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標準何在的工商時報
2012/04/09 15:01:52瀏覽48|回應0|推薦0

從所得分配看油價緩漲機制的公平性

工商時報 /2012-03-02 /社論

近日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國內汽柴油到底該怎麼調漲,引起各界的關注。依經濟部一年多前所訂的「油價緩漲機制」,當國際油價超過100美元時,其漲幅半數由中油吸收,以降低民眾負擔;而當油價超過120美元時,則由中油、政府吸收三分之二的漲幅。此一緩漲機制以關懷民生為出發點,用心值得肯定,但緩漲機制的設計是否照顧到需要照顧的人,值得商榷。

在目前這套緩漲機制下,雖普遍照顧到所有用油者,但顯而易見的是誰油用的愈多,誰受惠就最多。那麼這個社會誰用油比較多?是機車族嗎?不是;是中產家庭嗎?不是。油用的最多的當然是高所得家庭。高所得家庭所擁有的車子既多又豪華,所消耗的汽油自然也高人一等,而他們需要政府補貼嗎?自然並不需要。

有錢人擁有的汽車真的比較多嗎?依99年的家庭收支調查可以發現,若按五等分位組來看,所得最低的家庭每百戶家庭擁有22輛汽車,次低的每百戶擁有49輛,兩者加起來還遠不及最高所得家庭每百戶擁有112輛。另外,所得較低的家庭每百戶擁有84輛機車,次低的每百戶126輛,而最高所得組每百戶卻擁有172輛機車。由這幾筆簡單的數據即可明白,在台灣社會裡誰用的油比較多。若再把車子的耗油量及品質考慮進來,高所得家庭所用的油恐怕要數倍於其他所得階層。

這份調查所定義的高所得家庭,在99年是指其家庭收入214萬元的家庭,在全台784萬戶裡,所得排名居於前20%者。由這個收入也可以明白,油品價格即使全數反映國際油價而調漲,對他們而言,九牛一毛,影響甚微,何需政府以緩漲機制進行補貼?須知,第一階段的緩漲機制讓中油吸收部分國際油價的漲幅,已導致去年中油虧損近三百億元;如果再啟動第二階段的緩漲機制,調降油品貨物稅,對政府稅收必然又是一大損失。如此耗費國庫收入所進行的補貼,極大比例卻流入高所得家庭,既不符合補貼的正義,也不利於國家的財政。

從總體經濟來看,不容否認的是,油品由於是極多行業的中間投入,其產業關聯效果不低,政府近年來採行的緩漲機制也確實有紓緩總體物價上漲的作用。但是,在如今通膨率不高的環境下,每年以數百億元的預算來降低可能不到一、兩個百分點的通膨率,是否上算?值得深思。而一旦國際油價續漲,依這套緩漲機制,政府要投入抑制通膨的成本還得再大幅增加,盱衡政府財政能力與降低通膨的效果,此一代價未免太大。

由此可知,不論是從所得分配的公平性、中央政府的財政,或從總體經濟的效益而言,政府目前所採取的油價緩漲機制都已到了該退場的時候了。油品價格的升降,理應令其回歸到四年前政府所訂的油價浮動機制。如此一來,既可減輕國庫的負擔,又可免於對高所得者無謂的補貼,可謂一舉兩得。至於因此可能導致的通膨壓力,則可藉由對大眾運輸系統的適度補貼來紓解。

我們之所以建議讓油價緩漲機制退場,而對大眾運輸如捷運、公車、客運加以適度補貼,正是希望將全面性的補貼改為有益於節能減碳的綠色補貼。這一補貼的改變,非僅讓政府補貼經費大為縮減,並且在價格機制的引導下,會有更多人搭乘大眾運輸系統,自然可以改善都市空氣品質,並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而最重要的是,此一對大眾運輸系統的補貼,也可以讓所得收入較低者,於油價大漲的此刻,在搭乘捷運、公車時免於受到衝擊。既兼顧了國庫及補貼正義,也可降低通膨壓力及創造節能減碳的環境。

最後,我們願引述一段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談話。他在1970年代曾經為了降低通膨壓力,而採行了舉世矚目的物價管制計畫。尼克森在回憶錄裡反省這段施政經驗時表示:「短期試行經濟管制,美國得到什麼呢?1971年8月15日實行管制的決定在當時政治上是必要的,並且在短期內深得人心。但從長期看來,我認為那樣做是錯的。欠帳總有一天要償還,竄改傳統的經濟結構,無疑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尼克森的經驗之談,非僅值得研究總體經濟理論者深思,也足以做為政府今日思考油價緩漲機制存廢的參考。對於油價回歸市場機制而浮動,但願陳內閣能諮諏善道,儘速做出決定。

