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5 22:33:48瀏覽2756|回應38|推薦154 | |
小倆口展開了一場說故事比賽,先生先講了一個幾乎人盡皆知的「懶妻」的故事,他說: 話說有這麼一位女主人實在是懶得不成話了,灑掃庭院之事不但是概不過問,一日三餐都得要她的另一半來伺候。有這麼一天,先生奉命要遠行公幹,計時約一週才得回來,臨行對愛妻放心不下,怕她餓死,只好做了一張又厚又大的餅套在嬌妻的脖子上。可是到了七日歸來,可憐的她依然是餓死了。餅還是在脖子上套著,她只吃掉了靠近她嘴邊的那一小部份。 做太太的聽了不覺嫣然一笑,接著也講了一個「懶夫」的故事,她說: 話說有這麼一位男主人真可說是懶得一蹋糊塗,他每天在家除了吃飯、睡覺和看報外,對家中之事從來沒有出過一臂之力。有一天太太正在廚房裏忙着,把他也叫到了身邊想加以訓練一番,便對他說:「親愛的,請你把那邊的切菜板遞過來,我要切菜了。」他卻本性難移地彎下腰去說:「我懶得去拿了,你就在我背上切算了。」太太氣憤之餘真的就一刀下去了,不一會只見他背上鮮血直流,太太於心不忍地問:「哎呀:你怎麼不喊一聲呢?」他卻沉得住氣地說:「算了,就讓它去吧,我懶得喊了!」 好逸惡勞乃人之常情,於是有人說懶人真有福,不過懶人如想享福,還得有其基本條件才行。譬如說:懶妻得配個勤夫。反之,懶夫當然亦得要配個勤妻。同理,懶子得配個勤父,反之亦然。否則的話,那裏會那麼容易「坐享其成」呢? 依我來看,懶人多半都很聰明。所謂「勤能補拙」的意思,也就是在說:「瞧你忙得半死,活該,誰叫你這麼笨來着?」,凡是「碌碌」終日的,必是「庸才」無疑。文人雅士們往往都喜歡用「疏懶成性」來自況,其實這也就是在自負其為「天下第一聰明人」也。 三國時代,有不少懶人的故事,第一號大懶人就是諸葛亮,這位臥龍先生當初在隆中高臥的時候,不就是整天在大睡其懶覺嗎?劉備為了要找他,不惜三顧於茅廬。到了第三次好不容易被碰上了的時候,他老先生卻正在草堂晝寢,害得劉皇叔苦等了幾個時辰,最後總算是伸了個懶腰,口中吟道: 大夢誰先覺?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遲遲。 瞧瞧他這副懶像,可真夠人領教的了。好不容易把他請下山,等到了三江口,竟在周都督的面前誇下海口,領了三日造箭十萬的令,頭兩天他還一直不動聲色地裝出一副懶洋洋的樣子,最後不但如期繳卷,還叫敵人上了他的大當。他十足展露了一手大懶人的大聰明。 三國中第二個聰明的懶人可算是龐統了,這位鳳雛先生與諸葛亮巧為一龍一鳳,可說是難兄難弟了。劉備對他比起臥龍先生來可差遠了,只派給他一個丰陽小縣縣長的差事,他雖去履新,卻是一連三個多月懶得去衙門上班,消息傳到了劉備的耳朵裏,便叫張飛去查個究竟,果然見他終日沉睡醉鄉不理政事,等到猛張飛一發火,不到半日就見他把積壓了百餘日的公文處理得毫無差錯,可見他的偷懶,正是對劉備的「大材小用」所作的抗議,聰明。 懶惰的人固然有不少是聰明的,但聰明的人卻不一定非要以懶惰來表現他的聰明不可,否則的話就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可能。何況還有一些不能算是絕頂聰明的人,更應該避免「自作聰明」了。 作者:陳彥增 民國六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這一篇希望陳教授沒看到,因為他漏了一點-懶學生要有勤老師. 弟子不想寫功課, 夫子幫忙寫. 裡面所形容的"懶"都有我的影子. 文章是秘書打的. 諸位也可以很懶,不想回應,點個推薦就好.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