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外來文化與本土化
2015/06/22 11:04:31瀏覽1442|回應1|推薦4

洪秀柱旋風在電視台引起文化這個話題。有些名嘴批評洪秀柱,說她完全是國民黨黨國體制下的餘孽,除了滿腦子忠黨愛國之外,還一向反對本土化,根本不瞭解台灣主流文化是什麼

 

洪秀拄反對本土化成為洪的罪狀之一,剛好前兩個月有一批大學生碩、博士班學生,舉辦一個小型的學術研討會,談的就是中國文化與台灣文化。我的演講內容節錄如下:

 

主張文化本土化的人,基本上對「文化」兩個字概念不清楚,對人類文化史的發展也不瞭解,所以會提出這種幼稚的謬論,這種似是而非的謬論對台灣社會已經造成嚴重傷害,使台灣文化至少倒退了二十年之久,但是這種謬說舖天蓋地似乎成了真理,這是台灣的危機,將來會禍延子孫,同學們對這個問題要慎思之、明辨之。

 

文化本土化,那是部落時代的思維,任何一個族群,在其文化的發展,都是經過與不同文化長期,接觸、碰撞、吸納、融合的過程,能夠兼容並蓄汲取外來文化而不斷豐富自己者,其族群會逐漸壯大,一味排外者,其文化發展會陷入停滯、衰退,遲早會被消滅。所以西方學者早有文化無國界之説,本土化是一種很狹隘的鎖國心態,是一種病態思維。

 

主張本土化,除了對文化定義不瞭解,他們對台灣近代史的解讀也完全錯誤。他們說:中國文化是封建保守的大陸文化,是外來文化,台灣文化是現代的、開放的、多元的海洋文化,台灣文化早就優於大陸文化,所以要去中國化

 

這種說法完全不是事實,事實上在四九年以前,歷經日本統治五十一年,台灣文化還是很落後的,落後的根源是日本對台教育政策。根據日本人敎育省(教育部)的檔案,他們的對台教育政策是:「不得注入台灣人精神文明」。根據這個決策,台灣中、小學、職業學校很普遍,其敎育目的是為了提高勞工素質,一直到四九年台灣只有一所大學,台北帝大(台大前身),而台北帝大的學生95%以上是日本人,台灣人只能學理工、醫科。日本對台灣的愚民政策使台灣變成「農奴之島」,台灣根本談不上文化。

 

當時台灣文化的真面貌,有兩個資料可以參考,其一是兒玉總督時代,日本官方做的「台灣人舊習慣調查報吿」,其中對台灣人的習俗做了詳細調查。當時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根據這份調查報告,總結台灣人三個特性:「貪財、好名、怕死」,根據台灣人特性決定用「生物原則」治理台灣,生物者是連動物都不如的東西,可見後藤對台灣人卑視到什麼程度。

 

生物原則的重點是,壞習慣如裹小腳、納妾、養女、吸鴉片一律不管,但是對於企圖以各種方式,反抗日本統治的嫌犯,一律格殺勿論,頒布「匪徒禁制令」,在其六年任內殺了一萬多個台灣人。在日本愚民政策及殘酷的統治下,台灣怎麼可能發展出什麼高級的海洋文化?

 

另一重要參考資料,就是偉大的反抗運動者蔣渭水先生。他一生奮鬥的目標除了爭取台灣人權益外,另外一個工作就是,企圖提升台灣文化水平。他曽經以醫生的身份為病人「台灣」,開出「台灣人的診斷書」其中例舉台灣人性格的缺點:迷信、排外、好鬥等等,許多缺點至今未變。我們對蔣渭水先生的觀察力由衷地敬佩。

 

台北帝大是當時最高學府,林茂生是唯一留美博士,當時台灣的民間習俗、民間信仰都還是中國的,跟內地大同小異,是典型封建的、大陸的中國文化。皇民文只影響了少數皇民分子。

 

