更重視色彩燈光搭配,與「客製化」針對不同宗教特製化佈置裝飾。 9.告別式場或靈堂外面,兩根立柱和書寫亡者稱謂及姓名之橫板,花藝設計師、殯葬業者及一般民眾稱為「外排」、「外牌」、「花排」、「花柱」、「牌柱」,歷史典故的正確名稱《牌坊》。 10.書寫方式:2005年1月1日起,行政院將沿襲已久的公文直式書寫習慣全面改成橫式由左而右書寫。所有公部門的建築橫板皆遵照由左而右的書寫方式,當然也包含殯葬設施在內。記載亡者稱謂及姓名的橫板,應統一由左至右書寫。 11.書寫內容:在禮廳的正門牌坊上方以白、藍、紅(?..)、黃等顏色之保力龍字,由左至右書寫亡好的姓名及稱謂,雖無固定格式但傳統習俗上總字數需按照「生、老、病、死、苦」的順序排列,而最後一字應落在「生」或「老」字上。 12.顏色:牌坊主要功能在於告知亡者姓名稱謂,故早期皆以藍底白字或白底藍字(應是..白底黑字)為主,近年來北亡已漸漸擺脫不祥的陰影,高齡往生已不被認為是「凶事」或「白事」(?..何有此說),所以實務上牌坊字體顏色大多依死者年齡及宗教信仰來選用例如: (一)白色:六十歲以下或六十歲以上但父、母或翁、姑,祖父、母尚有人健在。另外,基督宗教之信徒不論年齡、身分一律以白色為標準色。 (二)藍色:六十歲以上八十歲以下男性。 (三)粉紅色:七十歲至八十歲,父、母或翁、姑上,祖父、母皆不在者。(?..何有此說,亂寫一通。) (四)大紅色:九十歲以上且父、母,翁、姑皆不在者。(?..何有此說,亂寫一通。) (五)黃色/香檳色:出家人或佛教徒,不受年齡及長輩是否健在之限制。 (六)單色:跑馬燈的書寫方式只有一種顏色,不受年齡、身分及信仰的限制。 13.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支配華人主要的喪葬思維與觀念。 14.早期臺灣治喪的兩大主軸,一是為了保佑子孫,另一個是為照顧亡者的身心靈。 15.會場規劃的傳統文化規範:身分與關係的規範 (1).先親後疏:依據傳統儒家「親疏有分」的倫理精神以血緣關係的親疏,排列順序以遺照為中心往外延伸之,無血緣關係所以排在最外側。 (2).長幼有序:長幼有序的規範延伸到孫輩仍然適用,遵循傳統觀念的家庭,男女分開排列;兄弟按出生別排龍邊,姊妹按出生別排虎邊。 (3).輩份年齡:在處理治喪事務時輩份的區分無論有無血緣關係皆適用,年齡的區分更適用於所有的人際關係,簡單的說就是「敬老尊賢」的傳統概念。另外一種比照輩份排法的是依畢業的期別或官階大小,同階者以任職中央機關為優地方為次,同級同階同機關則以任官的先後排列。 16.會場規劃的陳設規範 (一) 以龍邊為尊: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我國傳統分辨方位的偉大發明,古人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獸,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式場內輓聯、輓額、花籃、水果籃的擺放位置及順序等,都以龍尊虎卑為最高指導原則。 (二) 以中為尊:不論中國或西方文化,有關教堂、廟宇或式場的佈置,幾乎都以中間為尊、左(龍邊)為次右(虎邊)為卑。 (三) 色彩的規範:色彩的規範與往生者的年齡及其宗教信仰有關,依據傳統禮俗的規範喪葬場合無論亡者幾歲往生一律用白色。 1.白色 (1)未滿花甲之年(指60歲)往生或雖年過六十但直系長輩(如父母、祖父母或公婆)尚存,式場布幔一律用白色。 (2)基督教、天主教、天禮教等告別式場。 2.黃色/香檳色 佛教、一貫道、天帝教等信眾的告別式場。 3.紅色 (?..何有此說,於禮何據?亂寫一通。 ) 女性或七、八十歲往生有用榭紅色;九十歲以上用大紅色,此為用色之原則。 17.會場規劃的基本理念,基本上應以往生者為中心,茲詮釋佈置理念如下: (一)信:忠實呈現往生者的職業,個性、嗜好、品味、風格及宗教信仰。 (二)達:充分表達家屬屬暨親友感恩追思之心意。 (三)雅:以精緻典雅為原則,避免粗俗野豔。 18.其它祭祀場所之規劃與設計(機場禮堂/飯店/教堂/靈骨塔) 一、機場禮堂:有先進國國家的主要國際機場設有機場禮堂(或稱靈堂?..禮堂≠靈堂,亂寫一通)供靈柩出入境時,臨時接運及送行的場所。 二、飯店:一般消費者選擇在飯店舉行追思會,大多取其知名度高、地點適中、交通便利,主體建築富麗堂皇莊嚴氣派;更重要的是沒有殯儀館擁擠、吵雜、哀傷的黑色場景,且會後聚餐可在飯店內餐廳就地利之便等等優點。 與飯店折衝的協商共識就下列幾點: 1.