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引用文章 郝龍斌:台北夢想 上海啟航
2010/05/01 23:38:07瀏覽346|回應0|推薦2
引用文章郝龍斌:台北夢想 上海啟航

郝龍斌:台北夢想 上海啟航















有一次,當我在Google地圖的搜索列上,同時打上「台北」、「上海」兩個關鍵詞時,畫面首先跳進了上海,接著街道上出現
了點如繁星、數百家以「台北」為名的店鋪,最多的是餐飲、再來是婚紗業─都是我心目中最能販售幸福感的行業。這是上海人對台北最日常的聯想嗎?


春天的腳步剛到,韓正市長就帶著上海訪問團來到台北。八十分鐘的航程,度過的卻是一甲子的風雨。六十年前,同樣有無數艘船隻在漫天烽火下,從黃浦江口啟
程,駛向台灣。但當時船上倉皇的人們可能很難想像,有一天,海峽兩岸的對峙能夠在和平互動中逐漸化解;而雙方的公僕,也終於弭兵止爭、放下疑懼。更難得的
是,在台北和上海的雙城論壇中,我們超越了往昔隔空喊話、隔桌談判的老劇碼。第一次同桌而座,傾聽年輕世代的想法、分享城市治理的心得,為台北花博會和上
海世博會在華人世界的首次登場一起做準備。


台北和上海的交流淵源,早在我們這個城市從淡水河邊的港埠起步發展時,就寫下了序章。在清代,艋舺一帶的「北郊」行商,已將上海當作一個重要的貿易夥伴。
當時的淡水河畔,舟楫雲集、商旅熙攘,吸引了一大批勇於挑戰機遇、又講究細膩作風的人群。他們是台北最早的移民,也勾勒出城市性格的基本輪廓。


1949年,台灣又成為另一批新移民戰後餘生的棲遲之地。但顛沛動盪的命運,卻未曾澆熄人們追尋理想的熱情。


當年人們克難營生的手藝,像是小籠包、牛肉麵、豆漿燒餅,如今已融入台北人生活裡的共同記憶,甚至變成這座城市向國際行銷的美食名片。當台灣社會一步步走
向開放,書店、小劇場、唱片行、排練場,散落在城市各處的文化據點也紛紛冒出枝芽。直到今天,那些曾為金馬影展廢寢忘食的文藝青年、在咖啡館辛勤筆耕的作
家、在紫藤廬放言高論的異議份子、從校園裡走出來的民歌手…他們已經把台北栽成一片華人世界中最繁盛的文化森林。而整整一甲子過後,移民們的他鄉,也早就
成了故鄉!


今天,城市之間的競合,已非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而是端看這個城市,能夠為世界提供什麼獨特的價值。當上海迎來世界博覽會時,來自台灣的團隊,擔當起台灣
館和中國館創意設計的關鍵任務;當源自江南的崑曲,在台灣作家悉心改編後,重新注入年輕靈動的氣息;當整片長江三角洲,已成為台灣經貿產業鏈的重要基地…
在這個時間點上,台灣也完全可以有自信地敞開大門,讓大江南北的人物與思想,在這裡匯流激盪、自在揮灑。


事實上,最能讓台北在華人世界中引以自豪的,不是簇新的高樓,而是讓民間力量健康成長的土壤。在台北,各種創作或研發,都不會被任何有形或無形的審查所囿
限。這裡日漸多元的社會價值,和相對不那麼功利躁進的社會氛圍,恰足以讓來自各地的人們,都能找到一處安居自得的天地;讓每個人心中的夢想,都有和別人自
由碰撞的機會。


在我們的城市裡,公民精神蓬勃發展,諸如環保、宗教志工、動物保護、社區營造等民間團體,也在各自關注的課題上,分進合擊、互為呼應。許多時候,他們還能
以一種更具效率的方式,分擔公共服務的職能,豐富了民主參與的機制。


在韓市長來到台北的頭一晚,我就帶著他步出會議廳、走進夜市,親身體驗台灣民間旺盛的活力和熱情。在上海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和台北捷運上,我們市民的涵養更
讓上海朋友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凡此種種,皆是我們在城市交流中,可以向對岸介紹和分享的生活方式。只要有這樣的抱負和襟懷,誰說台灣經驗不能作為啟發
大陸變革的支點?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讓台北的開放自由與上海的市場規模互相輝映、彼此提攜,在東亞崛起、中華文明復甦的潮流中,共領風騷數十年。2010年五月一日,上海
世博台北館開幕,我們啟航了! (作者為台北市長)

Maps: http://maps.google.com/maps?hl=en&gbv=2&q=%E4%B8%8A%E6%B5%B7%2C%E5%8F%B0%E5%8C%97&ie=UTF-8&sa=N&tab=il&tbo=1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chuang&aid=399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