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0/01/24 23:09:44瀏覽290|回應0|推薦1
電影、小說,常見的橋段是:男女主角很驚訝的發現對方與自己同樣喜愛某一本書或是某一齣電影,然後就產生了相知的感覺,於是由相知進而相惜、進而相愛。

這是有道理的。

一個人的穿著打扮,或多或少流露出一個人的個性,但這身打扮可能只是單純的偏好,也可能只是故意的武裝。不過,如果同時因為某一本書、某一段劇情而感動,表示兩人某部分的價值觀是相近的、某部分的喜怒哀樂是相近的,也因此產生相知的感覺。

應該很少人喜歡與冷酷無情的人相處。為什麼?

因為「感動」之所以發生前提,在於必須要有「同理心」的存在。有豐富同理心的人,才可能容易感動。另一方面,容易被事物所「感動」的人,也容易與他人有「相同的感動」。也因此,在人際關係上應該較容易受歡迎。

但是要小心,容易感動的人容易感傷,而容易感傷的人容易脆弱。

其實,「感動」是一種正面的情緒,讓我們更珍惜擁有的幸福,而「感傷」卻是緬懷憑弔逝去的曾經,於事無補。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saydonotsay&aid=3718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