我們反觀1949年以前,大陸中國文化的面貌。中國遠在晩清自強運動就開始推動現代化,現代化歷經洋務運動到五四運動,甚至延續到台灣的《自由中國》雜誌、《文星》雜誌,其精神一直不絕如縷。中國知識份子在追求現代化的道路上,雖然主張不同,但是都不脱兩個主軸:一是引進西方文化;一是批評中國文化,尤其是五四運動,影響所及,百花齊放,大師輩出,甚至抗戰期間,推行的新生活運動,其目的就是針對中國民族性缺點而開的處方。

 

所以在抗戰勝利後的中國文化,是經過洋務運動、五四運動、列強侵略、共產主義崛起,等等大衝擊以後的中國文化,那時的中國文化,已經是豐富而多元的文化,不是現在年輕人被誤導的中國文化。

 

四九年國府遷台,帶來了全國菁英,突然豐富了台灣的文化水準,也充實了台灣的社會結構。到台灣以後,知識份子對文化大方向的思考未曽間斷,前有《自由中國》雜誌,有不少大師級的學者,對西方文化做更深入的介紹。後有《文星》雜誌,由李敖掀起的東西文化論戰。

 

台灣在國際大環境改變以後,放棄了反攻大陸,専注台灣經濟發展,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蔣經國主政,在解嚴後臺灣的民主政治也快速發展。台灣今天的文化,就在前述的歷史背景中逐漸形成今天的面貌。

 

台灣今天的多元文化、海洋文化,是本省人、外省人共同經營的結果。把中國文化形容成保守、封閉、落伍;把台灣文化形容成多元、海洋,完全眛於歴史的事實。今天臺灣文化中的海洋部分、多元部分恰恰是國民黨、外省人帶來的。直到今天,我們睜開眼睛看看臺灣社會,台灣至今,還有少數純粹外省人居住的的小眷村,中南部也有不少純粹本省居住的農村,比比看他們之間誰比較封建?誰比較海洋?誰比較現代?誰比較中國?

 

台灣社會,應該在中國文化基礎之上走向世界,而不是排除中國的部分回到本土,這種狹隘的閉鎖心態,是部落時代抗拒外來文化的態度,這種謬論在台灣被視為真理,這是台灣文化最大的危機,也是台灣學術界的羞恥。

 

至於「台灣文化優於中國文化」,此一說法完全沒有邏輯學概念。我們可以問:「你喜歡香蕉還是芭樂?」,我們不可以問:「你喜歡香蕉還是水果?」,中國文化是水果,學術界認定的中國文化圈包括中國、韓國、越南、日本在內。中國文化像棵大樹,台灣只是大樹的一個枝幹,兩者關係密切但根本不能做比較。

 

演講結束後同學發問熱烈,問的最多的是「文化離不開土地」,我的回答如下:這也是部落心態,在古代同一個族群,兩個部落可能地理環境的關系,互不往來,或者兵戎相見,進入文明時代,文化與土地的關係起了變化,不再受地理、距離的侷限,所以日本人才會派大批遣唐史到中國學習,中國唐三藏才會千里迢迢到印度取經。

 

歷史、文化與土地的時、空之間的因果關係,是以影響力與重要性做標準的,跟距離關係不大。舉個例子,1789年亁隆征越南,結果大敗而歸,征越將領謊報軍情,聯合朝中大臣欺瞞乾隆皇帝,結果乾隆皇帝,還把征越之役列為十大武功之一,但是從此,中國在越南的影響力一落千丈。今天乾隆征越這件事還有誰記得,學界或編教科書的老師誰會把這段歷史編入教科書。;但是同年,在地球的另一端,位於西歐洲的法國發生了大革命,在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根據民主思想被推翻的封建王朝,這件事影響了全世界,直到今天。請問同學越南距離中國遠,還是法國距離中國遠?文化離不開土地,呸!再舉個例子,辛亥革命成功,中國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請問對台灣人而言,辛亥革命重要還是二二八重要?