 

民間停滯膨脹戰爭已悄悄開打

工商時報 /2005-07-04 /社論

儘管今年我國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一再向下調低,但最差的還有三.六三%,另一方面,儘管油價、水價、電價都有很大的上漲壓力,但因為政府極力壓抑,通貨膨脹尚不致失控,也就是說,停滯膨脹原則上不會在國內出現。然而,對為數不少的民眾,尤其是受薪階級而論,一場相當接近停滯膨脹的戰爭,實際上已經悄悄開打。

源於八○年代能源危機爆發時的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本來是用來形容一國的經濟成長緩慢,但又同時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傳統上,唯有經濟熱絡成長時,才會伴隨發生通貨膨脹;經濟停滯或負成長時,物價大都走跌。但因為石油危機爆發,改寫了經濟學傳統理論。在油價飆升刺激下,石油消費國物價大漲,但進口成本加重卻抑制了經濟成長,停滯膨脹從而出現。今年的台灣,受到國際經貿活動趨緩牽連,經濟發展始終邁不開步伐,各家經濟研究機構都已調降經濟成長預測值,除了台經院及中經院還維持四.四一%及四.○五%預估值外,中研院業已調低為三.七四%,主計處更降低為三.六三%。至於通貨膨脹率,雖然國際油價每桶飆漲至六十美元,造成國內油、水、電價格都面臨大幅調漲壓力,但因為政府明白採取了行政干預態度,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可能維持在一.七%上下,消除了台灣出現停滯膨脹恐慌的可能性。

然而,民間部門,尤其是高科技、金融產業以外的一般支薪階級,我們認為業已毫無選擇的被迫投入一場停滯膨脹戰爭了。因為,今年以來,由於外在條件轉苛,勞動成本及社福成本又加重,大多數企業都採取不調升薪資因應,甚至不少企業是變相減薪。另外一方面,物價卻因水患連連,以及國際石油、塑化原料及製品報價調升而上漲。薪資不漲或下跌,物價卻呈反向上揚的尷尬,反映在主計處統計資料上,就是今年四月為止實質經常性薪資成長率為負○.八%,對大多數民眾而言,根本就是停滯膨脹。當然,對高科技產業的員工,或者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大金控公司的員工而言,因為薪資較高,又有可觀的員工分紅收入,根本沒有機會體驗或感受通貨膨脹率吃掉薪資成長率的痛苦。

除了行政院主計處實質經常性薪資成長率統計,誠實道出台灣受薪階級的悲哀外,最近一項跨國企業薪資趨勢調查亦有同樣結果,顯示台灣的勞動階層在亞洲社會中屬於正在沉淪的一群。總部在香港的HR Business Solution公司,依據今年二月間訪問亞洲十四個國家六百多跨國企業的報告指出,台灣薪資成長率為四%,但通貨膨脹率為三.二%,實質薪資成長率為○.八%,在亞洲十四國中排名最後,不但落後金磚的印度的四.五%、中國三.八%,也輸給泰國的四.四%、印尼四.三%、南韓四.一%,甚至不及馬來西亞的三.四%、香港一.九%、澳洲一.七%、菲律賓一.五%、越南一.二%、紐西蘭一.二%。

這樣的悲觀情況,其實還只是開始。如果我們的看法沒錯,因為海內外投資裹足不前、消費情勢又不樂觀(今年前四月消費成長率只有二.九%,只有八○年代的三分之一,九○年代的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二),下半年的經濟,改善的空間實在很有限,大多數產業的受薪階級薪資增幅不但不會改進,甚至有不進反退可能。另一方面,如果國際油價飆漲的情勢不能改善,政府壓抑油水電漲價能力畢竟有限,屆時國內物價可能如脫韁野馬一發不可收拾,民間停滯膨脹的對抗戰,勢必以戰況慘烈收場。

面對國際油價這個無法操之在我的因素,坦然言,我們只能祈求上蒼庇佑台灣生民百姓,別讓受薪階級承受薪資不漲,物價卻又大漲的衝擊。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提醒並呼籲民進黨政府,五、六年拚經濟的結果,竟然只拚出這個讓民眾獨力對抗停滯膨脹戰爭的局面,怎麼好意思照三頓唸「制憲、正名」,甚至人家結婚喜宴時用「獨立廣場」名稱來精神自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drogenoxide&aid=6311899