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深度加強、拒絕浮濫
2009/02/15 18:39:27瀏覽4854|回應0|推薦13

0 意見

過年期間除了一路向南系列可供以後回味咀嚼外,今年是連著第5年讀 ;隨著年齡、經歷的增加,每年都對自己及生命有不同的驚喜與體會!不敢說會長智慧啦!?但是至少趁著年假期間的平靜,閱讀與沉澱對偶真的有很大的幫助唷!格友們有時間也不妨嘗試看看喲?!別再看那些沒有營養的大眾媒體啦!

今年,Next還接著把左傳史記後漢書戒兄子嚴敦書)、東波文集臨川文集...等,很多很多...Next學生時期被迫辛苦背頌,不知其意卻能琅琅上口、應付考試的古文,也都再度回味一遍!偶很開心、很喜悅喔!特別寫下來告訴大家...這些古老中國的智慧結晶,能夠被流傳至今,自有其奧妙,需要每個人自己用心去體會吧!?也希望這段(Since 2006/9/16以來的murmur與...)拉拉雜雜的文字影音,真的或有片段幫我們留下這一代在這段時間的一些記錄!?...

再引用去年立春前一日(2008/2/3)開始寫心得的這篇:《易經》第四十一卦 山澤損~所引述的智者之言,好話不嫌多!就再貼一次~


易經繫辭上傳第五章: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趁著年假長長,把一些自己時間外的興趣,古老的先人智慧。時代更迭綜歷代百家之言融會成Next一家之言!也留下自修參考紀錄,新年交春之際,第一卦想先談談"山澤損",希望一如...

易經繫辭上傳第八章:...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時隔2500多年,說在21世紀資訊氾濫成災的今天,還是覺得真貼切、真棒!不是嗎?

其實孔夫子後面還提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去(2008)年的年度代表字,沒記錯好像就是~『亂』~字齁?! 

雖然還是正月,偶也不免感慨:愈多人看的;愈慘!最近這3~5年間,多少理財、政治...的表演、文章 或報導,究竟是不是?造成這一波所謂「風暴」,已不足以形容其慘的?而以「金融海嘯」名之,及其後跟隨而來...的種種崩壞,失業、失序的社經慘況!?也就是Next常跟好友們「總的說」的:現代社經、文化、思想上全面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註:01年911恐怖攻擊,堪稱為其中的預警分野,詳參:「二戰前夕」在歐陸的種種恐怖攻擊與在中國的侵略行為...,Next就不多舉例了因為偶『好像又』把題目扯寫得太大了會寫不完的...囧XD///慘!)的爆發~不再需要以殺害、消滅對方人口,來佔領或殖民;而是以不同金融合約、意識型態,國家貨幣加上各式各樣的媒體包裝(宣傳+恐嚇?),來掠奪『資源』(部份可參:『無薪假』。)、並摧毀人類的文明社會!

回到本題,古代朝廷設有左、右史,左史記事右史記言;以記天子(註:現代無君王可改成:天下人)言行舉止和國家大事。前者如:春秋、左傳...,以「記事」為主;後者如:尚書、論語...等。民間更有稗官野史(如:三國演義...,等小說家言)、蜚短流長...。影響後世中國人思想至深且鉅!譬如:左傳本身~資料多、記事詳、文章雅,晉范寧形容它「豔而富、其失也巫」!非常中肯,最受歷代重視~讓Next對偶在Blog上的文章,新的一年有了更深的想望期待了!隨便抄一篇在上面的好文章分享給大家,也給自己寫文做個標準、惕厲一下,不然就「或處、或默」囉...


左傳僖公15年、陰飴甥對秦伯~

十月,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征繕,以立圉也,曰:『必報讎,寧事戎狄。』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國謂君何?」對曰:「小人慼,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貳而執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館晉侯,饋七牢焉。~


左丘明先生啊!您老先生的文章寫得可真是好啊!!短短百字,把距今2700年前的秦晉韓原之戰後的兩國態勢與外交上爾虞我詐的智慧,描寫得歷歷在目、栩栩如生!真令Next備感汗顏唉呀!不多說了,偶又寫長文了去理髮吃飯了,先將囉!愛你...

website counter

free counters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hnnycheng95&aid=265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