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離開奇特的飛來石之後,繼續沿著步道石階一步一腳印的前往此行最高也是名氣最響亮的光明頂前去,光明頂與蓮花峰和天都峰並稱黃山的三大主峰,其中蓮花峰是黃山最高的山峰,和天都峰一樣的險峻,而光明頂相對的較為平民也多些親和力。第一次遊黃山走安全和容易的路線較為妥當。
到達光明頂之前有一分支步道前往群峰頂,走上峰頂之後睥睨群山,絕美景觀盡收眼底,才覺得群峰頂這名稱是非常的貼切。
往群峰頂的指示牌上面有英文韓文和漢字,想必有很多韓國遊客。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接近于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年平均降雨日數183天,多集中於4-6月,年平均降雪日數49天。
黃山的松樹是從堅硬的黃崗岩石裡長出來的,有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它們長在峰頂、長在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鬱蔥蔥,生機勃勃。黃山松還奇在特有的天然造型。黃山松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曲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不相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起了貼切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臥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雨傘松等等。
左邊遠處就是光明頂,而右前方最遠處是三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
登山客絡繹不絕的前往光明頂
終於來到了光明頂了
光明頂,是黃山第二高峰,僅次於蓮花峰,海拔1860米,是黃山前山和後山的分界線。峰頂平坦高曠,視野開闊,日光充足,故而得名「光明頂」。光明頂也是觀賞日出的勝地。明代普門法師曾在此處建大悲院,著名作家袁中道等人均在此留下遊記。1955年,在大悲院舊址上建成黃山氣象站。
如果是將大悲院拆除蓋氣象站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正前方右側為天都峰,左側為蓮花峰,蓮花峰是黃山的最高峰,天都峰為第三高峰,而光明頂與煉丹峰為第二高峰。
位於光明頂東側的煉丹峰地勢險要,與蓮花峰和天都峰遙遙相望,視野遼闊,壯麗險峻的黃山群峰盡入眼簾。
遠處的群峰頂上,依稀可見走動的登山客。
天都峰的驚險步道,浩大又極為艱鉅的工程。
蓮花峰上依稀可見到一些建築在石縫之間,真是不容易。
斷層構造是行成黃山秀麗地貌的主要因素之一,此處即為斷層構造,風化後形成山谷地貌。
北海賓館是我們下塌的地方,前方不遠的山頂是看日出的好地點。
這些心連心的鎖都是相愛的人的祈願。
夢筆生花的傳說
北海散花塢左側,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筆尖朝上的毛筆,峰頂巧生奇松如花,故名“夢筆生花”。傳說,有年春天,詩人李白來到黃山,見到北海山峰競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詩興大發,便昂首向天,高聲吟道:“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這聲音驚動了獅子林禪院的長老。他走出山門,細細一看,只見一位白衣秀士,風度瀟灑,便上前施禮,請問尊姓大名。這位不凡之客原來是“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翰林。長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來用清泉釀制的米酒,還拿來一些文房四寶。長老急忙盛滿了一杯酒,雙手捧上,敬給李白。李白慌忙還禮,雙手接過,一飲而盡。二人席地而坐,縱談詩文,開懷暢飲。李白深感長老待人誠懇,意欲草書詩作相贈,以作答謝之禮。長老大喜,小和尚們忙著研墨的研墨,鋪紙的鋪紙。李白趁著酒興,奮筆疾書。長老及小和尚們分別站兩旁,目睹那遒勁的大字,讚歎不已。李白寫畢,還有三分酒意,便將毛筆順手一擲 ,那毛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這才告辭長老而去。長老送走李白,回過頭來,不禁大吃一驚,剛才李白擲下的毛筆已化成一座筆峰,筆尖化成了一棵松樹,矗立在散花塢中。這就是如今見到的“夢筆生花”。
型狀如筆架的筆架峰。
狀似雨傘的雨傘松,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