活動名稱:不用追思、告別、送行等殯葬相關名詞,盡量以某某先生(女士)音樂會或其他中性名詞代替。 2.規劃佈置:配合飯店的整體規劃,以簡單、莊嚴、中性,不刻意營造追思氛圍或喪禮的意象。 3.善用既有設備:例如用飯店的投影機,播放追思光碟代替遺照,善用飯店現有的燈光、音響營造回顧緬懷的氣氛。 三、教堂 於西方基督宗教的信徒來說,教堂是辦理喪禮天經地義的最佳場所。與教會協商後共識為下列幾點: 1.敲定日期:儘早與牧師、神父及教堂管理人員敲定追思會或殯葬彌撒日期, 2.布置的規定:遺照高度不可超過十字架或聖像高度,不可破壞裝潢設備,甚至不可釘釘子。 3.不可牴觸教義:所有宗教都有其神聖不可侵犯的教義,所有佈置的材料決不可與之牴觸。 四、靈骨塔「骨灰(骸)存放設施」 為提供家屬適當的祭祀場所,殯葬管理條例第16條第2款規定骨灰(骸)存放設施(靈骨塔)應設祭祀設施。實務上無論公私靈骨塔大多在一樓設有祭拜大廳,有些較先進的靈骨塔會在每個樓層再增設一個祭拜廳(或稱佛堂)及進塔專區供該層的家屬使用,以疏散過多的人潮。 五、公嬤廳(公嬤桌) 得考量嘗試仿照日式佛龕的方式,將神像及祖先神主牌供奉於類似佛龕的壁櫃中,平時將門關閉以節省空間,逢年過節祭拜時才打開,可謂一舉解決「公嬤」供奉的問題,又可兼顧現代人的生活品質。 注釋: 1.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出自論語學而篇「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慎重的為亡者辦理喪葬事宜、祭祀緬懷先人,社會風氣就會歸於純樸。 2.襲屍:為亡者著衣。 3.設冒:著衣後用兩個袋子(?..) 將屍體從頭到腳套起來。(作者搞不清楚什麼是”設冒”) 4.吊九條:以一匹白布用竹竿吊起彎九次後,將棺木圍起來。 5.示喪:其功能在於告知左鄰右舍及來訪親友家中有人過世,至於是何人去世?只要有所貼字樣即可得知:「嚴制」代表宅中輩份最高之男性過世、「慈制」代表宅中輩份最高之女性過世、「喪中」或「忌中」(?..日式用法,現已不用)代表長輩尚存,晚輩去世(例如宅主過世,但其父、母或祖父母、公公或婆婆尚存)。 6.貼紅:通常由喪禮服務人員用長方形的紅紙貼在喪宅鄰居的門上,其目的有之,一、避免吊喪親友或治喪人員按錯門鈴誤闖鄰宅。二、避免亡者靈魂返家時走錯家門。 7.返主:靈柩安葬或火化後,由長孫或長子將神主牌位(魂帛)迎回供奉,稱為「返主」。 9.家裡不乾淨:指家裡因有人死亡,而充滿穢氣,俗稱「不乾淨」。 10.清氣:臺語發音,意指靈柩已出殯,並完成滿七、百日、對年、三年合爐等儀式。 11.清氣靈:臺語發音,出殯當天即拆除靈堂,並將魂帛與香爐同供於祖先牌位之左側(虎邊)。或將魂帛火化香灰裝於香火袋內代替靈位,稱為清氣靈。
12.靈前出:靈前出殯指直接在靈堂(小靈堂)舉行告別式,不另選場地,不另行佈置。 13.三清道祖: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諸天界中最高者,玉清之主為元始天尊,上清之主是靈寶天尊,太清之主乃道德天尊。 16.白陽三佛:彌勒菩薩、濟公活佛、月慧菩薩。 17.灑聖水:早期天主教靈堂也備有香爐,近年來為了環境保護取消上香改用灑聖水。 19.神明案桌:案桌指將高低兩個桌子,前低後高並在一起使用。上桌龍邊供奉神明及神明香爐,虎邊供奉祖先神主牌位及公嬤爐。下桌則擺放茶、酒杯、花瓶、敬果盤、聖杯等祭祀用品 20.公嬤桌:單層式,長方形或半圓型供桌。龍邊供奉神明及神明香爐,虎邊供奉祖先神主牌位及公嬤爐。 21.靈堂:應指豎靈之場所,但目前亦稱告別式場(?....)。 22.太夫人:“漢制”列侯之妻稱夫人。列侯死,子復為列侯,乃得稱太夫人。今為已婚婦人之尊稱。夫存稱夫人,夫亡稱太夫人。 24.費孝通1947年出版的《鄉土中國》第57頁中,有對於「差序格局」有詳細的解釋: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繫成的社會關係,‧‧‧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裡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儒家最考究的是人倫,倫是什麼呢?我的解釋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生社會關係的那一樣人裡所發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 25.