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未看訪客簿,所以今天才回覆,抱歉。
1.近紅外線輻射源區分(Infrared radiation)
近紅外線輻射源可區分為四部份:
1.1.白熾發光區(Actinic range):或稱「光化反應區」(註 ),由白熾物體產生的射線,自可見光域到紅外域。如燈泡(鎢絲燈,TUNGSTEN FILAMENT LAMP),太陽。
1.2.熱體輻射區(Hot-object range):由非白熾物體產生的熱射線,如電熨斗及其它的電熱器等,平均溫度約在400℃左右。
1.3.發熱傳導區(Calorific range):由滾沸的熱水或熱蒸汽管產生的熱射線。平均溫度低於200℃,此區域又稱為「非光化反應區」(Non-actinic)。
1.4.溫體輻射區(Warm range):由人體、動物或地熱等所產生的熱射線,平均溫度約為40℃左右。
大部份的輻射熱能在大氣中被空氣、水汽、塵埃及污染煙霧所吸收,一小部份被散射,只有波長範圍在3~5um及8~15um之間的熱輻射能受大氣層衰減──吸收或散射──的比率相當低,還能維持足夠感應的能量。這兩個波段的輻射大概是由450℃高溫熱體(如汽車引擎)及20℃左右的低溫物體(如穿著衣物的人體、被覆毛髮的動物等),所散發出來的。
2.中、遠紅外線熱像感應材料:
以波長3,000nm~14,000nm的中紅外線及遠紅外線為主要感應範圍,利用特殊的感應器及冷卻技術,形成電子影像。
近紅外線是靠接近於熱的光線傳播,所有的光學影像技術都在為這個領域服務。
中、遠紅外線的傳遞則是以可視之直線方式傳播,中間有任何介質都會影響其傳播,尤其以絕緣體介質的影響最為明顯。所以穿過玻璃窗可以看見的形體,透過熱像儀卻是視而不見,影像中看到的是玻璃窗的溫度影像。因為熱像儀是觀察表面溫差的儀器,譬如SARS期間,機場、醫院都用熱像儀檢驗,如果可以穿透,就不知道人或動物的體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