 

我接著説:二二八在歷史上是個芝麻小事,而且早已結束,將來二二八的研究將會偏重於一個有趣的題目,「在陳水扁到馬英九時代,為什麼有那麼多學者昧著良心,在二二八問題上集體說謊?」。辛亥革命成功,中國步履蹣跚地致力現代化,後來國民黨完成北伐,領導八年抗戰,勝利後臺灣回歸中國,所以對臺灣人而言,辛亥革命比二二八重要何止百倍。文化離不開土地,呸!

 

        結束演講發覺已經超過三個半小時,看來我的演講成功,因為三個半小時無人提前離席,也沒有人打瞌睡。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wu0211&aid=24815009

 回應文章

Mittermey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06 20:26

當年同樣身為殖民地族群 

當年同樣受到日本「皇民化政策」影響 

當年同樣是 

男人被日本徵召去「當砲灰」 

女人則被送到部隊當「慰安婦」 

但是 

台灣人 跟 朝鮮人(現今的"韓國")為何最終對日本人有如此不同的反應? 

台灣人 歌頌 緬懷 那段皇民化時光 

韓國人 憎恨 唾棄 被日本人統治的時代 

台大榮譽教授、日本綜合研究所長、法學院長、社科院長-"許介鱗博士"

有做過非常詳細的分析並且於2011年出書-

《日本殖民統治的後遺症 台灣VS.朝鮮》 

剖析這2種截然不同的情結 

說穿了 

就是韓國人個性比較剛強 寧願站著死 不願屈辱生的人多 

而且 

日本統治韓國時,當時韓國人還有韓國本國史的歷史課,保持了韓國人的民族意識。 

韓國人看著自己的千年皇宮被佔,日夜切齒,

韓國人看著金剛山上日本遊客的威風,暗地裡悲泣, 

想著五百年前李舜臣用鐵龜船大敗日本海軍的的威風,韓國人永遠心思奮起, 

這就是韓國人不會被「皇民化政策」影響的根本原因。 

而台灣人受日本統治時之前,

並未讀到完整的中國史和台灣史, 

台灣多數青年對中國和台灣的認識是一知半解

(因為當年唐山過台灣來的大多都是一窮二白的"羅漢腳",根本沒啥讀書人敢過黑水溝), 

在1895年-1930年的幾次大型抗日運動中的一些知識份子又被日本人殺的差不多了, 

所以剩下來的漢人只能放棄武裝抵抗,選擇逆來順受,

而任由日本統治者的醜化和污衊。 甚至任由日本人把自己祖宗牌位燒毀,也不敢吭聲!

姑且不論

以下這些人是否有"身世之謎"

但 

李x輝、金x齡之流這一代人從未讀過四書的孔孟之論, 

對漢唐盛世、文明輝煌的宋朝也幾無所知是不爭的事實, 

她們所知道的中國只是日本形容下的近代衰亂落後的現狀,

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只不過是千年古墓的腐朽屍骸。 

所以他們心中 

只有天皇, 

只有太陽旗, 

只有靖國神社! 

因此,

對韓國人來講,認同日本就是等於拋棄自身的民族尊嚴和驕傲,

等於自甘低賤地向日本曲膝臣服。 

而台灣少數皇民卻把衰亂落後的祖國當成她們唾棄的對象,

自身像是處於第三者的地位, 

在中國和日本之間作出選擇,

她們心理上認同日本即是等於去舊迎新、登高遠卑,高人一等 

虛偽的「民族尊嚴和驕傲」由是於焉而生。

於是 

自己父執輩兄弟參軍戰死異鄉,

自己女人被日軍抓去當「慰安婦」

的這些舉動在他們這些皇民心中都成了《光榮的象徵》

(大家隨便上網查查就知道 台灣有多少人出來挺當年的「慰安婦」的政策正當性,這跟韓國人舉國上下的唾棄態度也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