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02 11:23:51瀏覽2113|回應20|推薦150 | |
. ( 網圖共賞:張大千畫慈湖圖 ) 是精神,也是價值──中華文化精神價值 “精神”、”價值” 二者,是二名詞,實也是一。前者指人的形而上的高貴吧,與另一帶玄味的”靈魂”相仿;後者,指精神上的追求為人一生所值,甚且可以付上生命。從前我們慣用前一詞,而現代社會生存競爭劇烈底下,我們尚要追求形而上的高貴,因為值得,道理何在?自然因為於人於己都值得,故而無價,於是說價值。 為什麽提這個呢?因為我忽然想起:有些回應朋友的簡短回應文裡,涉及這個。 我不能是個長篇的論述者,在部落格上讀文受感或被引而聯想的看法,都只能簡筆為文,以下摘錄自送出過的小回應檔存,有關中華文化的,這裡留作紀念,也算是個人最後一篇部落格貼文了。( 可是檔上沒記貼處,不過文字是字字原樣無修的。) 還先一說:我已是有年紀的人了,受傳統文化薰陶較深,又慢慢奠定年少時接觸的信仰,所以筆底能有的温雅敦厚始終是我傾向的慕羨和試載,即使能力不逮。 固然,我年長後極其欣賞寬襟莊子保持開放的心,又敏察世間動靜而生那份瀟洒幽默,無奈我前大半生的嚴肅安靜讓我只能徒有一份慕羨而已。呀,一直好想探知同理心的上乘幽默是如何誕生的呢? ◆ * 我由年少就有一個問號:為什麼聽一闕中國藝術歌曲會有那種難捨如先人的情感很細緻的在血液中流淌的親切?是東方藝術的細緻感感人嗎?是家庭社會多少遺有那份含蓄不盡露婉轉不直白的元素讓我自然又直接感受那份東方美嗎?當讀一首”赤壁賦”,聽一闕二泉映月春江花月,甚至看一齣青春版牡丹亭崑劇……,那份既似似曾相識又如許陌生的微微惆悵就起了。我想:藝術美感不同於大自然美感那份普世同質性。藝術美感是後來的創造,有每個地域不同氣味的累積切膚民性民情,故各具特質。它要在熱愛敬榮中培養,疏遠了輕忽了就陌生了,祖先的細敏感情就成了異域的隔閡了。 ◆ * 為什麼我們常說中華文化?歷史上自中原起始,大抵以敬天睦人和協自然等以漢文化(中原最早開展的強勢文化) 為核心理念和生活向周遭拓展,擴散,一面同化外族,也一面與外族文化揉合融和 (今日語是民族大融爐)。孫中山先生說五族共和,實在不止漢滿蒙回藏五族。數千年一些核心價值如尊天重道信念 (孔子老子等尤標榜) ,仁道思想,義氣長存的景仰,順應和遊適自然,敦親睦鄰的美德,勤儉守禮的重視等等,凝聚為中華文化的精神形貌和向心力量。所以,歴史的線和沿革,是中華文化的敦敦淳厚呀,霸道軍武從來不為士人推崇的目標呀!孔子講:"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老早就從他口中知道中華文化強調所向的呀;老子講:"慈、儉、不為天下先" ,也是淳厚謙和呀。不同的語氣,不同的俯瞰 (從"天"或從"道"),沿接下來,儒者或道者或再後來接納佛學修為禪者,這些思想大宗影響歷代士人政府,上下成風的,都講修和,以及有形而上的思量嚮往喜好呀!廣及大衆,民間也是尚勤尚和尚尊敬聖賢呀,都是敦和的民風。你想日本朝鮮馬哥索羅看見中國,除了繁榮,是民風之厚和彬彬尚禮,讓他們印象深刻吧。歐洲理性時代羨慕中國風,那時代的理性精神及其後的尚自然風氣說不定就是這陣東方風吹來啓發靈感的呢! ◆ * "中國文藝復興",形容得真好!遠接那個既理想又務實的人文── 發掘原早/原初的孔子那活潑的人道精神而不提其後既複雜也有僵執的儒家,是聰明的。"論語"中的普世價值較可與現在世界接軌(如"仁"接博愛,"恕"接同理心,"誠"接信實等等),更可助人們的入世精神把握現有的諸多機會和漸漸穩立的自尊自信。中華文化的靱性夠強原也遠自祖先源遠流長的務實經驗啊! ◆ * 固然古老文明有它的厚重沈滯幽怨抑壓道貌岸然等與今日世界格格不入或圬病處,但是,它的大度博天地至誠明自強不息敦厚仁義爾雅敬先人澤後代愛心良知等氣質理念何嘗不能與現代普世價值的公義博愛接軌?每個文化都有厚度,都有根源的自尊自信自豪。 . ◆ *【後記 2010/8/9】有一次,銀老談論之間,提到 " 忠恕之道 "四字,一言喚醒!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精神價值,是中華文化 " 仁者 '" 理想的精華,是孔門曾子所理解的孔子大道,最是傳神了。 忠,盡己,至誠之內在;恕,推己及人。 孔子有句著名的話:"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時我畧有的回應,只連及信仰方面的聯想,故將此回應文貼在下面的回應欄上。 . ◆* 【後記 2011/7/24】2011/7/22 挪威偏激份子變成冷血殺手,槍擊少年夏令營,致85死。我腦中便一直迴旋孔子的中庸之道,那不偏激的,不走極端的中道精神。在《中庸》裡,子思記下了孔子的智語。之言"中"道,實為"嘉樂君子"必要之明("庸")。( 抄錄一些"從容中道"的話語,在下面回應欄中部之中庸項。)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