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到由書改編成的電影《街頭日記》,滿勵志的!
這幾天從圖書館挖出《自由寫手的故事》(teach with your heart)[艾琳‧古薇爾著,天下出版],比我想中好看。
電影《街頭日記》( freedom writers diary)
主演是新一代美國甜心希拉蕊史旺,擺脫《男孩別哭》的男剛氣,片中的蔡鳥老師手足無措倒是一氣呵成。
改變自己的志向,選擇當老師,第一天上台面對控制不住的場面,捲著父親送給她的珍珠項鍊。
片中比較強調女主角自身向上的努力,兼職幾份工,然後又把婚姻搞砸。
其實這一切都只是開始,因為其中強調的挫折不比書中或現實中還來的多。
書《自由寫手的故事》(teach with your heart)
電影所陳述都只是前半部,書完整陳述她當老師、參選議員,成立非營利組織。
書中父親的角色吃重,支持她、鼓勵她,在心理或物質的支持上,對主角而言,是難以取代的。
一開始當老師受挫,父親有提醒也有支持。面對其他老師不友善的待遇,女主角想盡辦法讓學生有生動的戶外教學。
或許對其他老師來說,這只是一門英文課,但對主角而言,他想要讓學生用書寫找到情緒的出口,改變自己。
透過書寫轉變為支持自己向上的能力,即使有坎坷悲慘的時期,甚至是種族歧視,在書寫的過程成為過去,反省和自覺成為向上的動力。
身為白人的她,跟學生一起體驗歧視、槍枝與幫派問題,她決定以猶太人受害的背景故事讓學生們感受文字的魅力。
深感同受之下,學生對於自己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不管是看著朋友被虐殺,還是自己武裝自己不被傷害,學生們努力轉還自己的命運。
在大家一起努力之下,她們一起去寬容博物館、華府領獎。他想要改變不只是學生,還有教育方式與學生的待遇。
最後主角推動非營利組織,要讓這種寫作方式推廣,也要幫助更多的人。他到處奔波演講,甚至她的學生也跟著去演講。
大家在這樣相處課程相互成長,得到自信與成就。
不幸的,最後主角在趕去演講的過程中父親過世,但是在父親心中,主角打了美好的一仗,得到勝利。
這本書我覺得的感動人心的地方,除了奮鬥的過程,還有大家幫助與願意改變的心念。
書中寫了不少作者的心境,甚至如何把書變成劇本,並且還有遇見大咖導演與父親的偶像。
即使是峰迴路轉,有時在最後一刻才實現願望,但是我覺得主角要讓學生認為一切都是自己努力換來的心意良好。
這世界上有太多理所當然的事情,父母給於金錢,社會給於尊重或幫助,但是太多人沒有過背後的那些理所當然。
白人與其他種族的問題,弱勢族群因為排斥或打壓,大家結為幫派和帶武器上課,而白人以為這樣安逸待遇與環境是理所當然。
這些學生們擺脫那些宿命,老師給她們另一種對待人生的態度:所有成就或想要的都要靠自己努力。
所以不管是出去戶外教學,還是想要跟受難者見面或吃飯,都要讓學生付出心力勞力,無論是捐款還是辦募款舞會。
這樣的教育方式其實在教育體系中是不會出現,即使老師口中會那麼告訴學生,但是有幾個人讓學生去體驗?
一方面這本書讓我去反省台灣的教育體系,太多的知識選取,卻不會教我們怎樣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作為一個人,我們總是在問人生的意義何在,但是我們不曾去認識到,我們才是被生命詰問的人。
我們都有選擇自己生命走向的自由。
就像心理學家弗蘭克(他也是集中營受難的猶太人):
在任何極端惡劣的環境哩,人們還會擁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
自由寫手的非營利組織網站:
www.freedomwritersfoundati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