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24 11:47:22瀏覽185|回應0|推薦1 | |
國小六年級時,曾祖母以96歲高齡辭世,這是我第一次面臨的死亡。記憶中,因為家族龐大也因宗教的不同,除了有佛教的三時繫念外,也有道教的西遊記及傳統的布袋戲。 民國80年,我國三,這一次是直接面臨到至親的過往。一向身體健康的奶奶,在隨姑姑前往佛光山參加法會的半個月後,一天一通電話得直催促爸爸要去幫她看塔位。一向鐵齒的老爸,在一星期後終於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陪著奶奶去看她心目中的吉地,但在一個清晨的浴室跌倒後,轉送長庚一個月後離開了,享年81歲。 民國100年的⋯⋯時候,從小把我當小女兒看的大伯肝癌過世。我看到了堂哥身為獨子的無奈,所有的事情必須一肩扛起,要不是有經驗的媽媽在旁協助,三伯的每隔一天回去和他輪替守靈,我相信在圓滿後,他應該也病倒了。事後姑姑告訴我,在遺體瞻仰時,她看到大伯指甲長了沒人修、面容依舊消瘦,工作人員怎麼沒有幫他化個裝呢? 民國101年的春節前後,媽媽一個月間,相繼失去了至親。外公外婆分別以93和94高齡離開;我看到了6個舅舅5個舅媽,加上鄉下鄰居的意見交錯,完成了一個簡單但謂之於草率的告別式。我和妹妹甚至喝了好多次的”棺水”。 柯文哲說:凝視生死,才能從容看待人生。我並不是不怕死,我也曾經會想像死亡後去哪裡?好恐慌!中國人因為觀念,對於死亡是忌諱的、避談的,認為不談就不會發生。 對於婚禮、生子,我們有時間去挑選品質佳的品牌為我們服務。但是,準備這麼久的當天,相信依舊是手忙腳亂,因為經驗不足。如果有一個專業的團隊來協助,相信在經驗的協助下,在整個流程中,顯現出來的價值又不一樣了 “生前契約”就像”預立遺囑”、”放棄急救”、”簽立器捐書”一樣,我可以在事前選擇有尊嚴的模式如何”留愛不留債”。 生前契約不是詛咒,他是一個負責任的表現,如果早期能夠有契約的協助,不會因為宗教的不同,發生四不像的局面。奶奶或許是因為感念,她提早在往生前為她自己找了一塊喜歡的吉地長眠。如果大伯當初的團隊能夠為他多做一些,或許在家人心中的大伯依舊是意氣風發的。如果有契約,外公外婆的人生最後畢業典禮,相信是莊嚴隆重的,雖然每個人有被澤匹到為數不少的財產,但是人多嘴雜的情況下,身為嫁出者的媽媽真的無能為力。 我從事過醫護產業、保險業,我誠摯的相信在現今的社會中,為自己和家人多一個準備,可以: 1.減少經濟支出:現在準備,用一樣的價格提供一樣的品質,在物價飛漲的年代,我們真得無法想像"三明治世代”的孩子,如何在事情發生得當下拿出一筆為數不小的金額處理事情。 2.減少事發時的慌亂:慌亂的思緒,無法選擇和思考該如何處理,因為這種事從不會有人想要事情去準備,我們在當下就像鐵達尼的男主角一樣需要一塊木板安心,如果有團隊的協助,相信這是可以避免的。 3.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個人觀念不同,曾經看過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吵成一團,吵出結果後才開始做業的,此時的往生者正在旁邊的躺椅上聽著後輩的不同意見溝通。 4.事前規劃免於慌亂:婚禮、生產在事前縝密的規畫尚有百密一疏,何況是這種從不做規劃的事情。如果可以事前規劃,在問題發生時,團隊的協助,你會看到品質和感動,你會感覺到往生者備受重視的感覺! 各位朋友,請相信我:只是單純誠摯的分享,因為在我們都願意規劃保險減輕家人負擔的現在,又怎能夠不思考如何讓自己的保障又多一層呢?? 在人的一生中,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親友生離死別的刻骨銘心,你我都有深刻的體驗,面對自己的未來,我們應該預先得做好準備。(陶大偉2012/09/12)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