鬼福及人:出自東晉學者郭璞所著《葬經》: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云: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26.宗法制度:就是宗族組織法,其主要特徵為嫡長子繼承制和大宗、小宗的區別。「嫡」就是元配所生的兒子,其餘妾所生的都叫做「庶」。在嫡子之中只有長子才有繼承王位的資格,如果嫡長子死了,就立嫡次子為王,如果完全沒有嫡子,就立庶長子為王。立為天子者就是「大宗」。 27.脅侍:每尊佛皆有兩位菩薩作為脅侍;阿彌陀佛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脅侍(西方三聖);釋迦牟尼佛的脅侍為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娑婆三聖);東方琉璃光世界藥師佛的脅侍為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東方三聖)。佛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迴中的眾生解脫於苦難、輪迴之中。 28.喜喪: 《清稗類鈔。喪祭類》記載「喜喪,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臺灣傳統習俗認為喜喪是福壽全歸。即全福,全壽、全終。(是”俗” 而非”禮” ,拿稗官野史來論禮,真是亂來。 ) (一)全福:子孫繁衍至少到第五代玄孫輩,人丁興旺,已被尊為五代祖(高曾祖父)者。 (二)全壽:虛歲九十以上,百歲人瑞最符合規定。 (三)全終:即「善終」,民間普遍認為,亡者生前積德行善,臨終未受病痛折磨、「自然老邁壽終正(內)寢」。 第五章 殯葬會場花藝設計 1.人們常藉由花卉來點綴生活空間、表達感情慰藉,並增添感性氛圍與溫馨生活。花藝設計使用媒材包含「盆花」與「切花」與異質性的材料等結合設計。
2.花藝的定義:花藝設計,泛指花卉的裝飾與應用,乃是利用自然界的切花、切葉、盆花、枝幹、根莖、果實…..等,搭配異材質的配件,作為主要設計媒材,經由巧思設計及實作,而成為具有造形美或獨特意涵的花卉設計作品。花卉本身無好惡,卻是人們加諸於上的一種寄情表現。 (1).切花:即是花卉在生產過程,開花植物達到可供觀賞時期,一經切離植栽「母株」本體,剪切下來的花卉必須依賴水分持續供給,才能保持新鮮狀態,並持續開花或延長綠意,以供人們欣賞或裝飾用者。 (2).切葉:即是觀葉植物,因生長環境與季節更迭過程中,植物在葉片造形與色彩上會產生多種視覺上的變化,因此花藝設計使用媒材通常會加入切葉的組合,達到「紅花需要綠葉陪襯」的視覺效果。 (3).盆花是指「連土帶盆」、活的、逐漸長大的,且適合於室內栽植與觀賞的植物;整體的造形會隨著植物成長過程而延伸,逐漸產生不例靦寬變化。臺灣最常見的室內觀花盆花有各種顏色的蝴蝶蘭、以及色彩多變的室內觀葉植物。盆花組合,又稱之為「會動的雕塑藝術」。 (4).異材質:所謂異材質即是指在傳統的花藝設計中,隨著時代與環境變遷,設計媒材多元化,甚或是個性化「混搭風格」的呈現,增加了一些原就不屬於花藝範疇的材料;例如有機材料當中的礦物、動物羽毛或標本、乾燥植物或纖維布料,如珠寶、羽毛、貝殼、布料、皮革等;無機材料當中的金屬、器具殘件再利用美化、塑膠或壓克力製品等。 3.廣義的花藝設計:係指利用各種切花、切葉、盆花或加入異材質等做排列與組合的藝術,或可稱之為花卉裝置藝術。 4.花藝設計元素:完美的作品,包含了花材、花器、配件、技巧等,這些統稱為組合成分。 包括:質感、色彩、空間、時間、焦點與深度等,其中質感、色彩較為具體呈現;時間、空間則屬於非物質的設計概念。 (1).質感:質感通常具有對比的性質,例如色彩飽和與深沉,花材的粗與細、厚與薄、絲質與革質等,當在使用花材、葉材、花器以及其他配件時,必須將這些媒材的質感統合成和諧之美。 (2).色彩:人的一生就像四季中的花草、林木一樣,隨著不同季節從出生、成長到衰亡;此生命週期即是象徵宇宙的運轉,只要順應自然從成長乃至消亡。 (3).空間:在喪禮空間規劃裡,花藝作品的陳列空間,分為立體設計以及擺置空間的氣氛營造。 (4).時間:把時間因素納入花藝設計的元素有其背景依循。在後現代社會,有一種文化特色,就是對現代的懷舊。在傳統社會裡,必須半世紀以上事物才能構成懷舊的條件。 (5).主題重點:所謂主題重點,也就是作品主題所要傳達的感官焦點。就喪禮而言,會遵照家屬想要的儀式氛圍,如何以花卉植物和色彩或是配件去營造,讓參加的親友感受到會場的莊嚴與肅穆,又不失家屬想替「往生者」辦一場溫馨又貼心的告別式。 5.設計原理: (1).比例:比例是一種基本規定的形態美,即部分與部分或部分與整體的數量關係,能令人產生視覺的舒服感,就是一種最佳的比例。最常見到的比例是黃金分割比例「1:1.6」,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比例觀念。 (2).平衡:平衡應用於花藝設計表現過程中,有三種平衡概念,一種是作品本身的平衡,可分為對稱平衡、不對稱平衡、開放式平衡三種;另一種則是實際作品完成製作的平衡感以及視覺的平衡感。再則是在裝置場合,花藝作品與空間擺置之整體平衡感。 (3).韻律:韻律指的是同一現象的週期出現,反覆或漸層都是韻律的一種,將造形、質感、色彩,運用韻律的原則與技巧,可以產生多樣的圖案變化。在喪禮會場以花卉布置成「吉祥紋飾」或「花海」設計,使用韻律美學表現最為出色,運用韻律原理可將會場的布置帶進一個如詩如幻的花卉世界。 (4).對比:對比指造形中包含著相對或矛盾的要素,例如大與小、方與圓、強與弱等,即所謂的「萬綠叢中一點紅」或「鶴立雞群」。將對比應用在設計上,可在造形、色彩上做出強烈的對比,更可突顯主題重點。 (5).協調:協調是一種和諧的狀態,包括造形、質感、色彩等的調和,它和「韻律」一樣,原來是音樂的術語。所謂協調,指的是兩個以上的造形要素之化間,達到統一的關係。 6.花藝設計與感官功能: (1).視覺:視覺讓我們的心情隨冒著花藝設計的整體造形與場域氛圍高低起伏。例如白色花卉讓我們感到純淨潔白、黃色的花溫馨、藍色的花讓我們感到寂寥或是憂鬱;相對的粉紅色的花朵讓我們感覺輕柔,紅色的花卉讓我們感到熱情。 (2).聽覺:花卉意象可成為柔暢音樂構成元素,產生的搖曳聲流洩貫穿花卉扶疏裝置空間,就如同花園中的蟲鳴聲、風聲、潺潺水聲,這些聲音可以穩定情緒,讓人進入冥想世界。 (3).嗅覺:以臺灣漢人傳統的喪禮規劃,色彩與花卉的品種是首要的考量,這些花材都散發出淡淡的香味,香味傳達到大腦而促使腦部發出嗅覺訊號,使人體身心都可以達到舒緩。 (4).觸覺:給往生者一束馨花,透過一朵花、一束花獻給遠離我們的摯親或好友,這樣的懷念與感恩儀式,是一種觸覺的溫暖與貼心慰藉。儀式結束之後,家屬也會在場外準備一盆「茉草水」供參加祭儀的人洗淨,這是另一種不分宗教信仰,透過「手執花卉致意與洗淨」而形成觸覺表達最溫暖的方式。 (5).味覺:在臺灣現代喪禮中,也常見喪家會在會場準備花茶,供參加喪禮的親現友飲用,常見的有金桔、迷迗杳、薄荷、薰衣草等熬出的花茶,而這些花茶味道可以改變心情,讓鬱悶的情緒轉為開朗,足見具有味覺的花茶有正面心情療癒的功能。 7.花藝設計與空間功能 (1)人際互動的延展 (2)營造莊嚴肅穆空間 (3)感官功能療癒效果 8.人類共同的願望,是對幸福美滿生活的追求。人與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有文化,其他動物則只有生活的本能。 9.人對生命基本價值之追求,不外乎五福與十全;五福即是《尚書》(洪範)曰:「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十全則是民間吉祥生活的總冀求為「福、祿、壽、喜、財、丁、安、康、寧、樂」。 (一)啟蒙期:1.民俗與祭祀:漢人使用花卉多用於生命禮俗的民間婚嫁、慶典儀式與歲時禮俗的祭祀過程,以瓶花、皿花作為人神溝通的媒介,表達心中的期待。 2.以「花」會友:日治時期(1895-5-1945),日本插花Ikebana隨著進入臺灣,在當時為家政課程以及婦女社團的一部分。1965年國際花友會中華民國分會在臺北成立第105分會,同時引進日本各流派的插花表演,定期舉辦交流花展; 1966年,臺灣省插花協會(今之中華民國插花協會)成立,以愛好日本東洋插花各流派人士為主。 (二)文化衝擊期:1.民間團體的成立:民間團體以中華花藝和西方花藝為主軸,廣邀愛花人士,以花會友,並相互切磋花藝文化之美。 2.西洋花藝的引進:民國68年臺灣開放出國觀光旅遊,接觸先進國家的各種裝飾文化與創意觀念,西方的花卉裝飾風格與花卉經濟商品的應用,也在這個年代被花卉業者引進臺灣,花卉花禮成為商品另一大主軸。 (三)本土核心價值形成期:1.