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江東去 2 (下篇) 大地沉淪 《7》 ★★★★★
2023/12/26 20:15:59瀏覽117|回應0|推薦17
7 出亡


1950 年二月的,出獄尚不及一週,唐李惠芳即急急忙忙帶著子女逃命般逃離上海市區。離滬時已屆陰曆年關,但新中國宣佈去除封建舊習慣,可沒人膽敢再過舊曆年。

惠芳排了兩整天的隊,終於憑藉路條打到一張到溫州的火車票。這是其時她所能購買到往南鐵路能買到的最遠的行程。

去回惠芳都靠著電車來回,這是上海市裡眼前唯有還開通的公共交通服務,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時因頂上的電鑬脫鉤當機停頓在馬路當中,只見司機助手不時下車從車廂外緣起下根長竹竿對著車頂上的電鑬撩撥,接上電後電車能才能繼續行駛;

外貌衰敝萎頓的電鑬電車穿梭在滬上馬路已不知經歷多少年歲月,也備歷多少人事與戰火的滄桑,改朝又換代。電車還是在不同統治政府下一路走走停停。

行駛的電車司機和助手一路隔那久就得就停下的電車去朝天舉著桿子挑接電線行駛過街道和倍車上下乘客。惠芳帶著兩個孩子在車廂內 ,孩子們好奇的從車廂窗框望出去,他倆專注地盯注路上跑著的一個人,那個人在路上拿著鐵棍滾鐵環圈,一路都在後面追趕著電車滾著鐵環在追著電車跑,他手上拿著鐵棍一直推著鐵環在滾,一路在馬路上推著鐵環追趕老舊的電車往前滾動。惠芳也跟著孩子人被玩鐵環的人吸引住,她想在現今的世道下是很不容易的事,尤其在目前整肅厲行新中國政策的時代下竟然還有人有興致一個人在大馬路上這樣子的玩。
惠芳看著那人忍不住地想,人似乎 不該只為生存而活著,也不該為教條而生活。

電車路過的馬路邊的圍牆上,還有工廠或建築的磚壁上處處漆上種種標語口號,全都是歌頌人民導師毛主席,引用最多的是郭沫若的名言:「偉大的毛主席是不鏽的鋼,永恆的太陽。」,要不就是
號召共產革命的教條口號:「聯合全世界無產階級,堅持共產革命到的。」,「執行無產階級專政,全面消滅封建遺毒。」。

到了火車站,惠芳提著行李,另手還抱一個引一個領著孩子擠進人潮兇湧的月臺裡面。雖然各地嚴格管制遷居移動,然而車站裡面旅客仍然是人山人海地擠成一團,每一販票員都被人群成簇的圈圈圍住,販票員被圍得漲紅著臉喝斥吼罵,不論站務人員氣極敗壞像吵架似的大聲呵斥仍趕不走圈圍央求的人群。

售票員走到哪,人們就圈圍住她跟到哪,怎麼都脫不了身。售票員一再跟跟那些人講「沒票了!」也沒有用,他們只是不住地圍住央求,無論怎麼樣解釋,怎樣勸罵都沒有用,完全趕不走一群群暴民似的群眾。再三強調咀咒沒票,不管信不信,聽不聽得懂,人人就是廝纏不休,生怕一讓開,別人擠上他就買不到票。

處處人聲鼎沸,擴音器更助紂為虐,大聲喧囂地擴聲播放,反反覆覆地重覆不停地播放日以繼夜聽得耳朵生繭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東方紅」、或是「共產國際歌」…等等。

上海高橋火車站上每日發車行駛的列車稀少,往溫州的班次站內打出來的班次時刻表上標明早午各有一班次,算是標準班次。高橋火車站內諸列車進出站到站時刻雖難得凖時,由於是起站,通常一般列車但發車時刻尚能按預定班次如時出發。

雖然發車情形尚能如時,但是驗票後進得月臺可是人潮起伏,擁擠成一團,混亂的情況非筆墨得以形容。乘客多,稀少的班次難以運載,人人得各憑本事又擠水搶地殺出重圍才得以登上列車。

