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1/06 17:18:00瀏覽3|回應0|推薦0 | |
聽完游淙祺老師的演講,心中嚼著之前看的想法,想要提出討論。 宗教多元論,探討宗教多元現象常有的衝突,如何解決或以何種方式看待。 從排他論到兼容論,其實都是一種排他。 多元論(J.HICK)肯定每個追尋信仰中的絕對價值,至於神,轉換成一種普遍概念─「終極實在」,無論上帝或阿拉。 但有學者認為他還是一種排他論,因為他必須把他自己豎立的理論作為絕對真理。 游老師以宗教經驗的「經驗為」(維根斯坦用語)去說明宗教價值被認同。 我認為認同價值或身分必須從認知下手,由認知到認同,因為「多重」的概念必須被認知,試圖以包容的態度。我不否認這是先行立場或態度,但是透過這樣態度是否能是另一種解套。 認同是要求共同的「經驗知」,但是如果是無信仰的人,如何使他知道宗教多元論中的經驗為? 或者,無宗教信仰的人或許可以用認知宗教多元現象已達到對宗教多元論的認同? 認知到認同或許是一個過程,或者是同一經驗而達到不同程度的「知」,但兩者是否可以在宗教多元論中試圖謂其困境解圍?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