臺灣中華花藝:財團法人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86年,成立之初以蘭藝社為主要成員,肩負著推動國家文化的使命。 2.生活花藝年輕的E世代,使用花卉、配件混搭設計概念,朝向新穎、簡約,「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捷徑是,花藝可以簡潔,以深入淺出的手法、概念、新奇的點子,實作過程表達新、速、冷、美、奇、情、禮、易、簡…..一的輕鬆生活經驗,「生活花藝」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成為年輕人追求的新奇時尚風格。 (四)國際多元化時期: 1.花藝設計七○年代臺灣解嚴,文化交流呈現多元蓬勃,花卉的交流亦然。 (1)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開放切花進口,花材呈現多樣化; (2)歐美各地的花藝設計師透過民間花藝團體,來到臺灣彼此交流不同的花藝文化領域與新穎配件使用技巧; (3)貿易商也開始從戎南洋地區、歐美等地進口不同材質的容器、配件等,提供給愛好花藝設計者使用; (4)臺灣花店聯盟業者舉辦花藝比賽,並組團參加世界性的團體組織,同時也參與世界花店聯盟花藝設計競賽,且屢獲佳績。 (5)臺灣參與世界官方(WorldSkills)技能競賽,花藝類組於2009-2013年取得世界金、銀、銅牌。臺灣的花藝設計團體逐漸走向國際,於是,在早期使用花卉裝飾被統稱為:插花」的概念,逐漸以「花藝」取代,成為愛花者的專有名詞。 2.花卉園藝設計:時序進入21世紀的今天,花卉裝飾領域已經隨著時空改變。 (1)花卉裝飾利用不再只是切花的應用,盆花加入設計並提升觀賞價值,多元媒材混搭更突顯顯展示主題,相對的帶動花卉經濟作物質與量的產值; (2)政府、民間團體經常舉辦國際性花展。 (3)花卉市場、網路花店(虛擬花店)的興起,帶動21世紀花卉市場質與量的產值,隨時即可利用花卉自娛或餽贈他人等。 以上這些巨大的改變,包括花卉的多樣使用、裝茂飾性媒材多元化,造形功能多樣化,「花卉園藝設計」儼然已經涵蓋臺灣的花卉產業。 11.祭祀花卉的意涵 獨具魅力的花卉因為地理環境、生態、品種、色彩、造形…..等,人們賦予各種不同的寓意與意涵,藉由花卉的諧音、移情、引申、神話、傳說、穿鑿附會、民間故事、文化交融….等加諸於花語中解讀;再以寓意、顯喻、隱喻、比擬或各種圖案組合等將其衍生願望表達出來。 例如:松柏常年長青,象徵長壽。 石榴取其多果子,象徵多子多孫多財富。 菊花取其「吉」,諧音象徵吉祥。 玉蘭花又稱為木筆花,祭祀文昌帝君最適合,象徵求取功名。 以靈芝、松、仙鶴三者組合比喻松鶴遐齡長壽之意, 以佛手柑、桃、石榴三者組合為三多,比喻多子多孫。 12.生活的吉祥觀:人,為了文化喜好,在居家庭園中栽種美麗的花卉,而有了所謂吉祥花木。 13.敬天祭神儀式與吉祥花卉: 唐菖蒲俗稱「福蘭或劍蘭」,取其葉片細長似劍的外形,似劍」的外形在常民生活習俗中有著辟邪的心理功能,「辟邪」的背後有更積極的「招福」意義存在,即所謂「趨吉避凶」、「驅邪納福」,大量使用福蘭作為祭祀物品,更符合人們冀求的吉祥與幸福。 14.花卉之吉祥意涵 花卉可以表達吉祥意涵/最被接受的即是所謂「形聲假借」,就是以「諧音」取其意,一個讀音可以解讀成多個語意,並做成多種解釋。例如福蘭,取其「福」音,象徵福氣,以福蘭做為主花,可以和多種吉祥花卉作組合,達到裝飾的各種功能。 福蘭和菊花組合祈求「福」氣「吉」祥滿門,最常應用在敬天祭神的儀式; 福蘭和葫蘆、菊花組合寓意「福、祿、壽」是祝壽最好的吉祥花卉組合; 居家擺飾的福蘭插入花瓶內,象徵「福」氣「平」安。 另一項則為「轉注延伸」,乃是從生活週遭中尋求吉祥觀念的具體投射物,並加諸於寓意,祈求幸福、吉祥、快樂、健康、祿位、財富、祥瑞的慾望。例如「向日葵」又稱太陽花,其花朵碩大,色彩呈現金黃溫暖,象徵「光明與希望」,給予人們正向的感官面向。 15.告別式會場的規劃與花藝設計的組合,必須考慮主人或是往生者原生家庭的: (1)宗教信仰:佛教徒或一般民間信仰者,則會使用法輪的符號和「卍」作連結,或以雕塑佛像作為示視覺標誌;花藝布置則會要求以蓮花做為主要花材,或是以「蓮花」意象圖騰作為表現。基督教、天主教徒而言,則十字架、花環是基本的信仰符號,有些會場較寬敞者,也會增加一個耶穌基督的畫像。有些沒有任何宗教信仰,心中只有愛的標誌,也會出現心型的花藝花飾。 (2)身分背景。 16.臺式禮堂布置:(1)布幔:布幔又稱簾幔。