大批出差公幹或者像惠芳這樣一家出走的乘客摸索半天都無從辨識自己究竟哪一列車是自己該搭乘,到處都是人潮,成群的人群圍住站務員七嘴八舌地探問爭吵,追問要在哪一月臺候往自己目的地的列車?月臺上引火待發的列車係開往何處,甫進入月臺的乘客甚至弄不明白究係甫進站的列車?抑是要將駛離站的列車?更別問是由何處駛來?往何處去?人人有如無頭蒼蠅跟住人潮左追右突,生怕趕丟了自己的班車。

惠芳在月臺間上上下下一陣摸索,忙亂中,見到一列火車引火待發,一瞥之下見著車旁標有往溫州字樣趕忙擠過去請教身旁的乘客,得知確是駛往溫州的該班列車,至此方始大石落定。可是車
門口邊圍擠的都是人,擠上車甚是不易,再看,整列車前後左右都擠成一團,節節車廂滿載,除了併命硬擠上車再無他法,於是她抓緊包袱小孩加入戰陣。擁擠混亂中惠芳身後背起小兒子,胸前攬緊
行李,一手緊緊拖住小瑜,生怕擠脫掉小孩,死命拖住的小瑜,她人小若不拉緊很容易被人擠翻壓倒地。

狠擠一陣之後,竟連車門都碰不著,她們母子婦孺完全不是身強力壯的男人或單身女人的對手,要開車了,人人深懷恐懼生怕擠脫班車。個個自顧不暇,沒人會因她是個帶著孩子的孕婦有所謙讓,每一個人都像併命似的只想把自己塞擠上車,別人死活不管。擠成這樣,她這樣一個孕婦帶著兩個小孩根本沒有可能擠進去登到車上。

惠芳眼看不是辦法更怕擠壞小孩,只得放棄跟人硬擠,轉頭攜著兩個小孩繞著列車打轉繞圈試看有別的法子未?正愁再無可能擠得上車之際,車廂內貼坐在窗旁有一人見她們母子可憐,在車廂旁一籌莫展,竟然對著她招手讓她們母子過去,那人指著窗框表示她可幫她母子爬車窗進車廂,說著就幫著拉拖她們從車窗口攀緣而進入車廂。擠進去之後,那人更連坐位都讓予惠芳,惠芳千恩萬謝激不盡,放下包裹在位子下面,爻手抱住兒女坐在身上。

火車駛動後,車廂內情況稍見鬆散,可依舊動彈不得,一路行駛下來也有得受的,人都壓榨成人乾。她們母女慶幸得一坐位,否則真不知如何渡過這擠得透不過氣的漫長旅程。

車廂裡裝滿人,一動也不能動,擁塞的情勢使人既不能移動,也不能大小便,更且不覺饑渴。

連小孩都覺著情況嚴重,悶聲忍著,不哭不鬧,且小孩即使哭鬧也發生不了作用,車廂內的拥挤嘈杂己掩沒其他任何聲音。。小孩也出於本能使得他們警覺落到這般境遇與情況不容哭鬧,所有使性或任意全都得止步,身處場景中,小孩就像大人般懂事,他們由不得自已的長成了;就連東西莫辨,完全不懂事,一迄在吸吮母奶的嬰娃兒也一樣,都忘棄了哭鬧。

車廂內大部份男人不時點起煙來抽,好像這樣才使得他們挨得過去這趟漫長無盡的艱難之旅。

淤塞不通車廂內空氣極度鬱悶,惠芳擔心小孩不支,車上固然無水,但她隨身帶些麵包,可沒人想進食,連小孩都不要吃東西。人人都像是傻子似的貼站著挨擠坐著。人確是有無比的毅力,全車的
人都忘記飲食與便利,毫無怨言地坦然承受苦難。

