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認同與識別__作者李敏勇 2012/09/08
2012/09/12 14:07:56瀏覽42|回應0|推薦1
認同與識別
李敏勇 2012/09/08
 
 
在台灣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並不只是原台灣人的使命,也是新台灣人的課題。看看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的香港,生活在台灣的人們,還要迴避對自己「身分」的自覺?

一個新的台灣國家,不應有「本省人」和「外省人」的稱謂。那是以「中國」為政治視野的劃分,一九四五年國民黨中國入台時的語詞。

新的認識論應該產生新的認同語詞,這在台灣一直充滿混淆。例如,現時的行政區分,台灣有五個直轄市和台灣省平行,但某些傳播媒體仍囿於成見,概以「本省」稱之。而政府相關部門視而不見。

如果台灣建立一個新的國家,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就有「本國人」和「外國人」的不同身分。如果新國家叫做「台灣」或「台灣國」、「台灣共和國」,本國人也就是台灣人。

這時候,有些沒有選擇成為這個新國家公民而生活在台灣的人們,依據其公民身分,可能是中國僑民或美國僑民,甚至其他國家的僑民。

一八九五年,大清帝國割讓台灣給日本時,曾有國籍選擇的緩衝期,大部分台灣住民都放棄大清帝國屬民身分。只有極少數人選擇仍為大清帝國屬民:以僑民身分留在台灣,或回到中國大陸。台灣的新國家成立後,亦當如此。

雙重國籍政策讓持有台灣的「中華民國」國籍者,也可能是美國或其他國家公民。現體制許多政府官員、政界人士的牙刷主義現象,問題在這裡。某些心態上已依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華民國」公民,是一種新的投機現象,反映在某些語詞裡。

一些台灣的「藝人」、「文人」、「政客」、「官僚」、「商賈」,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的中國大陸為「內地」,彷彿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殖民、屬地。這種態度,置被推翻、流亡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於何種地位?已被那個中國併吞了嗎?

問題出在教育與大眾傳播,問題更出在國民黨中國的殖民統治心態很容易造成認同的移轉。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是一個文化牢結或羅網,台灣不要作繭自縛。

(作者李敏勇,詩人)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drogenoxide&aid=684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