無論場地大小,主人通常會依照經費預算、色系安排布幔的摺層;分布的空間有遍布四周圍、連同屋頂皆以布幔裝飾。 (2)祭壇:祭壇的擺放是傳統奠禮的配置,佛教儀式則擺放三寶架,只要為上面置放神祇牌、小尊佛像、香爐、腳尾飯、瓶花、供果等。 (3)花山:花山又稱為花海(?...),是早期業者在殯葬會場靈堂的正中央,其空間以花卉作為面狀鋪陳表現方式的統稱。 17.西式禮堂布置:西式的禮堂布置以基督教、天主教儀式為主,在西方的喪禮,除了十字架的花飾,另一個即是喪禮用花環,喪禮花環在規格上有一嚴格的要求,即是製作比例要合乎黃金比例1:1.6,另外棺木上也會覆蓋各種不同顏色的花。 18.中華民國101年2月7日行政院院臺綜字第1010003386號令發布定自101年7月1日施行之中華民國《殯葬管理條例》第62條:辦埋殯葬事宜,如因殯儀館設施不足需使用道路搭棚者,應擬具使用計畫報經當地警察機關核准,並以二日為限。但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詞有禁止使用道路搭棚規定者,從其規定。前項管理之自治法規,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定之。」 (一)牌坊:在傳統靈堂外的牌坊設計(俗稱花牌),需考慮是臺式或西式;因信仰文化使然,都有其一定準則在,例如使用何種花卉、牌坊規格、尺寸、素材等。戶外搭棚架,或租借公部門空間等亦然。其他置放於靈堂入口處給來賓識別的胸花枚,屬於黃色綵結或是自黏式小花,基督教者則以十字胸花為主,也是屬於靈堂外的花飾必備要件。以下以圖檔介紹公部門殯儀館和民間搭建告別式曾場外牌坊設計。 (二)洗淨區:在臺灣閩南族群的喪禮文化中,有一習俗,即是去參加喪禮時,身上要帶一項物件,例如茉草、榕樹葉、零錢、護身符等;離開喪禮會場也不可說再見,且在回家的路上將身上所帶的植物物件丟掉,再到其他地方走走,不要慶馬上回家,進家門要在門口用茉草洗淨。這樣的習俗也出現在參加喪禮之後,主人會在禮堂外面準備一個「洗淨盆」,盆內置放茉草或艾草等植物,供來參加喪禮的人用手指沾濡此水於身上各處,用意為潔淨心靈(應為:除穢)。 19.移靈車輛進行順序:通常是樂隊車在前開路,接著是姓氏車輛(花車或十字架)、靈車(遺像可懸掛在靈車正上方)、遺族座車、魂轎車、鼓亭車、旗幟車、親友感恩的花車等。 20.家屬通常為了體恤送葬之遠親、長輩、來賓勞頓,會有一親友代表,陪同由遺族代表站在出殯行進約百公尺後之一較寬廣處,以不妨礙交通情況下,停下車列隊,向送葬者行禮致謝,婉辭遠送至墓地(稱為:辭客),然至親好友則會陪同靈車到墓地安葬。
第六章 個性化殯葬會場規劃與設計 1. 生前告別式的意涵:生前告別式是近幾年來在臺灣社會推動關懷往生的另一種儀式,讓當事者事先做好準備,請親朋好友可以先表達對即將踏上另一段人生的感懷,並獻上祝福;期待讓即將往生者該交代的事,有足夠的時間處理。 2. 「生前告別式」就具有多重意義,包括以下所述: (1)生命教育:人們之所以對死亡產生懼怕,係由於對死亡的無知,也藉此一事告訴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健康生命的可貴。 (2)愛的匯集:人生無常,在來得及說再見的時候,找一個自己最喜愛的地方,把親愛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親耳聽聽這些人跟自己說一些祝福的話,或是自己深藏多年,不易說出口的感謝或忘了說抱歉的過往心情歉疚等等,對生命即將終了做一個美麗的句點。 (3)彌補遺憾:藉此「非正式的告別式」告白,把自己一生中的遺憾再做一次抒發,或許還有機會去彌補或完成,告訴家人過世後最希望用什麼樣的喪禮等,沒有遺憾地離開人世間。 3. 生前預約身後事 ― 生前契約 生前契約就如同坊間的保險制度,乃是利用儲蓄方式,生前預約身後事的所有打理,並依照個人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及喜好,由專業公司提供完整的禮儀服務。生前契約是因應現今社會型態,在高齡化、少子化、都市化、專業化的演變下,從預防、預約的觀念中發想所引申的當代生活概念。 4. 目前有關生前契約的主管機關是屬於內政部民政司,以及各縣市的民政局。 5.生前契約的功能,如下所述: (1)財產分配:事先規劃、轉移或先行分配予子女等。( ?...不知哪一家的”生前契約”有此功能?) (2)為自己找個永遠的家:地點是否合法、預算是否符合、環境、座向、交通都是考慮的因素。 (3)身後事安排:以何種儀式舉行,火化、土葬、樹葬、花葬、海葬等。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式,可以瀟灑、可以簡樸、也可以別具意義,這就是人生。 6. 生前告別式會場形式: (1)新書發表會:知名作家曹又方女士,在生病末期以她新出版的《曹又方精選集》作為生前告別式的新書發表會。她也道出了自己的心願,並說自己這輩子砍倒太多樹了,所以死後要將骨灰撒在樹下。 (2)完成終身大事:2007年07月22日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在臺中市報導,有一則新聞吸引著讀者的目光,癌末老外生前告別式,我的棺材要刻「!」」。來臺教英文的美籍男子富瑞德罹患末期大腸癌,在生命倒數階段,他堅持教學,以舉辦生前告別式方式娶得美嬌娘,活得幽默精采。 (3)舉辦演講會一以溫馨代替悲情:電視節目名主持人李秀媛小姐以演講會的方式,說服身邊親友的觀感,在一個氛圍柔暢的飯店演講廳舉辦一場生命精彩的演講會。 7. 喪葬禮儀的目的在實現慎終追遠與表達孝思、社會教化等功能,然而這些抽象的目的則必須依賴儀式的行禮如儀才能達成,例如會場的空間安排與氛圍的營造布置、儀式的形式等。 8. 個性化殯葬會場:所謂「個性化」,意即含有個人需求滿足的感官特性,例如嗅覺、觸覺、味覺、視覺、聽覺,以及獨特風格、品味,並反映於自我滿足的產品、經濟、服務、環境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內容涵蓋往生者的宗教信仰、性別、年齡、職業、場地選擇、儀式內容、個人色彩與喜愛的花卉布置等。會場氛圍即可跳脫陰森的感覺;也許以詩詞追思、圖像回憶達到悲傷輔導、教化社會的意義;也可讓往生者能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段。 9. 如何規劃個性化殯葬會場:在規劃過程可以參照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六W思考」: (1). Who (何人):為何人設計?誰是主事者?有哪些人可以參與這個會場設計? (2). What (什麼):規劃什麼樣的個性化主題會場?設計過程中有哪些需求?哪些限制? (3). Where (何地):這個會場適合於什麼地點?空間如何安排? (4). When (何時):甚麼時候完成這個「個性化殯葬會場」設計? (5). Why (為何):為何要突顯「個性化」設計? (6). How (如何):要如何製作使之符合個性化,並得以在儀式過程中讓參與者感到溫馨? 10. 規劃個性化殯葬會場的主要因素: (1)人的因素 (2)地點的因素 (3)物件的因素 11.已知往生者的背景、決定參與設計的人、會場的地點之後,和家屬溝通之方式: (1)設計規劃圖:包括會場的平面圖與立體圖。每一項物件的固定位置,有交通動線、交通工具參考圖檔、文字敘述….與家屬溝通等。規劃圖必須包含:標示清楚交通路線、場地大小尺寸、入口處、牌樓與柱子的位置、追思走廊、祭臺、遺像位置、供桌、投影螢幕位置、司儀桌、音響控制處、收賻桌、簽名桌、答禮處、來賓座位、洗淨處等,以及自行開車前來的來賓停車場。 (2)感官呈現敘述:包括會場布置、儀式必備物件、祭臺、供品等;以及會場使用的主色彩,有簾幔、花卉、識別意象;影片內容、主題音樂、抒情文字、來負溫馨告別等,並以文字呈現讓家屬瞭解。 (3)完成的時間點:奠禮儀式過程是生命歷程最神聖的終點站。設計者以家屬主觀的個性化概念需求,利用空間規劃,加入新的科技設計元素,例如影音播放;美學元素涵化,主題呈現、訃聞似邀請函般的清朗、會場色彩一致性或對比效果、花卉以繁縟繽紛或是單一簡約風格….等。 12.聖嚴法師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裡它、放下它」過程中調整身心轉變。 13.南方朔曾在《死也要上報!》(The Dead Beat)推薦序,人死了,有訃聞、有哀悼、有墓誌,還有死者總結自己的終言,這些組成了人的人生的句點、當然,我們也許還有來世,也期許能為自己畫下一個圓滿的休止符。 14.所謂「環保自然葬」,指的是當人死亡後,將遺骸火化為骨灰,骨灰再經研磨處理後,於政府劃定之區域內進行樹葬或骨灰拋灑,之後不做水久別故地、不入塔,不立碑、不設墳,不記亡者姓名。換言之,環保自然葬即是指人死亡後,讓遺體化作春泥、回歸大地,避免環境破壞,節省土地資源,提升殯葬文化及人文精神內涵。 