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產品策略分析 I 新零售領域頭部產品是怎么設計優惠券發放與使用策略的?
2021/07/28 09:58:56瀏覽58|回應0|推薦0

編輯導語:如今線上零售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日常購物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而在線上零售平臺上購買商品也會獲得不同程度的優惠,比如各平臺的優惠券;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新零售產品的領券功能,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背景:2020是新零售領域全新變革之年,這一年許多新的產品逐漸深入我們的生活,除了人們熟悉的京東到家、盒馬鮮生外,還有叮咚買菜、樸樸超市、永輝生活、華潤萬家等。

用戶在使用上述產品時候會發現,其中部分產品的使用體驗和以往我們體驗到O2O產品(美團、餓了么)有巨大差異,形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是因為產品的基因不同:美團外賣類O2O軟件是純線上業務,而盒馬鮮生、華潤萬家類產品是有線下門店的,這就決定兩者產品形態的根本性差異,這導致不少用戶在熟悉的體驗中產生一絲陌生感與疑惑。

例如領券:在美團上領了優惠券就可以在任何一家外賣店使用;但是在盒馬鮮生深圳店領取的優惠券就可能不可以在上海使用了——優惠券從無限范圍收縮到了特定門店。

那么如何讓用戶即使換了店也用得上券?進一步思考,優惠券的本質就是實惠,用什么策略可以讓用戶用最實惠的價格購物從而提升復購率?本文將調研不同產品是如何解決上述的問題。

一、問題

這個需求面臨三個痛點:

  • 如何保證用戶在不同門店、業態下有券可用?
  • 領券購與促銷活動的優先級如何定義?(譬如門店線上線下都在促銷,用戶線上又有優惠券)
  • 不同類型券的優先級應該如何選擇?如何達到優惠力度最大從而達到用戶體驗最優?

二、選取競品

分析:本文在選擇競品主要以得到解決方案的目的為主,且行業屬于早期,不同產品的體驗差異仍然較大,所以競品選擇上較為廣泛。

三、產品策略

1. 優惠券發放策略(怎么讓用戶任何時候都有券可用?)

1)自動下發優惠券:美團買菜、星巴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

(樸樸超市:登陸時自動同步發放)

(叮咚買菜:短信推送異步發放)

(星巴克:基于LBS地理位置多渠道推送)

2)下單時自動領券結算

(淘寶:下單自動領券)

(京東到家:購物車滿額自動領)

3)強提醒+手動領取優惠券

(永輝生活:強提醒+購物車快捷領券)

(永輝生活:購物車適用商品券提示)

(盒馬鮮生:手動領券)

分析:當前實現自動領券購的只有京東到家和淘寶,其中淘寶主要是面向單品自動領券購,京東到家是面向購物車總額自動領券購;

其他產品只可以自動發券或者手動領券(盒馬鮮生),叮咚買菜、永輝生活與美團買菜、盒馬鮮生實現自動用已有券。

2. 優惠券與活動的優先級計算策略(先算活動價or券后價?)

問題:優惠券(如300-20的券)與活動(形如300-40滿減)的優先級,根本來說是優先計算活動價還是券后價,目前市面上產品的做法為:活動優于券,即先計算活動價再計算券后價。

關鍵難點在于購物車預結算環節返回什么程度的優惠價格?譬如滿了300是先扣活動的40元還是優惠券的20元?若不能處理優先級關系,極有可能最后返回的價格混亂:0元甚至負數價格。

本節選取代表性方案為:京東到家與盒馬鮮生。

1)京東到家:商城頁優先計算活動價,結算頁展示最終價(自動領券用券),在購物車頁只計算券后價:活動滿減寫死,券可調整。

(從左到右:商城頁、結算頁、購物車頁)

2)盒馬鮮生:結算頁直接展示活動+券后價,但計算邏輯上事實優先計算活動價,再算是否滿足券扣減條件:活動價與券都寫死不可選。

分析:

  • 所有的方案都是活動價優先,因為活動可維護的空間大、形式繁多,因此活動優先級高于純代金形式的券;
  • 京東到家的方案是在前端計算活動后金額數字再查詢可用券,領券結算前不展示券后價;但是購物車僅展示券后價不展示活動價;
  • 盒馬鮮生的方案是先計算活動價,再計算活動價后可否用券;區別在于盒馬鮮生的券是寫死的,系統自動選擇;優點是結算前可以一目了然全局最優價格(不含運費),缺點是不利于湊單系統建設。

總結:

活動價>券后價;京東到家方案適合促進消費,盒馬鮮生適合促成交易。背后的產品觀或許可以理解為:用優惠吸引用戶消費/只賣給用戶用戶真正想要的。

3. 優惠券優先級使用策略(先用哪張券?)

