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14 12:29:39瀏覽31|回應0|推薦0 | |
核能發電到底行不行?其實沒有明確的答案,也不是「0與1」的選擇。就環境汙染而言,核種汙染、水汙染、化石能源所產生的空氣汙染都是汙染。任何人造汙染,最終人類和地球都要付出代價。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是人類在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下,假裝視而不見罷了。換句話說,不管選擇核能或化石能源都必須付出代價或機會成本。這只是「好死與歹活」的選擇!沒有太大的意義。在日本311強震及福島核災後,日本人從上到下奉行「節約能源」、改用天然氣發電、鼓勵新能源,結果不到5年就敵不過經濟蕭條和發電成本大增的現實生活壓力,重啟核電。如今,我國新政府也是依樣畫葫蘆,強調「節約能源」、天然氣發電和新能源可解決核能存廢問題。但現實上我國的經濟有比日本好嗎?沒有。我國的人民有比日本民眾自律而可「節約能源」嗎?沒有。我國政府有比日本政府誠信嗎?沒有。我國天然資源有比日本豐富嗎?沒有。我國新能源技術有比日本強嗎?沒有。既然如此,為何相信我國可以比日本做得更好呢?難道就靠政客在馬路上喊喊、騙騙選票來解決問題嗎?顯然不行。要解決能源汙染問題,就必須從改變人的行為開始。最重要的是要對汙染源和使用者賦予百分之百的責任,沒有模糊地帶。要享受現代化電力生活的便利,就必須付出百分之百的代價。在台灣,白食者(free-rider)太多了,只享受好處卻不願付費。政府應對汙染源課汙染稅再轉而補貼新能源普及化;也應百分之百對使用者轉嫁費用以刺激自發性「節約能源」的作為。這些都不需要無聊的政治操作或高尚的道德勸說,台灣人民和廠商為自利都將回歸「理性的選擇」。(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中國時報) });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mobile-inread', 'mobile-inread');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311強震及福島核災5周年前夕的記者會中表示,日本是資源貧乏的國家,若要確保能源穩定供給,核電不可或缺。從日本「廢核」轉變到「核電不可或缺」的過程中,已有4座核反應爐悄悄在去年重開發電。台灣廢核行動平台昨日在台北遊行中再度重申:「台灣的核災風險遠高於他國,因此沒有使用核電的本錢。」反核人士的訴求原本是強力立基於日本的311福島核災事件和借鏡日本的「廢核」政策。現在看來,安倍態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顯得格外諷刺。
1AF592F7F7325BEE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