15.內政部民政司提倡環保自然葬可分樹葬、灑葬、海葬、花葬等,說明如下: (1)樹葬與花葬:《殯葬管理條例》第2條第11項,有明確的定義,「樹葬,即是指於公墓內將骨灰藏納土中,再植花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樹葬與花葬是指於公墓內將骨灰藏納於土中,再植花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之安葬方式。實施樹葬之骨灰須經研磨裝入容器,其容器材質應易於自然腐化,且不含毒素成份。目刖多使用玉米澱粉製作、可分解的骨灰罐。 (2)海葬(海上骨灰拋灑):《殯葬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第17條,依本條例第19條第1項規定劃定之一定海域,除下列地點不得劃入實施區域外,以不妨礙國防安全、船舶航行及漁業發展等公共利益為原則:一、各港口防波堤最外端向外延伸六千公尺半徑扇區以內之海域。二、已公告或經常公告之國軍射擊及操演區等海域。三、漁業權海域及沿岸養殖區。」海葬是將研磨處理過之骨灰(或裝入無毒性易分解材質之容器)拋灑於政府劃定之一,定海域。火化後的骨灰,需經過再處理,使具成為小顆粒或細粉,目前的作法是用雙層環保袋包裹盛裝,並加入五彩石增添重量,當船行駛至外海,由家屬為亡者做最後祝福祈語後,將環保袋伴隨鮮花拋向海中,於眾人默禱下,目送骨灰沉入海中。 (3)灑葬(公墓內骨灰拋灑)、植存(公墓外骨灰拋灑或埋藏):在政府劃定的特定綠化地點、花園或森林,以拋灑或埋藏骨灰之方式進行,不立墓碑不設墳,不記亡者姓名,以供永續循環使用,並彰顯人於往生後一律平等之觀念。 16.寵物的定義:100年06月29日修正《動物保護法》第3條第5款「寵物:指犬、貓及其他供玩賞、伴侶之目的而飼養或管領之動物。」換言之,寵物,一般是指人為了消除孤寂或娛樂,或為了玩賞、伴侶而飼養的動物。 17.寵物身後事:「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是早期民間對寵物死後的民俗處理方式,它牽涉到社會觀感、道德價值、環保考量。 隨著社會觀念政改變及環保意識高漲,人們開始懂得善待寵物,即便是寵物的身後事也一樣,基於飼主疼惜寵物,希望牠一路好走的心情與需求下,坊間出現寵物安樂園、寵物墓園、寵物納骨塔等應運而生,甚至還替寵物立碑位、買生前契約、寵物遺體美容、寵物冥紙等更是應有盡有,「寵物殯葬業」也迅速崛起為新興產業。 18.寵物殯葬業:李茂生教授指出,所謂「寵物殯葬業」,應包含寵物屍體之處理及處理後殘餘物之保存兩階段。前階段主要係指火化而言,後階段則指納骨塔相關服務。 19.寵物殯葬業者應包含三種型態:專營寵物屍體處理之業者、專營寵物骨灰保存祭拜之業者及兼營寵物屍體處理及後續保存之業者。 20.寵物殯葬管理的未來:依行政院環保署96年4月3日環署廢字第0960018999號函之意見,認為,現今,寵物已為家庭成員,擬人化看待,寵物後事亦進行如同人類般之儀式,……..該類寵物骨灰非屬廢棄物」。簡言之,寵物往生後火化前之動物屍體是一般廢棄物,火化後的骨灰如果想要保存,那就不是廢棄物了;然,這部分非屬環保署所管轄的業務範圍。而國內唯一處理到骨灰保管問題的,卻又是只有內政部民政司,依據殯葬管理條例所規範的是人的骨灰、而非動物的骨灰。因此,依照目前民間大力投入寵物殯葬管理業務而言,這是一件值得大家省思的問題。 (一)人性化的寵物殯葬儀式:臺灣殯葬業者逐漸含括「寵物殯葬」的業務,另外更多有愛迂心的動物醫院、寵物美容醫院等,也加入寵物身後事的正向處理。臺北市民政局殯葬處率先提供寵物環保葬的殯葬區,彌補「寵物殯葬!行政上無法可管」的窘境。從種種善待寵物殯葬儀式的公部門或民間措施之體貼,尤其是各種身後事的儀式重視,在在突顯臺灣人民人文素質與高道德涵養。 (二)世界潮流:臺灣國內對於寵物殯葬儀式已經逐漸趨向人性化,尤其在民情需求下,我國已建立動物保護法治,寵物在法律上的定義已超越單純「物」的範疇,現今寵物更逐漸被視為家庭的一份子,飼主無法忍受將其寵物屍體視為廢棄物處理,而較傾向於尋找類似於人之屍體處理的作法。目前國內各地區已有多家龍吻殯葬業者從事「寵物往生的後事處理流程J。尤其是寵物納骨塔部分:然公目前百家爭鳴的同時,公部門應適度介入,正面積極輔導寵物殯葬及儀式相關問題,甚至擴大到包括寵物殯葬業務整體之管理。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