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還記得我嗎? 》 試閱
2009/01/16 23:53:31瀏覽691|回應0|推薦2
蘇菲‧金索拉的小說,最具代表性的文筆風格,乃是對於故事情節的自然、生動描述,以及針對角色性格的深層創造、鮮明賦予,而其舊作《購物狂系列》正是經典的代表。是故,讀者閱讀小說時,往往會因為故事情節的變化,而直呼意外;甚至因為與現實中相仿,而會心一笑。
新作《還記得我嗎?》,延續了《購物狂系列》的幽默、溫馨的寫作風格,深刻地描述人性的矛盾、人生的追求,更進一步引領讀者認識自我,並且對於生命有所醒思。
在《還記得我嗎?》裡,突然從自己變成他人的故事題材,在小說裡、在電影中,甚至是在電視劇內,可以說是經常看見。而故事的情節,通常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永遠變成他人,而快樂地生活;第二類,是永遠變成他人,而痛苦地生活;第三類,是變成他人之後,快樂地生活,最後變回自己;第四類,痛苦地生活,最後變回自己。其中,最為常見、最能撼動心弦的故事情節是第四類。
至於蘇菲‧金索拉的《還記得我嗎?》,會是上述的那一種故事情節?由短短的四篇小說試閱,筆者尚不能完全看出故事的發展輪廓,所以就只有等待新書出版上市,讀完方可明瞭。
由蘇菲‧金索拉所寫出的故事為引子,筆者有下列的想法要闡述。
追求世間的美好,是人類亙古以來的天性。當得不到心中希冀的美好時,大多數的人們便會開始對於自己的擁有感到不滿,而去羨慕他人擁有的美好,羨慕他人有才、有錢、有權、有勢的美好,甚至有一部份的人們會希冀化身變成為他人。然而,卻不知道在才、錢、權、勢的美好背後,其所隱藏的失落和憂患,一旦接觸到這些失落和憂患,就像掀開裹屍布一般,所擁有的美好,就算再多,亦會變成不堪。
再者,擁有他人的美好,雖然能得到了歡喜和滿足,但是心靈的空虛和徬徨卻無以避免。因為擁有的美好是本不屬於自己,超出自己的掌握,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得擁有的美好出現看不到的隱性變質,所以在擁有和失去之間,便會衍生出許多的矛盾和衝突,美好亦可能隨之破滅。
人們若為了去除自己的不好,追求他人的美好,而一昧地模仿他人,甚至是變成他人,於此同時,雖然除去了自我的不好,獲得他人的美好,但卻往往連同自我的美好亦捨棄掉。有朝一日,當人們後悔,想恢復原本的自我時,將會發生如《還記得我嗎?》的書名一般的情況,不記得原本的自我,因為不記得,所以再也回不到原本的自我。
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個人特色,不論是不好或美好,皆是獨一無二的。人們不必去羨慕他人,也不應該幻想著變作他人,因為唯有自己喜愛自己,珍惜自己,生命才算有意義,人生才會圓滿。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mhow&aid=257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