冬天暗得早,天色陰暗了,也就張著眼在黑暗中半躺半坐,當然有坐位總是好些,但也坐得混身疼痛難受。兩個小孩都太小要他們如何經受這樣逃難?但都還乖,不十分吵鬧,惠芳不能不驚異這兩孩子的忍耐,原先她一心惦著小孩們怎受得了,不想他們竟像大人一樣忍著。三歲不到的小人,也同樣跟著挨餓受飢,不怎麼哭號;他們倆是苦兒,天生就得咬緊牙忍受不適與苦難,惠芳唯有緊抱住她倆個小孩,母子同心挨過這麼漫長難挨的車程。

寶寶多半時間睡著在她身上,女兒在極度擁擠難受的窄仄空間也不發怨言,惠芳看著心疼。但是別人的孩子也一樣,寶寶雖小,別人有更小的小孩,甚至還有小小的嬰兒,小嬰兒似乎也知覺到,讓母親摟著,不聲不響。苦難艱辛的環境也逼迫孩子們成長成慣於忍苦受難。

幾個鐘頭下來,人疲馬困,惠芳不能不思及讓坐給她的人,那人幫她自窗扉下的月臺拉爬上車更讓坐於她母子。她建議與那人輪坐,那人搖手不肯,說她帶著兩個孩子若沒位子坐怎成?惠芳不好堅持,事實也是,若不是有位子坐,她更難照護及環抱小兒子。

這人於人群熙攘之中獨對她們母子好,惠芳感激之外,也略有猶豫。她考量人性的自私與慷慨,以及善與惡,于榮德夫妻為了自保把她出賣,但她同樣也遇見萍水相逢慷慨義助扶養她孩子的洪氏夫妻,事後不發一句怨言,讓她把孩子帶走,當然施姐更是個不平凡的女性,施姐的困惑在於對舊情人的執著,但對惠芳卻未把她當做奪愛對手,反而赤誠相待,施姐讓她明白不少事理。

眼前這位幫她母子登車並讓位的人是位心慈具愛心的人,沒有所求,捨棄好不容易擠搶得來的坐位讓於帶著兩個孩子的陌生孕婦,寧願自己受罪,惠芳心懷感激卻不曉該如何表示。

她想自己一再錯估形勢,誤判情況,然而並無悔惡。她不敏銳,甚至無可避免地自覺到自己的遲鈍,她真是不會後悔,人總之是得維護自己;她一迄迄今仍不覺得一再地走錯步幅路子,張代表臨行前說她使自己身陷險境,那不是險境,幾乎是絕境,此刻她更加不知她帶著孩子脫身得了嗎?
但是即使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她仍不以為留下女兒單獨帶著幼子逃生搭機逃難是她該取決的生路。她就是不會後悔,無論情況怎樣演變惡化,她就是不曾反悔;無論怎麼樣地拖累,她也從不知惋惜。同樣的,她也採取不來正確的途徑帶領小孩走出困境和災難,她不是一個明智的母親,唐餘堯一定會講她,笑她遲鈍,不能當機立斷,採取正有效的判斷與行動。但他容易得很,永遠一個人拍拍屁股先著一鞭,事情都留待她來收拾善後。

她不能不有怨,但終究還是得憑自己力量逃出去,這時候再計較這些,不是她慣為的,她還不會怨人,她只會住入於現狀,永遠也只會在情勢裡打轉。

第二天天亮時分,列車才進到溫州,一路停停走走足足走了十五、六個小時,終於挨到目的地。死撐活撐的一列車滿載的人才得以釋放出來,出了烏煙瘴氣的車廂,下了車,惠芳等終得鬆了口氣。

出了車站,小孩子才覺口渴和急於小便,真難為他們一天一夜就這樣撐著過去。一車下來的大人小孩都找個牆角方便。便溺問題,惠芳的小孩也是跟人民站一條線,在火車上頂不住的小兒甚至男人們全都蹲下就地便溺。

女人麻煩些,但大家聚著相互幫著遮蔽也就解決了,逃難的時間,沒人講究那許多。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8019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