優惠券分類:全場券、分類券、運費券,全場券可細分為日常券與新人券,分類券可分為品牌券、品類券,運費券與其他兩類券不沖突;只有定義好先用哪張券才可以正確返回預結算券后商品價格。

例:

  • 面臨的沖突在二元的是:疊加券與普通券的計算優先級沖突;
  • 一元的:即期/遠期、全場券和分類券、滿減門檻高/低的優先級沖突。

競品案例:

1) A/C(普通/疊加優先?)問題:當前僅有京東到家采取這種券策略,因為疊加券成本由京東到家第三方平臺cover。

其表現為忽略普通券后價是否滿額,只要原來商品滿額直接在券后價上再減價。

分析:在結算階段,疊加券不影響滿減券的使用,反之亦然;這種疊加券獨立核算機制會給運營帶來較大的壓力,需要保證消費券不能出現負數價格的情況。

2)D/E(即期/遠期優先?)問題:因為當前優惠券主要為免費領取,京東到家與盒馬鮮生采取了同一張券用戶的擁有上限為1,可有效避免同一張券的到期區別;在有償代金券機制的美團外賣則采取了即期優先的策略。

3)F/G?(全場券/分類券優先?)問題:全場券和分類券在前端定義較為廣泛,主要為:新人券、全場滿減券、品牌券和品類券,后端的角度來說只是全選或者部分選中券對應商品。

京東到家主要采取運營策略,階梯級制定優惠券,避免同一優惠金額出現兩次。

盒馬鮮生采取運營與產品結合,運營上:避免相同滿減門檻、優惠額的不同類型券,(如同時出現同等面值49-10的全場券和品類券導致復雜運算),在相同優惠額下,優惠券的滿減門檻不同,且默認選擇全場券優先。

(優先選擇全場券可以極大減少運算量)

而永輝生活app則優先選擇分類券:有利于清庫存,提升利潤,運營外聯等業務活動。(薅羊毛的朋友最好點開來看看)

4)E/G(門檻高/低優先?)問題:

京東到家:通過運營策略躲避過了門檻限制,做到了每一個門檻(區間)有且僅有一張券可用;永輝生活:低門檻優惠券優先使用。

分析:

京東到家通過運營策略躲避過了門檻限制,做到了每一個門檻(區間)有且僅有一張券可用。

但是這也限制了業務制定運營活動的空間,譬如49-10與29-10,顯然是前者的利潤空間更高,且零售產品的毛利差異巨大;如此使用空間更廣,如低值產品拖把掃把可以用29-19券,但是一箱水果顯然就無法使用了,而更高門檻的優惠券(譬如49-20)可能滿減后導致低利潤產品虧本,最終商家只能將商品設為特殊商品不可用券。

永輝生活優先勾選低門檻的優惠券可以保證業務利潤,并促使用戶復購;但是這種邏輯只適合在可選擇情況下默認勾選,如果在盒馬鮮生自動選擇且寫死不可更改的機制下會引發用戶憤怒,帶來較差體驗。

小結:

建議將券優先級功能化,讓運營可以選擇在不同價格區間內,不同券類型的優先選擇,減少使用規則的編寫,束縛業務運營。

四、總結

在新零售賽道上,所有的產品都是新玩家,本文圍繞用券策略、券與活動計算策略、優惠券選擇策略對各個新零售產品的券策略進行橫向分析,對其其優劣為產品設計者提供參考,理清券功能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即使與用戶固有習慣相悖,長遠來說設計好適合業務形態的功能才能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畢竟,沒有用戶想領到一張沒有用的券。

 

本文由 @Hubert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贊賞

快速連結:品牌行銷點點讚

GOOD485885CE4EED


一痛一穴位:急性腰扭傷,找痛點選穴位!走兩步就要歇 當心腰椎管狹窄懷孕後牙疼怎麼辦?懷孕後牙疼要怎麼處理?水分淤積就會導致身體水腫,常按這4個穴位,去除水腫幫助大
( 在地生活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88t64v460121&aid=1658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