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楊梅壢
2013/08/31 14:41:17瀏覽87|回應0|推薦0

楊梅壢


 

早年的楊梅是平埔族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生息地,亦耕亦獵。清朝統治台灣後,漢人先在台灣北部沿 海

開發,康熙四七年(1708)古姓的客家人冒險入墾楊梅上田里一帶,並沿社子溪(當時稱大溪)逐步入

侵。乾隆五十年(1785年)和人大規模入墾,組成之墾團稱為「諸協和」,開墾今市街地,以伯公山為

據點。因溪谷陽梅結實累累,而客家人稱裂谷為壢,地名乃稱為楊梅壢。

 

早年移民有成,也就從原鄉遷親引戚,人口多墾地愈廣,楊梅一帶成為客家鄉。日據1901年置桃園廳,

廳下楊梅壢支廳轄楊梅壢、新屋、大陂三區,與中壢並駕齊驅。1920年楊梅壢支廳三區改為楊梅、新屋

二庄,下轄21「大字」。

 

在清乾隆年間,此地即有漢人來此拓墾,當時墾民在此地遍植楊梅樹,故稱此地為『楊梅』。

楊梅位在社仔溪上游的楊梅地塹內,介於伯公崗(西)、乳姑山(南)、平鎮三台地之間。在民國九年以前稱

楊梅壢,地名起源於乾隆年代附近為遍植楊梅樹之地,而其地又在社仔川上游二大支流澗谷中(老坑溪與崎

頂溪),以其凹下之狀稱為「壢」,按客語之壢即是澗谷,相當於閩南語之「坑」。民國九年改稱為楊梅。

 

楊梅鎮輪廓略成長方形,東西距大於南北距。境內南北地貌不同:北半是向北緩斜的台地,台地的邊緣成陡崖,頂上平坦;南北是個長形盆地,楊梅市街位在中央。楊梅南方是店子湖台地,與龍潭鄉和新竹縣新埔鎮相接,海拔在300公尺以上。北方是兩塊200公尺左右的單面山台地;高山頂在東,長岡嶺在西,其間有個缺口,本縣重要河川社子溪由此向北流向新屋鄉,注入台灣海峽。 楊梅全鎮面積89.12平方公里,居民以客家籍為主,居住地多在埔心、楊梅、富岡3大區域。

楊梅鎮舊名「楊梅壢」,「壢」在客家話裡是「坑谷」的意思,清代漢人先後移民到這裡,看到滿山遍野都是野生的楊梅樹,風景美麗宜人,所以把這裡稱為楊梅壢,而楊梅樹因此也理所當然成為楊梅鎮的「鎮樹」。

楊梅最早成立的市街位於伯公山周圍,又被當地人稱為老街,楊梅歷史最悠久的錫福宮便位於老街上,錫福宮供奉客家莊的保護神「三官大帝」,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自古以來,楊梅一直都是北台灣的交通要衝,鐵公路交通均十分便利,楊梅鎮上目前便有楊梅、埔心、富岡共3個火車站。

其中,楊梅火車站當年最早設立的位置是現今的衛生所,衛生所前面的階梯其實就是當時的月台。民國15年,鐵路改道並舖設複線,於是便將楊梅火車站往北遷移到現在的新街。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0910219401&aid=828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