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02 20:45:34瀏覽16|回應0|推薦0 | |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 值得注意的,在大陸的共產黨政權,從毛澤東建政的1949年開始,到文革以後的鄧小平,以至於今天的執政者,對中華民國的態度一直採取避免否定的立場,甚至於面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在某種程度上給予適度的尊重。這是由於在歷史的進程中,中華民國不但早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歷經內憂外患,在內戰後遷移台灣仍然繼續存在與繁榮。中華民國雖然今天在地理上侷促一隅,國際上處於邊緣,卻具有更豐富的政治與文化上的合理性。中共在解放以後建立的歷史論述中,面臨兩個大的問題,第一是中共與傳統中國的關係,第二是與中華民國的關係。中共的誕生是在共產國際的扶持下於1921年7月成立的,1949年建政後「一面倒」的國策,使得中共成為一個實至名歸的「外來政權」。因此,中共的歷史論述反映出國族認同的困境,這個問題,從一開始成立中國共產黨,就依共產國際的定性,是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一環,在歷史的進程中,是沒有國族認同,甚至於是反國族認同的。辛亥革命致使中國3000餘年之王朝崩潰,然中國並沒有經歷西方15世紀以來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工業革命以至資產階級興起的過程。因此,中國當時欲直接模仿西方共和體制,不論是議會政治或社會主義,都產生了很大的落差。辛亥以來,中國人一直在摸索適合的概念與體制,對於如何以法治下普遍民權的治理,以及人民已非百姓而係積極參政之公民,仍感隔閡。在這百年中,中華民國由於孫中山的政治思想偏向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融合,曾經產生黨國體制,然隨歲月更替,中華民國的體制到目前已經發展出可運作的民主政治制度。更重要的,是辛亥以來持續存在、並且仍然在進行中的一個中國政府。因此,對於中華民國的檢討與更新,重塑歷史意義,尋求國族認同與國家治理,從而在過程中思考逐步融合兩岸政治現實與歷史論述,使之並存於未來之共和,是為脫去舊時代、走向新時代必須有的艱苦工作。(作者為自由作家)(中國時報) 中華民國是什麼?她是一個國家嗎?是近代中國的一個「南明」政權嗎?是台灣與海外藍營以及一些反共民運人士共同擁護的旗幟嗎?是激烈台灣獨立運動者亟欲拔除的外來政權嗎?她是體制化台獨憑以借殼上市的可攜式國號嗎?是台灣目前各個族群與政黨現實上的一個公約數嗎?是九二共識中的真正主角嗎?是一國兩制下的一國嗎?或者說,以上皆是。而在以上各執一詞的命題之間,存在著互相矛盾的衝突以及相互補償的作用。從這個角度看,中華民國在性質上,具有最大的多樣性與能量,一方面由於百年來歷史過程中數次的斷裂與延續,使得其生命具有深刻的韌性,另一方面,則在艱難險阻的鍛鍊中蘊含著多元政治與文化的豐富意涵,從而給予從動盪中走向健康發展的動力。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_slot('div-mobile-inread', 'mobile-inread'); var _c = new Date().getTime(); document.write(''); }
9FAFD8C3E5C6A896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